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财经 » 电力市场观察 » 正文

电力减薪不等于垄断利润减少 能给公众带来什么

日期:2006-07-2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王静

国际电力网

2006
07/25
00:0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 减薪 公众 带来 什么

    电力减薪并不等于垄断利润减少,更不等于电价不涨。

    以电力系统为代表的垄断行业过高收入,已是众人眼中一道高悬的电门,成为当下收入分配改革讨论中的众矢之的——之前,2005年审计署的审计已经给电力行业贴上了“系统工资增长过快,没有统一的分配制度”的标签。通过对江苏电网系统、华电集团、国家电网公司近来在规范员工工资上的一些“举措”,《21世纪经济报道》断言:电力系统成垄断高收入典型将掀减薪风暴。

    随着“倒闭电厂抄表工年薪十万”、“垄断行业收入高于其他行业数倍”等新闻接连爆出,公众对以电力为代表的垄断行业高收入的痛恨,可以说已经被激发。“反垄断”不仅成为当今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共话题,人们更是直接将垄断高收入对应到自身生活的艰难,认为正是垄断盘剥了自己应得的福利。在这种情况下,风口浪尖的电力系统为了缓解压力选择一套“自选动作”,显然是一种必须要表明的态度。

    那么,这是否算得上是民众的胜利呢?单纯从事实上判断,也许是。但是如果从价值上判断,显然又不是,因为无论电力减薪与否,那都只是垄断企业内部分配的问题,只是这里少发一点那里多补一点的问题,只是敏感时期少发一点事过境迁再加倍补偿的问题。电力减薪并不等于垄断利润减少,更不等于电价不涨。

    当然,电力减薪也许能给公众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一种表面上的收入平等化。然而,这其实正是电力减薪的“策略”所在:以零成本平抑公众愤怒的情绪,让垄断变得不再那么面目可憎,以便继续维持垄断地位和垄断利润。我们似乎陷入了这样一个圈套:以反垄断高收入代替了反垄断高盘剥。看得出来,电力减薪的“自选动作”利用的正是这一点。

    必须认识到,垄断高收入是建立在垄断高盘剥基础上的,没有我们钱袋的干瘪就不会有电力钱袋的鼓胀。垄断企业不向民众分红,我们不可能通过电力减薪而鼓胀我们的钱袋,而只有通过保护我们的钱袋迫使电力减薪才是有意义的。换言之,电力减薪应该是出于利润压力而被迫为之的,如果只是平抑沸腾舆情的“自选动作”,那么对破除垄断无益。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