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彰显核安全正能量 核电添彩“中国担当”

日期:2016-04-01    来源:中国环保在线

国际电力网

2016
04/01
11:4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安全 核电 核安全峰会

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定于3月31日至4月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本届峰会将以“加强核安全国际体系”为主题,重点讨论如何确保核材料和核设施安全、如何有效防范和打击核恐怖主义等议题。观察人士认为,在此次峰会上,与会各方将寻求达成一项增强全球核安全的框架文件,为各国贯彻落实核安全措施树立信心。

在全球核安全受到越来越多挑战的当下,3月31日至4月1日在美国首府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备受关注。

本届峰会的主题是“加强国际核安全体系”,有5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领导人出席。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已于当地时间3月31日抵达华盛顿。据此前外交部副部长李保东在吹风会上介绍,习近平将出席核安全峰会全部正式活动,包括欢迎晚宴、全会、工作午宴、“模拟场景互动讨论”、闭幕式等。

同时,习近平将在全会上作主旨发言,并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中国在核安全问题上的立场和主张。习近平还将全面阐述中国政策主张,介绍中国在核安全领域的新举措和新成就,并提出加强全球核安全的实质倡议。清华大学当代国际关系研究员李彬教授表示,外界期待习近平在本届核安全峰会上对中国的核战略、核思维和核政策进行进一步新阐释。习近平还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李彬认为,核安全峰会上中美能否达成一些共识、中美两国领导人的互动都备受关注。

“习奥会”

第八次会面继续巩固双边关系

习近平出席在美国华盛顿举行的第四届核安全峰会期间,将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会晤,这将是两国元首2016年的首次会晤。美国多位知名中美关系专家表示,两国领导人有望继续巩固双边关系的“良性资产”,沟通热点难点问题。

自2013年以来,习近平与奥巴马已会面七次,其中两次系习近平赴美,一次奥巴马访华,四次利用国际会议间隙会晤或交谈。2013年“庄园会晤”,两国元首为今后一个时期中美关系发展定调;2014年“瀛台夜话”,两国发布气候变化联合声明,为巴黎协议最终达成作出巨大贡献;2015年“白宫秋叙”,重在开展深度战略沟通,双方达成49项共识和成果。

此次核安全峰会期间的会晤将是两人第八次会面。布鲁金斯学会约翰·桑顿中国中心主任李成注意到,中美领导人会面次数和频率与过去相比均有所提升,这表明两国虽有分歧,但有意愿推动双边关系朝好的方向发展,误解误判是中美之间最大的隐患,高层对话是“绝对有利”的。

除了此次会晤,外界广泛认为,今年习近平与奥巴马可能还有两次会面机会,包括9月在中国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和11月在秘鲁举行的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专家评价,如果双方能继续利用这两次机会稳定中美关系,对中美双方都有利。

唱响“中国声音”

当前,带有恐怖主义性质的核扩散隐患是当前全球共同面临的安全威胁,也是非常复杂和繁重的挑战。近年来恐怖主义行动显得更加有组织化和隐蔽化,更加令各国防不胜防,同时恐怖组织的基因也在发生变异,策划和实施袭击的能力变得更强,掌握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使核威胁阴云笼罩在全世界的上空。

多年来中国高度重视核安全体系构建,在这方面给世界作出的贡献有目共睹。中国第一批签署《制止核恐怖行为国际公约》的国家之一,积极履行了有关公约及安理会相关决议的义务。中国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核安全记录,从未被卷入任何核泄漏、核走私活动之中。这次会议将是中国昭示核安全政策、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的良好平台。中国还可以推动核安全合作实质化,就核设施、核材料等方面的安全制定共同的国际法律和操作守则,使国际核安全体系更加制度化、实效化,而不仅仅停留在各国立场宣言和表态的水平上。

[pagebreak]

当前,在朝鲜举行核试验之后,实现核不扩散任务显得更加艰巨。针对朝鲜的核试验,中国明确表达了反对态度,和国际社会密切合作。世界大国面临着共同的责任,应维护已有的核秩序和格局,而不应该任由核武器继续扩散,那将造成难以挽回的风险。中国展示了自身的大国形象,表现出了遵守国际法和公正无私的态度。美国也应该向中国学习,尤其是注意对日本等国表明态度、加强监督,将东亚发生核扩散的风险降低到零。

而在核安全峰会上,中国还可以代表发展中国家发出独特的声音。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重视核安全,在上任之初即提出无核世界设想。目前西方国家最关心的是核恐怖袭击,但另一方面维护核安全也要重视公平,重视维护欠发达国家的发展空间。在此方面,中国可以提出有别于西方的思维和考虑,既能丰富国际核安全讨论,也能做出表率,提升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未来如何规划

随着奥巴马总统任期行将结束,未来这场国家元首级别的核安全峰会或许无法保证每两年一次的定期举行。不过分析认为,本届峰会可能将就核安全峰会的未来达成一个共识。

“接下来,领导人‘峰会模式’可能将转为常态化的管理机制。而应该借助怎样的平台值得关注。”樊吉社指出,目前基本的共识是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担当主要平台。

相比峰会的未来,更为重要的是,国际核安全的未来将如何谋划?

“所有国家都应该加强警惕核安全事故发生的认识,达成对核安保必要性和重要性的共识。”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沈骥如认为,值得肯定的是,通过历届峰会,在主要国家领导人层面已经对维护世界核安全达成许多共识,接下来就是如何落到实处的问题。中国社科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樊吉社认为,各个拥有核材料、核设施的国家,首先应该做好的是“各扫门前雪”,加强本国相关的安保防范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国际核安全管理机制,制定制度化的透明措施、监督措施、问责措施和信任措施同样刻不容缓。

而对于这个影响全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更是必不可少。“例如核技术领先的国家应该帮助其他国家进行技术改造,将高浓铀转化为低浓铀;建立国际核安全基金,提供资助;向其他国家提供培训和技术交流。”在郭晓兵看来,核安全领域的国际合作空间十分广阔。

事实上,国家之间尤其是核大国之间的合作已不乏优秀的示范。

3月18日,中美两国共同建设的核安保示范中心正式投入运行。这座亚太地区规模最大、设备最全、设施最先进的核安保交流与培训中心,可为亚太地区各国提供系统、全面的核安保教育培训。“这个示范中心从首届峰会开始发起,到第四届峰会时建成运行,是中美在核安全领域合作的具体成果,大国应该承担这样的责任。”樊吉社说。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