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农电之窗 » 农电人物 » 正文

农电工万江卫:把爱洒进山坳坳

日期:2010-07-29    来源:陕西省电力公司  作者:陕西省电力公司

国际电力网

2010
07/29
11:1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农电

    人物资料:万江卫,男,1978年生,陕西铜川印台区红土镇供电所所长。在他参加工作的11年时间里,多次参加陕西省公司和国网公司的农电工技术比武,多次取得优异成绩。工作的11年时间,他由一名普通的农电工成长为了众多农电工的代表。其中,2008年代表陕西陕西省电力公司参加国家电网公司举行的农电工技术比武,获个人成绩第8名,先后被授予“国家电网公司系统优秀农电工”、“国家电网公司农网配电运检岗位能手”、“陕西省优秀高技能人才”、陕西省电力公司党组“知识型职工标兵”、陕西省电力公司 “农电工技术能手(A级)”等荣誉称号。2010年荣获陕西省电力公司“劳动模范”。

    5月21日,小雨初霁,陕西铜川印台王益区红土供电所所长万江卫和4位农电工,利用工作空隙,带了工具和白糖、茶叶等,到他们的亲情服务对象家中进行走访。

    红土供电所担负红土、王石凹两镇24个行政村、两个街道居委共80个村民小组、5365户村民的供电服务工作。其中,红土镇是党的好支书郭秀明的家乡。在这块孕育了先进人物的地方,郭秀明同志 “一心把党的阳光送到群众心上”的精神感动并鼓舞着万江卫,激励他立足岗位,当好大山深处的“管电人”。红土和王石凹的山山坳坳,留下了万江卫和他的供电服务队播撒爱心的足迹。

    红土、广阳两镇紧靠305省道,真正的山大沟深。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在城市生活汹涌如潮的今天,这里却依然保持着缓慢的发展节奏。乡亲们亲切地称供电所的农电工为“管电人”,并对这些“管电人”有着深深的崇拜和感激。这种血浓于水的情感,也感染、感动着红土供电所所长万江卫和他的供电服务队员们。

    2008年3月,因工作需要,万江卫由广阳供电所调到红土供电所上班,并担任所长重任。上任伊始,他把红土供电所最初的 4户亲情服务对象增至9户。在抗旱保电期间,带领农电工帮助困难户浇灌果园。2009年春节,他又组织全所员工通过捐款,为服务对象购买了米、面、油。想法设法把优质服务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是万江卫担任所长两年多时间里,持之以恒的做法。 

    5月21日当天,车子从供电所出来,向北开出200多米,调头上了北面的一道山坡。曲曲折折的盘山路两旁是郁郁葱葱的槐树林,一嘟噜、一嘟噜的槐花不时地从绿叶丛中闪出了身。车子爬上了最后一道坡,在肖家堡村口边的公路上停了下来。村子下面的果园里,一位老人闻声从“屋”里走了出来。因为山里早晚温差大,再加上刚刚降雨,老人还穿着厚厚的手织毛衣。老人一见万江卫们,立即喜形于色,上前拉开了地头的篱笆门,并使劲儿把“门”往大里开。万江卫们赶紧阻止,怕老人情急中把好不容易编好的篱笆门弄坏了。 

    老人拉住了万江卫和农电工小闫的手,就往自己的 “小屋”里让。大家一边向老人问好,一边把白糖、茶叶递给了老人。

    这是地头上一间低矮的土坯房,是农村看果园的小屋。房间简陋而狭小,屋内墙壁未经粉刷、裸露着本色的黄泥皮,屋顶没有棚布,抬头便能看到屋顶一根根的圆木。虽然是大白天,但由于屋矮的缘故,白天在屋里不开灯,屋子就显得很暗。老人拉开了电灯,但万江卫为了给老人省电,又把电灯拉灭了。老人和大家很快就热烈地交谈了起来:他是个哑巴,心里急,就一会儿拍拍桌子上的14寸黑白电视,一会儿扯扯电视的天线,并拿出炕头的一个本子,在上边写了几个字。万江卫回答老人说:“回头给你弄个‘锅’,就好了”。原来,老人在说电视信号不好。

    万江卫们给老人检查线路,并再三交待老人用电时要 “小心些”。来到屋外,万江卫们又问老人:“吃的(粮食)还有么?”老人顺手拣起一根柴棍,蹲在地上比划着,意思是乡亲们都给拿吃的,吃的不缺。他们交谈的热火朝天。这一情景,让在场的农电工想起了一个多月前的一幕……

    那是在4月18日,肖家堡村一队队长肖建锋来到红土供电所,反映该村有一户特殊的村民需要接电。原来,这位“新用户”是位60多岁的老人,名叫肖家娃,也就是上文提到的老人。他生来就是哑巴,因生活拮据,家中房屋成了危房,村上处于对老人的安全考虑,于2009年3月让老人搬进了距村子500多米远、专为看果园搭起的一间土屋里。老人现在和一个十九岁的儿子一起生活,儿子长年在外打工,老人又是哑巴,生活困难,一直都没有接电。

    得知这一情况后,万江卫所长立即带人来到老人的住处查看情况。映入万江卫们眼帘的是:临近公路边、田间地头一间简陋的小屋,土炕占去了屋子的大部分,屋子进门处一张褪色的小木桌,上面堆放着一些生活用品,这就是老人的全部家当。整间屋子连张坐人的凳子都没有。老人不能说话,就用手示意大家坐在炕沿上。大家这才发现:在窄窄的土炕边上,放着一只黑乎乎的煤油灯。屋子的外面,另有一间仅一人高的棚屋,里面盘了锅灶,算是老人的厨房。

