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观察 » 正文

安徽省GDP与用电关系背离原因剖析

日期:2016-03-31    来源:中电新闻网

国际电力网

2016
03/31
13:5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用电量 十二五 国网

随着安徽省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速稳中趋缓,GDP增速从2012年的12.1%逐步滑落到2015年的8.7%,经济从“十二五”初期的高速增长换挡到“十二五”末期的中高速增长。在这期间,用电量增长发生了与经济增长相背离的现象:2014年安徽省GDP增长9.2%,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3.7%。2015年GDP增长8.7%,全社会用电量仅增长3.4%。

“十五”以来一直到“十二五”初期,安徽省经济一直保持10%以上的高速增长,反映经济活跃程度的克强指数中的重要指标──用电量增速也一直保持在10%以上的高速增长。

2012年安徽省GDP增长12.1%,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1.5%;2013年GDP增长10.4%,全社会用电量增长12.3%,经济与用电关系高度相关。

中高速的经济增长为什么没有与之匹配的中高速用电量增长?用电量作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和克强指数的重要组成指标,实时衡量经济增长的作用是否“失灵”?是否如媒体和公众质疑的那样,我国的经济统计数据存在质量问题?还是安徽省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经济增长与用电增长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对该问题的回答已经成为有关经济电力管理部门和研究部门必须解答的问题。

国网安徽省电力公司经济技术研究院与北京经济世万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安徽省电力、经济、气象大数据中心”,利用先进的大数据挖掘技术,对安徽省历年电力经济气象大数据进行了深入挖掘与分析,剖析了安徽省经济与用电关系的变化,揭示了GDP增速与用电增速相背离的多层面原因。

 

 

1 异常天气频发,掩盖真实的经济与用电关系

安徽省连续3年出现极端异常天气:2013年从7月初至8月21日,全省平均气温30.5摄氏度,较常年同期异常偏高2.5摄氏度,为1961年以来最高;2014年安徽省出现了罕见“凉夏”,全省平均高温日数仅为9天,为2000年以来最少;而进入2015年夏季,6月多项指标均创近7年最低,7月平均气温仅26.43摄氏度,较2014年7月仍偏低1.0摄氏度。

极端异常天气,对用电量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但对经济增长影响甚微,在进行经济与用电关系分析时,如果不剔除极端异常天气对用电量的影响,会在很大程度上掩盖两者的真实关系。 通过建立安徽省用电量与经济、气温的量化模型,分离出安徽省近年来经济电量和异常天气影响的电量,还原安徽省经济与用电增长的真实关系。

 

 

2013~2015年异常天气因素对全社会用电量的影响分别约35亿千瓦时、-30亿千瓦时和-29亿千瓦时,观察剔除异常天气因素影响后的用电量增速与GDP增速发现,“十二五”以来安徽省GDP与用电量增速差逐年扩大,2015年二者增速差显著扩大,经济与用电走势明显背离出现在2015年,而非凭借直观数据观察显示的2014年。导致2015年落差明显扩大的原因较为复杂,下文主要对导致该现象的原因进行分析。

2 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是2015年安徽经济与用电增长背离的主要原因

安徽省三次产业结构相对于全国仍处于较为落后水平,第三产业增加值占比在全国31个省市中处于靠后的位置。随着安徽省经济从工业化中期向工业化中后期过渡,三次产业结构调整明显加速,2015年安徽省第三产业比重升至37.3%,较2014年大幅提高2.1个百分点,提高幅度同比扩大近1倍,而第二产业比重大幅降至51.5%。由于第三产业用电强度仅为第二产业的约1/5,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拉大安徽省2015年GDP与用电量增速差约1.5个百分点。

 

 

