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农电之窗 » 农电建设 » 正文

从8块钱到6毛钱――陈锡文从电价变迁谈新农村建设成就

日期:2009-09-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董峻

国际电力网

2009
09/07
09: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价 新农村建设

    “我上世纪90年代中期到农村调研的时候曾经看到,最贵地方的一度电价超过8块钱。那么贵的电,农民即使通了电也不敢用。”

    4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陈锡文,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谈及亲身经历的往事时深有感触:“这几年,农民最关注的水、电、路、气、教育、医疗、文化、社保等问题,发生的变化是非常明显的。”

    自2005年10月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以来,在一系列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之下,整个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就。

  电、水、路、气: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明显改观

  “国家实施的农村家电下乡政策,之所以这么受欢迎,我想除了收入增长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农村电网改造后农村的电价基本上做到同网同价。目前是6毛钱左右。”

  作为非常了解基层情况的农业专家,陈锡文认为,供电情况的改善使得农民使用家电的情况明显跟过去大不一样。

  他介绍说,党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要把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的重点转向农村的要求之后,投资结构有了比较大的变化,财政支出结构也有了大的变化。

  仍从用电来看,目前除西藏之外,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已覆盖全国,大电网的电可以直接进村入户,传输损耗大大降低,从而降低用电成本。

  饮水方面,2000年全国农村饮水不安全的居民为3.4亿人,到去年年底已经解决了其中1.6亿人,并力争到2012年全部解决。

  道路方面,全国87%的行政村已通达客运班车,和以前相比有了非常明显的变化。

  生活燃料方面,全国已有3000多万农户使用上了沼气。使用沼气不仅燃料本身是清洁安全可再生,最重要的是对改善农村的环境卫生条件非常有利。

  教育、医疗、文化、社保: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

  据陈锡文介绍,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在农村公共服务方面采取了一些重大的政策措施。

  比如,建立了义务教育的经费保障制度。目前全国有近1.8亿个孩子处于义务教育阶段,其中有1.4亿在农村,所以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对农民受惠是最大的。国家还逐步降低了农村学校的收费。从2006年开始,在农村实行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免交学杂费制度,教科书也全部由政府免费提供。

  医疗方面,从本世纪初开始,中国政府下决心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到2007年,国务院把这个标准提高到100元,农民自己交20元,中央和地方政府各贴40元。今年中央又要求,条件具备的地方可以把筹资标准提高到120元。“总体上看,对于农民大病、重病,需要住院做手术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做到一半的费用可以报销。”陈锡文认为,这可以避免很多农民家庭因病致贫的情况出现。

  文化事业方面,宣传文化部门致力于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这项工作完成之后,中央又进一步提出,要把广播电视通到20户以上农民的居住点。如今,全国大部分自然村已经通了。

  农村社保方面,到今年6月底,已经有4470多万农民纳入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平均每个纳入低保的农村人口每个月补贴60元钱。8月,国家又决定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年满60岁的农民,如果按要求投保,这个老人从当月开始就可以领取由政府发放的每个月50元钱的基础养老保险金。此举彻底改变了农民养老依靠土地、子女的传统方式。

  新农村建设仍是一个长期历史过程

  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非常明确的总体要求,可以概括为5句话20个字――“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陈锡文表示,这是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的总纲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我们说的解决好‘三农’问题实际上是一致的,不存在除了‘三农’工作之外还有一个单独的新农村建设。抓‘三农’的具体工作就是推进新农村建设。”

  他还表示,尽管新农村建设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离中央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标准来看差距还是很大,必须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将伴随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陈锡文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今后一段时间农村的改革发展提出了明确要求,概括起来就是: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战略任务;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作为基本方向;把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作为根本要求。这个决定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之前指导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