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技术 » 正文

俄罗斯的“绿色”后处理是核技术的重大进步

日期:2017-12-14    来源:中国核网

国际电力网

2017
12/14
09:3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俄罗斯 乏燃料 核工业

    《中国核网》2017年12月1日刊载《国防科技信息网》新闻报道[1],说俄罗斯“已经开始使用可将环境风险最小化的独特‘绿色’技术对乏燃料进行后处理”,2021年将开始“工业规模”运行。这是核技术的重大进步,对核工业关系重大。但传媒界反应冷淡。

核电厂“用过的”核燃料(又称“乏核燃料”或“乏燃料”)后处理,是实现核燃料“闭路循环”最关键的步骤,是核能发展的“生命线”环节。否则,必然灭亡,而且毫不足惜。因为近来反核人士进行恐吓宣传,把“乏燃料”说成“核废物”,有“剧毒”,是社会公众继续接受核能的重大心理障碍。

传媒的“冷淡”,或许有些误解。核能“出身”军用,“用过的”核燃料后处理,原用来提取核武器材料,也有“核扩散”的风险。那是指“湿法”后处理,用于军事,可不惜“代价”,不计成本;但对民用,技术复杂,环境负担沉重。而“干法”,又称“高温冶金”后处理,要简单得多[2]。美国阿贡实验室开发的这种技术,曾在实验室或“中试”规模上成功用于钠冷快堆EBR-II“用过的核燃料”后处理,也是世界有核国家致力研发的重点核技术。目前多在实验室研究或中试阶段,到“商用”应用,还有某些距离。美国担心核扩散,自己不开发、甚至曾反对西方国家继续开发这种技术。但对俄罗斯没有约束力。

《国防科技信息网》的报道,源自英国《国际核工程》(NEI)杂志网上的文章[3]。从核能专业常识看,俄罗斯的‘绿色’后处理技术,大体上与西方的“干法”技术相似,但不包括乏燃料内“微量锕系元素”(MA,主要指镎、镅和锔)处理(嬗变、销毁),特点是“完全没有液态低放废物”。俄罗斯转向“干法”后处理技术,是一大进步。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