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从全球核巨头困境看核电产业风险

日期:2017-02-28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

国际电力网

2017
02/28
10:0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产业 核电站 核电业务

2017年伊始,全球核电产业颓势暴露。世界核电三大巨头日本的东芝、日立、法国的阿海珐先后敲响了丧钟。

有分析认为,这些巨头纷纷退出竞争,将使中国在未来更有希望成为世界核电领域的领导者。

我国“十三五”时期的目标是计划核电运行和在建装机将达到8800万千瓦。目前规划中的数十个常规核电站不仅广泛分布在沿海地区,也已经向内陆扩展,而海上核电项目也已经写入了规划。近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17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以下简称 《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已开工核电项目建设,积极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年内计划开工8台机组。《意见》出台后,多家券商发布研报称,2017年中国核电发展将超预期,利好核电板块上市公司。

在我们准备接过世界核电领导者权杖之前,或许更应该冷静思考究竟为何看似前途无量的核电,没有给那些世界巨头们带来锦绣前程,反而落得一地鸡毛?在中国即将爆发的核电投资机会中,又潜藏着哪些风险?

看上去很美

日本东芝成立于1875年,从1890年制造出日本首个白炽灯泡开始,陆续推出日本首台电风扇、洗衣机和冰箱等产品。1980年以后还在全球率先发售笔记本电脑和DVD播放器。电脑业务一度占据全球最大市场份额。东芝曾经是日本的工业名片,对于日本有特殊的意义。

而作为老牌电子电器企业,受中国家电行业崛起影响,家电部门常年亏损,被迫产业升级和转型,并把“宝”押给核电。东芝进军社会基础设施领域,发展水电、火电、核电等领域,对于资源紧缺的日本市场,发展核电看似是一个不错的战略性方向,但其实日本核电占整个能源需求的30%,增长空间并不大,再加上日本经济低迷,用电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而且也没有人支持核电厂建设。进一步扩大海外市场已经成为东芝当时的迫切需要,不惜一切代价收购美国西屋公司,其主要看中的是中国核电建设项目。

2006年,东芝公司与英国核燃料公司(BNFL)达成协议,决定以54亿美元收购BNFL所属的核电设备企业美国西屋公司(WH)。这次收购使东芝公司的核电技术事业扩张三倍。

相比东芝,日本日立涉足核电业务更早。1967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下称“GE”)与日立签订了关于沸水堆技术的一揽子技术授权,同时GE在沸水堆的开发过程中也与日立有紧密合作。日立与GE将在日本和美国设立新公司,进行核电站的建设和维护,并相互持股。

受东芝收购西屋影响,GE和日立核电业务提速,2007年合并旗下核电业务,组建全球核电业务联盟。至此,世界核电设备制造行业形成日美欧三足鼎立格局。

局势大反转

2011年日本福岛核电事故的发生,令世界核电局势发生逆转。欧盟一些国家纷纷宣布退出核电领域,客户大幅逐渐萎缩。全球核电的衰退,成为核电企业业绩倒退的起点。

2016年,东芝受核电业务拖累就陷入了资不抵债,不得不谋划变卖其最赚钱的闪存业务,并退出除日本之外的全球所有核电建设新项目。

与此同时,日立也宣布计划停止在美国进行的开发作为核电站燃料的铀浓缩新技术的业务,在2016财年报表中计入约700亿日元 (约合人民币43亿元)的损失。

同样陷入亏损泥潭的还有法国核能巨头阿海珐(AREVA)近期深陷财务困境。阿海珐参与了全球435个核反应堆中360个核反应堆的建设,它是全球最大的铀供应商之一,它所设计的第三代欧洲压水堆(EPR)第一个在全球被商业化推广,2010年前,阿海珐曾是世界上最大的核反应堆制造商。而这个令法国人骄傲的巨头却在2014年亏损49亿欧元、2015年亏损20亿欧元,如今正在法国政府主导下进行重组。

虽然全球核电正逐渐走出日本福岛核事故的阴影,进入重启阶段,核电装机容量呈现出平稳上升的趋势,世界核协会预测,到2030年,世界核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350GW,为目前容量的3.5倍,投资规模达15000亿美元,但显然昔日的核电巨头大势已去,无法挽回。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