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国内电力要闻 » 正文

长三角“电荒”:缺煤?缺电?缺机制?

日期:2008-08-26    来源:新华网  作者:俞林凤、顾烨、张道生

国际电力网

2008
08/26
17:1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长三角 电荒

    电力企业限产、其他企业限电--今年夏天的持续高温,又一次让长三角地区感受到“电荒”的压力与烦恼:到底是因为缺煤,还是因为缺电?

    一些专家认为,长三角缺电的原因不再是装机容量不足,而是煤电价格不联动。电力价格体制改革是大方向,煤电联动越快越好。

  怪象:电厂多劳少得
 
    “计划内补贴单价为每度0.15元,计划外补贴单价每度0.17元。”宁波市明耀环保热电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惠国粗略地计算后发现,“今年迎峰度夏时期,每个月亏损600万元左右,即使政府补贴380多万元,实际亏损依旧达到200多万元。电发得越多,亏得越多。”

    如同以往,今年江浙一带地方政府依旧出台鼓励地方电厂顶峰发电的政策。迎峰度夏期间,江苏省调度部门明确要求一些机组开机发电“顶峰而上”;杭州市政府在《关于公用热电企业2008年迎峰度夏顶峰发电财政资金补助办法的通知》中提出对杭州市20家燃煤公用热电企业进行暂时性补助;6月底,嘉兴市出台《2008年地方电厂阶段性补贴方案》,确定补贴单价为每度0.17元,8月初补贴单价提高到每度0.3元。

    不同以往的是,今年即使政府出台优惠政策,但地方电厂顶峰发电积极性不高。“在2003年、2004年,每吨煤价只需300元、400元,政府补贴后,一度电盈利0.15元左右,按一个夏季发电1亿度计算,利润高达1500万元。而现在煤价每吨已经超过1100元,每发一度电成本需要0.67元,每度亏损在0.17元甚至更多。”长三角地区某热电有限公司的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今年长三角地区部分中小电厂在成本压力面前纷纷选择停产。

 原因:煤电不联动

    “几年前的‘缺电’更多是由于装机容量不够,现在却是价格机制‘惹的祸’”。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教授指出,从2005年开始,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在减少,说明现在缺电的原因不再是装机容量不足。

    据中电联资料显示,2005年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411小时,同比降低44小时。2006年又同比下降203小时。电监会披露,2007年,全国电力供需进一步缓和,发电设备利用小时数继续大幅回落。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累计平均设备利用小时数为5011小时,同比下降187小时。长三角地区的情况也不例外。

    “缺电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煤’‘计划电’。”徐惠国表示,亏损导致企业资金链紧张。而电煤供不应求,煤炭企业要求电厂预付全部货款,这样资金链更趋紧张。有时候甚至有钱也换不到煤。作为企业,为了社会责任只能继续熬下去,但是他也不知道还能撑多久。

    记者了解到,在长三角地区,由于煤价持续上涨,煤质、合同履约率均达不到合同要求,已严重影响发电企业的生产和经营。发电企业已基本陷于全面亏损的状态,资金周转困难、存煤不足和煤质差已影响机组的出力和安全,出现无煤停机的现象,有的地区已经出现了拉限电现象。

    解决:亟待煤电联动

    价格机制改革是大方向,煤电联动只是一个过度机制。林伯强教授认为,如果电荒进一步恶化,煤电非联动不可。目前部分地区已经出现短期缺电现象,煤电不联动会导致缺电进一步扩大。不管企业还是居民,停电的成本远远高于电价上涨的成本。另外,由于煤电不联动导致的煤炭供求紧张也使得电力企业交易成本上升。

    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家电网公司所属动力经济研究院专家组成员查道炯教授表示,不进行煤电联动,用电量将进一步增加,导致能源浪费,加剧缺电现状。

    上述专家坦言,煤电一旦联动,会对CPI增长有所影响,企业生产、居民生活成本会提高。但是电价上涨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的原因不外乎两种:支付能力不足和不公平感觉。针对第一种情况,政府不妨考虑制定调价目标,然后分步走,比如分几次小幅上涨。另外可以执行不同区域不同电价的政策;对特殊居民及鼓励发展行业给予补贴,把生产性补贴变成消费性补贴,一方面将补贴用在刀刃上,信息更透明化,另一方面提高电力行业及其他行业效率。针对第二种情况,信息透明化是最有利的解决之道。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