近年来,工业内部结构升级也在不断加速,采矿业和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等低附加值高耗能行业增长相比制造业不断减速。二者增加值之和在工业增加值的占比由2009年的22.2%降至2015年的11.9%,由于电耗较高,2015年二者用电量在工业用电量的占比仍近29%,较2009年仅下降6个百分点,降幅远小于增加值占比降幅。受产能过剩和“节能减排”政策影响,二者增长已进入停滞状态,合计用电增速由2013年的5%降至2014年的-0.9%,2015年进一步降至-5%,合计电量较2014年减少17亿千瓦时。由  于二者在工业经济与工业用电结构中存在较大差异,二者增长停滞对用电影响远大于对经济影响,拉大2015年安徽省GDP与用电量增速差约1个百分点。

3 “节能减排”政策落实、能耗标准不断提升等是重要因素

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与用电关系的变化不仅表现在宏观层面,在工业内部各行业也出现了行业增加值增速与行业用电量增速走势不一致的现象。以下以安徽省黑色金属和非金属行业为例重点分析。

黑色金属行业用电量增速从2014年一季度的17.6%持续下降到2015全年的0.7%,而同期黑色金属行业增加值却从2014年一季度的10.2%持续增长到2015全年的16.8%,行业增加值与用电增速差由2014年的8.6个百分点进一步扩大至2015年9.4个百分点。

黑色金属行业作为高耗电行业,其耗电总量在安徽省所有行业中仅次于非金属行业。行业产量和用电量微弱增长的情况下增加值增速仍保持高速,只能主要通过产品结构升级提高单位产量的附加值来实现。安徽省钢铁龙头企业──马鞍山钢铁股份公司的年报中产品结构变化印证了上述判断,近年马钢用产品中附加值较高的板材不断替代低附加值的线棒材和型材。

近年来,非金属行业增加值增速与行业用电量增速均呈现回落走势,但行业增加值与行业用电量增速差由2012年的3.8个百分点,不断扩大至2013年的7.3个,2014年的8.8个和2015年的11个百分点。

如果仅仅由于行业产品结构升级影响,则非金属行业用电量与主要耗电产品──水泥产量增速应保持同步变动趋势,而2013年一季度水泥产量增长22.2%,而行业用电量仅增长2.1%,出现了明显背离,直到四季度水泥产量增长趋势才与行业用电量增长趋势恢复到同步。

 

 

通过经济电力大数据分析发现造成这一严重背离的直接原因是行业新标准的颁布与实施。2013年全国水泥行业能耗标准从2007标准转为对能耗更加严格的2012标准,现有企业单位水泥电耗由110千瓦时/吨的电耗标准下降至90千瓦时/吨,降幅达18.18%,新进企业单位水泥电耗的最低标准由93千瓦时/吨下降88千瓦时/吨,降幅为5.38%。同时安徽省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加大,2013~2015年水泥行业分别淘汰产能138万吨、240万吨和1024.6万吨。“节能减排”政策落实、能耗标准不断提升,加之行业产品升级,导致水泥行业增加值与行业用电量增速差持续扩大。

产品结构升级、“节能减排”政策落实、能耗标准不断提升等因素导致制造业内部多个行业增加值和用电增速差扩大,拉大2015年安徽省GDP与用电量增速差约1.5个百分点。

4 经济与用电关系的新常态特征仍将持续

一、经济新常态下,经济与用电关系不再简单地表现为GDP增速与用电量增速、工业增加值增速与工业用电量增速的关系。

两者关系的研究应该从总量关系研究深入到对产业关系和产业内部的重点行业关系的研究,充分运用电力、经济及气象大数据技术进行深入挖掘,准确把握经济和用电关系内涵,指导对未来发展趋势的准确判断。

二、经济新常态是经济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的过渡期,期间产业结构调整和工业内部结构升级仍将加快,势必会造成用电用能强度的不断变化。这一过渡期可能延续至“十三五”中后期,期间经济与用电关系的新常态特征仍将持续,但待经济过渡到稳态水平后,克强指数中的重要指标──用电量增速仍将适用为经济增速的有效评估指标。

三、天气因素是进行经济与用电关系分析时必须要考虑的因素,特别是极端天气,在通过用电量来观察经济发展时剔除极端天气对用电量的影响十分必要。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