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国内电力要闻 » 正文

能源巨头大举进军金融领域

日期:2007-05-30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  作者:严娟娟

国际电力网

2007
05/30
16:5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能源 金融领域

     5月20日,中海油成立了其金融决策委员会。这并不是能源巨头们憧憬金融业的个案。实际上,中石油、中石化和国家电网等央企能源巨头近年来已纷纷涉足保险等领域,今年以来,更是以“摧枯拉朽”之势向金融业纵深迈进。 

      踌躇满志 

      中国众多企业的金融化冲动一直没有停息过。而其中,财大气粗的能源巨头的步伐更令人侧目。 

      有资料显示,到2002年时,中国石化财务有限公司、中国电力财务有限公司、中石油财务有限公司、中海石油财务有限公司、宝钢集团财务公司等6家财务公司的注册资本就已经分别超过10亿元。 

      今年以来,能源巨头们的步伐更快更大。 

      2002年,中石油集团与意大利忠利保险合资开办中意人寿保险公司,2004年又与忠利集团增设财险公司,双方各占50%股份。最近的消息是,中石油集团公司有意出资20亿元收购珠海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后86%的股权,并且双方已经进行了实质性谈判。 

      本报记者就此事求证中石油,回答都闪烁其词。即便如此,在业内人士看来,其向金融业深处进军的雄心勃勃已昭然若揭。 

      另外两大石油巨头丝毫不甘落后。 

      去年中石化和宝钢曾加入重组广发行的行列,但是当时他们与法国兴业银行组成的竞标团提交的竞标方案中,中石化和宝钢各占19.929%的股份,但是法兴团最终折戟,中石化首战银行以失利告终。   

      中海油虽然起步慢,但目前麾下的金融板块门类最为齐全,已经囊括信托、保险、基金等领域,旗下有财务公司、中海信托、自保公司、投资控股、中海基金、海康保险等6家,截至2006年,中海油直属金融类公司净资产约为40亿元,直接管理的资产规模约900亿元。 

      最近又成立了其金融决策委员会,为其在金融领域大展拳脚提供了平台。 

      相比石油巨头,国家电网的步伐稍显急促。据媒体报道,国家电网及其系统内全资、控股子公司共同发起筹建英大泰和人寿保险公司的申请近日已获保监会获批。国家电网同时还发起筹建英大泰和财险公司。此外,国家电网发起的保险集团也已获得中国保监会批准。 

      煤炭巨头神华虽然低调,但也抵抗不了金融的诱惑力。早在2003年,就计划让金融业务成为自己的第四大主业板块,如今已颇有建树。 

      做强的“自然”之路 

      产业资本参与金融资本,有的是纯粹为投资获利回报;有的是出于自身产业上的战略目的考虑,搞多元化经营;有的是为了更好地融资。而能源企业如中石油、中海油、国家电网、神华等进军金融业、萌发“产融结合”冲动的目的在何处? 

     “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有机结合是进入财富500强的大多数跨国公司的战略选择,特别是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尤为重要。”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 

      据IEA的预测,2005—2030年,世界能源需累计投资20万亿美元(以2005年不变价格计算);石油投资的75%将用于勘探和开发,总计将超过4万亿美元;中国在能源方面的投资将需要3.7万亿美元。 

      韩学功认为,世界型能源公司兼并收购,做强做大,是近年来的趋势。中国能源公司发展很快,中石油、中石化等企业已经具备做强做大的实力。此外,中国国有经济控制力的增强,就应该体现在这些大公司身上。 

     “因此,进军金融业,则是很自然的了。”韩学功说。 

       对此,厦门大学教授林伯强也有相似的看法,他一直对能源企业抱有“不把所有的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的观点。 

       他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客观上,金融体制改革为产融结合的发展创造了机会。而从能源企业的角度来看,在发展过程中对资金的需求越来越大,单纯依靠银行的资金融通往往受到银行的控制和渗透,为了更好地挖掘内部潜力,利用更多的外部分散资金,投资或控股金融机构成为大企业的一种相对合理的选择。 

      另外,为了更好地提高能源企业的综合竞争力,能源企业不仅经营的产品种类繁多,而且经营的范围十分广泛,涉及能源勘探、开采、加工,贸易,服务,金融等,即使能源企业产品市场不景气,金融等服务业的经营仍然可能很好。 

      加速规模经营 

      进军金融业,无疑能使大型能源企业更轻松地成为行动的巨人。另一方面,围绕产融结合利弊的讨论几年来始终不绝于耳。 

      针对于此,林伯强对本报记者表示,产融结合的微观效应在于可以促进能源支柱产业的发展,例如,为油气勘探开发、专业技术服务、化工化肥炼化、天然气及发电、新能源开发等提供更加雄厚的资金支持。这也提高了能源企业集团的整体竞争力,提供了一种比较稳定的融资渠道。 

