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国内电力要闻 » 正文

海拉瓦技术 优化选线排位

日期:2010-03-31    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王金琴 白斌

国际电力网

2010
03/31
10: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输电

  3月26日,西宁—格尔木电气化铁路33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勘测人员开始陆续奔赴青海海西地区,开展施工图外业定位工作。在外业定位开始前,青海省电力设计院已与北京洛斯达航测公司合作,利用海拉瓦技术进行了选线排位工作,完成了共计425千米输电线路的航测路径选择和杆塔排位。

  应用海拉瓦技术是该院积极推广“两型三新”的具体体现,该院通过应用这项新技术,进一步推进基建标准化建设,贯彻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优化路径设计。

  海拉瓦全数字化摄影系统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地理测量技术,借助卫星、飞机、全球定位系统等高科技手段,通过高精度的扫描仪和计算机信息处理系统,将各种影像资料生成正射影像图、数字地面模型和具有立体图效果的三维景观图,并输出图像和数字信息。

  西宁—格尔木电气化铁路330千伏输电线路工程为新建线路工程,长约434.7千米,工程线路长,分布区域广,沿线海拔高,地形条件差,待建的电力线路、铁路、高速公路等设施极多。如果仍然沿用过去的传统方法选线排位,不但会毁坏林木和植被,占用大量田地,而且还会延长建设周期,增加成本,影响线路运行的安全稳定性。

  因此,在设计之初,青海省电力设计院就按照国家电网公司“两型三新”要求,利用新技术,优化输电线路的路径设计,提高工程质量,减少建设施工对环境的影响,在线路选线和杆塔排位工作中,采用海拉瓦航测技术。相比传统方式,该技术不但可减少实地测量、定位信息误差,同时,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设计人员不用再到气候和自然条件极其恶劣的地区,就能获取技术信息。

  设计人员选线时只要坐在计算机旁,借助海拉瓦系统生成的图像、三维景观图,就可一目了然地掌握工程实地情况,准确测出线路距地距离、交叉跨越角度、距各种建筑物及公路、铁路路面的高程等。选线人员可随时调整线路,不但大大减少了现场工作的时间,缩短了设计工期,而且避免盲目砍伐和搬迁,真正优化了线路路径,缩短了线路长度。

  据悉,该工程的110千伏部分也将于近日应用海拉瓦技术完成航测选线排位工作。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