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时评】中国应慎重发展核电

日期:2016-09-14    来源:航运交易公报  作者:高彦明

国际电力网

2016
09/14
09: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 核电项目 核电机组

截至8月15日,中国(大陆地区)运营的核电机组达32台,另有在建核电机组达24台,“十三五”期间计划以每年6~8台的速度新建核电机组。然而,在中国以这种大跃进的方式发展核电的危害性极大。

核电冲击国家基础产业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电力国家。电力结构的70%是煤电。由于中国经济不断下行,电力产能已经灾难性过剩,燃煤电厂发电利用率仅有40%~50%。以水电为例,四川、云南两省是中国的水电基地,由于电力过剩造成每年“弃电”500亿度(相当于6座100万千瓦核电机组一年的发电量);明年这两省的“弃电”将达到1000亿度(相当于12座核电机组一年的发电量)。在上述情况下,每建成一座核电机组并满负荷发电,就会造成1~3家燃煤电厂停产。而在燃煤电厂的背后是以其为依托并为其提供服务的庞大的海运船队、港口、铁路公路、各类车辆、众多煤矿和银行等一系列相关行业,其中多数项目是在近3~15年内才建成的,投资成本远未收回。

中国是全球沿海运输船队最大的国家。拥有万吨级以上散货船近2000艘、5500万DWT,其中80%以上运力从事“北煤南运”。由于近几年市场低迷,绝大多数海运企业均在生死线上挣扎。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港口国家。与煤炭有关的庞大港口群,其煤炭年总吞吐能力为25亿吨。但去年全国港口煤炭吞吐量仅14亿吨(包括6亿吨“北煤南运”和2亿吨进口煤炭),港口产能过剩可见一斑。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铁路国家。去年,铁路货运量34亿吨,其中煤炭运量20亿吨,同比下降12.6%。铁路货运以煤炭为主,经济效益遭受严重影响。

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国家。煤矿年产能近60亿吨,从业人员600多万人。去年,煤炭产量37亿吨,大量煤企破产或濒临破产,大量人员面临失业。

煤电可实现绿色环保

毫无疑问,煤电会有一定的大气污染,但大气污染源除了煤电外,还有钢厂、冶金厂、车辆和船舶排放、冬季取暖、建筑扬尘等。在众多污染源中,煤电控制排放是最好的。经过多年努力,中国燃煤电厂控制排放技术走在世界前列,可以达到天然气电厂排放的水平,使煤电成为清洁能源,绿色环保。“十三五”期间国家计划投入4000亿元对煤电进行净化排放技术改造,在这种情况下再大力发展核电是不合时宜的。

综上,煤炭是电力、海运、港口、铁路公路、车辆运输、煤矿、银行、民生的依托,涉及国家重大利益。煤电是国家用了几十年时间建立起来的多行业综合工业体系,是国家基础产业。用核电冲击煤电,将严重减少社会总需求,于国家“稳增长”的方针不符,其不良影响还会延伸至钢铁、造船、车辆制造、设备制造和有色金属行业等,给国家经济造成现时和长远的、难以估量的破坏和损害。

发展核电需慎重

过度发展核电除了对国民经济造成严重冲击外,还存在自身无法解决的强烈的核辐射、核废料难以处理、容易受自然灾害影响、阻碍周边经济发展、难以防备恐怖袭击和军事攻击、投资巨大成本高昂等一系列严重问题。

在各类发电和相关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包括电厂、煤矿、航运、港口、铁路公路和各类运输车辆等)、经济严重下滑,大量工人失业下岗、国防形势异常严峻,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和核电存在巨大潜在危险等诸多情况下,中国若以不计后果、突飞猛进的方式发展核电令人极度担忧。尽管当前面临经济下行的沉重压力,也需要保持头脑清醒,不能把发展核电当作经济增长点和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

鉴于发展核电事关重大,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生态安全、政治安全、军事安全、社会安全等方面,在核电问题上务必在国家总体安全的大背景下,从现实和长远出发,以务实和高度负责的态度重新审视和调整国家当前核电的发展策略,只做核电强国,不做核电大国,最终使核电机组少于30座,并将此作为国策。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