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张国宝:中国的核电技术要自主

日期:2009-03-10    来源:市场报  作者:市场报

国际电力网

2009
03/10
10:0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张国宝 中国 核电

    当前,全球变暖催生世界发展核电的热潮,我国积极推进核电建设恰逢其时,社会各方对核电关注度日益提高。为此,新华社记者就公众对我国自主发展核电方面的疑问采访了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

  天时、地利  发展核电时机成熟

  记者:很多百姓关心我国的核电发展,但对目前核电建设整体情况还不太清楚。

  张国宝:目前中国已经投产的核电机组容量是910万千瓦,占电力总装机的1.3%,2007年核电发电占总发电量的比例只有1.9%,比例很低。近几年我国加快了核电发展,组建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推进了三代核电技术装备的工作,启动了大型先进压水堆及高温气冷堆重大专项,新开工了辽宁红沿河、福建宁德等核电项目,一期项目都是四台百万千瓦机组,发展态势很好,可以说,我们国家的核电建设规模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这么大。目前我国核电发展具备良好的环境,社会各界虽然有一些担心,但总体上趋于认同,都认识到发展核电是中国能源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当前,我国核电发展可以说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的条件。

  调高目标  扩大核电装机容量

  记者:有消息说国家在考虑调整《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将原定的到2020年时核电装机容量计划达到4000万千瓦的目标,调高为7000万千瓦。为什么要有一个这样的调整?

  张国宝:有的说7000万,有的说1个亿,都是不准确的,我们还没有公布调整结果。当初我们提出4000万千瓦的目标,现在看能力不止这些,有必要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加快发展,力争到2020年,核电装机有大幅度的提高。为此,我们专门有6个调研组研究这个问题。

  从世界范围看,核电清洁、安全,供应能力强,在各国能源供给中都很重要。截止到2008年3月,世界3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439台核电机组在运行。特别是近几年,历经多年的沉寂以后,核电再次受到广泛的重视,如美国国内建设新的核电站的热潮已经兴起,计划新增5000万千瓦。

  技术进步  世界核电全面复苏

  记者:为什么世界核电会在这时候有这样一个复苏呢?

  张国宝:我认为这是当前各国发展自身的迫切需要。首先,当前具有大规模替代能力和前景的只有核电,别的新能源包括氢能、风电、太阳能等功率不如核能大,现有技术条件下,这些可再生能源的供给能力和经济性在短时间内还远不能满足各国能源需求。

  其次,环境保护压力进一步推进核电发展。能源消耗,主要是温室气体排放和污染。化石燃料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氮化物等。核电站不直接排放二氧化碳,其发电产生的废物仅为同等规模燃煤电站的十万分之一。

  再次,核电技术进步为核电加快发展提供了保障。目前世界上正在商业运用的核电机组大部分是上世纪70年代建造的第二代堆型,在此基础上,通过技术改进和完善,形成了二代改进型技术,核电安全性和经济性有了明显提高。

  核电装备  我国有制造业优势

  记者:新一轮的核电复苏中,我国发展核电有竞争力吗?

  张国宝:经过几十年积累,我国形成了独立、完整、具有相当规模和一定技术水平的装备制造业体系,这是中国的优势。国产能源装备质优价廉,是提高我国能源工业竞争力的主要优势。去年我国电力装机总量7.92亿千瓦,所需的发电设备基本都能立足于国内,而且国产设备价格比国外同类设备低1/3以上。现在国际上招标,无论是印度尼西亚还是印度,中标的都是中国的设备。现在国际上招标60万千瓦这一档次的机组基本上都是中国的,这在以前是根本不敢想的。

  做大核电  装备自主化是关键

  记者:要把我们的核电做大,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国产装备,您认为这种说法对吗?

  张国宝:对,要把核电做大,就必须把国产化抓上去。设备供应是最有可能制约核电建设的“卡脖子”的问题,有些受到国际关系和外交关系上的制约,关键时刻想买也买不来。即便能买到国外的设备,也受到其供货能力的限制。中国的核电技术不能依靠别人,主动权不掌握在我们手里,就得不到发展的机遇。

  比较西方发达国家,反思我国核电发展历程,我国核电自主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还不能适应核电发展的需要,有些核心技术和原创技术方面还落后于人,受制于人。依照现在的形势和建设规划,我国核电将会迎来世界核电史上前所未有的大发展。这样一块容量大、技术含量高的核电产业对国内装备制造业提出了新的挑战。  

  降低电价  必须提高竞争能力

  记者:有业内人士认为,当前核电价格有些高,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张国宝:在国外,一般核电要比煤电价格低,现在我们因为一开始投资比较大,所以有时候比煤电要高。核电工程中,设备费用一般占到总投资的一半,引进国外成套设备要比国内价格高出几倍,所以说装备自主化的不断提高是国内核电工程造价降低的决定因素。在核电的建设和运行等环节,我们基本实现了自主。但还有两个方面存在制约,一个是核电站总体设计技术,另一个就是关键装备的设计制造技术。这些利润大头,依然由国外赚取,虽然价钱要比国内高出几倍,但因为有些技术不放心,现在只能用他的,这就抬高了我们的工程造价。从长远来看,只有通过设备国产化,降低核电成本,才能进一步提高核电发电的竞争力。

  关注自主发展核电,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是核电发展战略深入人心的表现,我们也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加快我国核电自主发展的步伐,为大家提供更清洁、更安全、价格上更有竞争力的电力供应,解决我国日益紧迫的电力需求。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