    老人和他“家里”的情况让万江卫们的鼻子发酸。考虑到这座看果园的小屋离村子较远,从村里引电不方便,他们决定从正好路过附近的集束导线上开口,把电引入老人的小屋。 

    接电方案已定,但老人却无钱支付电表箱、保护器、横旦、瓷瓶螺丝等共计400多元的材料费用。万所长当场用电话把这一特殊情况向印台王益电力局农电科进行了汇报。很快,万所长就接到指示:考虑到老人的实际困难,先给老人接电,所需费用今后再通过职工募捐或其他方式解决。

    第二天,红土镇供电所的职工再次来到老人家里,仅用两个多小时时间,就完成了所有的接电工作。当看到电表箱、线路等一一安装到位,悬在小屋上空的电灯亮起来,肖江娃老人一会儿握握万江卫的双手,一会儿双握握闫忠祥的双手,久久不愿松开,一双浑浊的眼睛里满是泪水。

    让红土供电所员工们难忘的,还有一件事。那是在 2009年中秋前夕,万江卫们带领服务队员拿着慰问品,来到孙家贬一组田学勤大爷家。田大爷的孩子在省城西安工作,老人因不习惯城里的生活,坚持一个人留在了山中老宅。老人的孩子孝顺,和其他亲情户相比,田大爷不缺钱,缺的是时常有人陪他聊聊天,或是给他挑两桶水、砍两斧子柴。那天,老人正坐在院子里编条框,看到万江卫们来了,就高兴地招呼大家屋里坐。万江卫上前握住老人的手说:“田大爷,您老人家身体还好吧,快过节了,我们来看看您。 ”

    “好好,太谢谢你们了”。说着话,老人便回屋拿凳子让大家坐。老人家里凳子少,大家便蹲在院子里与老人攀谈。老人拿出了珍藏多年的好酒让大家喝。大家推着不肯喝,老人就说:“再过两个月我就 90岁了,今天一定要喝酒。”大家看到老人那么高兴,不想让老人扫兴,就接过老人递过来的小碗,一人喝了一口。

    大家陪老人坐了一会儿,就到老人的厨房里拿出了水桶,去给老人挑水。临走时,老人再次握住大家的手,操着浓郁的河南腔说:“感谢党,你们比我的亲人还亲啊!”

    红土镇西王组的于秀莲老人,长期一个人生活,她也是红土供电所的亲情服务对象。于秀莲老人年龄大了,平时见了人总不认得,也很少说话。但每次见到农电员工进门了,却热情地招呼大家进屋。乡亲们都说:“这真神了,说她不认人吧,见了管电的人,却跟正常人一样了。”大家讨论的结果是:由于万江卫和他的队员们常去老人家嘘寒问暖,老人记住了农电工们带有“国家电网 ”标识的工作服。

    对于亲情服务,万江卫深有感触地说:“我们的亲情服务就是要做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把工作重点放在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们身上。比如郭秀明同志去世后,我们把他的母亲和另外两个老人列为了亲情服务对象;后来郭秀明母亲去世了,家里剩下他的哥嫂,他们的生活还可以,我们就把帮扶重点放到了其他人身上”。正是这种“实实在在”的帮扶,使红土供电所的亲情服务做得有声有色。

    万江卫总是说:“亲情服务只是优质服务中很小的一部分”,他时时提醒自己和供电所的员工,在工作中“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把自己放在用户的角度、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他说:“老百姓一天没有电用可以谅解我们,如果三四天没有电用,就可能要骂人。作为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可能并不知晓我们在办理接电手续时,还要履行相关手续,审批需要一个过程,这个过程有可能是三五天,或者一两个月。老百姓不管这些,今天来供电所了,今天就想用上电。我们要尽可能地把老百姓对我们的误解减到最少,就要超前考虑他们的用电需求,及时处理他们的用电故障。否则,就算我们的工作做得再完美,老百姓也不满意。”

    在党的惠民政策移民搬迁工程中,红土镇乌泥川组18户村民在305国道南边建起了新房。就在2009年初,当18户人家断断续续开始动工的时候,万江卫就敏感地意识到这个用电信息。他主动跑到乌泥川村委会和村干部讨论接电方案,通过及时上报上级部门,将18户人家的用电需求列入了农网项目。在项目得到审批后,供电所员工配合印台王益电力局施工队,冒着严寒测量规划线路,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了主网改造和下入户工程,让这18户村民能在春节期间用上了电。这一举措得到了老百姓的赞誉,村民们给供电所送来了“光明使者,为民排忧 ”的锦旗。

    乌泥川组组长王天牛说:“这事放在其他地方,肯定需要我们先提申请,或者要去跑动的,但供电所的万所长却提前给我们考虑到了。 ”

    也是基于“超前思考”的理念,2008年5月,万江卫在距离供电所较远的周陵、甘草塬、北神沟、冯家塬、肖家堡、赵塔六个村设立临时收费点,方便2000户农民交费,仅此一项每户每年可减少因交电费而产生的交通费用50-100元,每年可为当地群众节省 20万元左右的开支。这一做法一直持续到2009年 11月,印台王益电力局的客户收费系统得到改善、客户能预存电费为止。

    问万江卫为什么替村民们考虑得这么周到?他说: “我也是农村人,通过招聘当了农电工,又通过参加各种技术比武,提高了个人的技术素质,得到了领导的肯定,也获得了重要岗位。作为一名农电工,我个人得到的荣誉和重视已经很多了,我不能辜负这个岗位,把供电所管好,把电管好,这是我最大的心愿”。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