      他还认为,宏观上这可以推动金融体制的改革和提升国家的整体经济竞争力。产融结合所体现的优势成为改革分业经营的原动力之一。从整体上来看,产融型企业集团凭借其雄厚的实力、巨大的规模、多元化的经营已经形成了独特的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优势,在国内外的市场竞争中具有更大的竞争力。  

      他也提醒到,产融结合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对能源企业和金融企业监管难度,增大了能源企业和金融企业的经营风险以及道德风险。 

      链接 

      中石油垂涎珠海商行 

      在所有涉足金融业的能源巨头中,中石油无疑走得更远。据报道,中石油早在数年前即有意打造金融板块,希望金融板块有助其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产业布局。目前,中石油和意大利忠利集团合资成立的中意人寿已是中石油系统最大的金融公司,而中石油和意大利忠利集团合资组建的产险公司最早将于上半年在北京开业。与此同时,中石油全资的中石油财务公司管理资产已达1300亿元以上,其参股的一些银行亦收益不菲。真正令人感叹其大手笔的,是在其有声有色地涉足保险业之后,是其进军银行业的雄心。近日传出消息称,其将出资20亿元,控股珠海市商业银行珠海商行,双方已经开展实质性谈判。 

      本报记者22日向中石油求证,未得到准确答复。据媒体报道,中石油与珠海商行的谈判并不顺利,双方在不良资产处置、收购价格等问题上还未达成最后一致意见。不过与向珠海商行抛过橄榄枝的“劲敌”——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平安、中国人寿行情论坛、富邦银行香港等机构相比,中石油胜算颇大。有媒体分析认为,这是因为中石油拟投资数百亿元在珠海建立一个大型油库,珠海市政府会综合考虑竞购者对珠海市的影响。倘若中石油最终胜出,这将是国内首例非金融机构收购商业银行个案。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中石油准备收购珠海市商业银行在国内已经不是先例,在此之前,早就有首都钢铁公司成立全资所有的全国性商业银行——华夏银行,标志着产融结合在中国重新出现。在他看来,中石油涉足银行业,这种行为可能是在大潮流之下的一种选择。中石油可以通过珠海市商业银行创造更好的融资条件,实现多元化经营,而且能分享中国金融市场改革所带来的机遇。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则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2007年,中石油仅在上游的预算就有2500亿元之巨。追求股东权益,一直是中石油的目标,因此,中石油有意出资20亿元收购珠海市商业银行增资扩股后86%的股权,不会谋求股东权益以外的任何利益。 

      大集团进入金融之路的掣肘 

      2007年初,银监会向各大财务公司下发了《企业集团财务公司风险监管指标考核暂行办法》之后,财务公司们的投资能力大打折扣。新的《考核办法》规定,包括股票、企业债、短期融资券、国债、金融债和央票等各种短期证券投资的比例设定为不超过资本总额的40%。据报道,银监会之所以出台新的监管指标考核办法是为了防止财务公司进行高风险投资,“尤其是股票投资”。这给少数大集团财务公司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例如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国电等,这些背靠大集团的财务公司除了注册资本金之外,动辄手里持有几百亿元的成员公司的存款。然而德隆系的坍塌声仍犹在耳。针对产融结合的风险,中国银监会曾经出台法规规定,“凡是新参股城市商业银行的企业应当书面承诺不从银行谋求股东权益以外的任何利益”。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对《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表示,银监会出台的法规会使中石油在参与珠海市商业银行经营决策受到限制。比如,无法随心所欲地要求珠海市商业银行给自己融资。从德隆集团的案例中可以看出,产融结合是有很大风险的,尤其是大型企业集团在进入金融领域时,投资主体混乱,金融控股主体不明或不当。而在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教授韩学功看来,德隆集团不能和真正做实业的大公司进行比较。中央对大公司的监管十分严厉。而这些能源巨头大量闲置的存款该如何寻找稳妥的出路?林伯强认为,财务公司手中大量闲置的存款可以用于进行长期的证券投资,例如,一般进行长期国债、基金和外汇等较为稳健的操作,在法律允许的情况下,通过其国外的子公司或分支机构,可以在国际市场进行短期投资或长期投资。把重点放在银行、保险等领域的经营上。财务公司的大量资金可以用于能源企业兼并收购等。“当然,这一切必须是在有效监管的前提下。”他最后表示。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