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媒体聚焦 » 正文

广东电量竞价开放 能源大企现身售电新模式

日期:2016-03-28    来源:一财网

国际电力网

2016
03/28
09: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售电侧改革 售电公司 广东电改

广东省已经打响了售电侧改革的发令枪。其中售电公司参与集中竞价交易首次在粤出现,也是全国第一次,对中国新一轮电改中售电侧的改革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3月25日,从有关权威渠道独家获得的《2016年03月广东省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集中竞争交易结果通知书》显示, 全网总成交电量为 105000万千瓦时, 最终结算的平均价差为 -125.553778厘/千瓦时。

25日上午,由广东省经信委组织的本次集中竞争交易,共有29家发电企业80家用电企业最终实现了成交。本报记者按照数据统计,在这次广东省电力大用户与发电企业的集中竞争交易中,以总成交电量和最终结算的平均差价计算,降低的电价给用电企业让利1.3亿元,这一交易是广东今年以来首次进行的电量集中竞价交易。

在两份参与本次集中竞争交易的企业名单中,至少有6家售电企业成功完成了本次电量交易。由于售电企业能直接通过竞价交易从电厂而非电网企业获得电量,这为未来售电公司对外销售电量提供了外销的“水源”和购销差价的基础。

“(这样的交易)全国会越来越多。”国家发改委能源所原所长周大地在当天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如果大家都得利,那就是好事。”

中国售电侧改革再突破

上述成功参与本次电量交易的6家售电企业包括:广东粤电电力销售有限公司、华润电力(广东)销售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广州恒运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新奥(广东)能源销售公司、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等在粤企业。

它们本次的成交电量分别是:18690万千瓦时、10193万千瓦时、4200万千瓦时、18996万千瓦时、1300万千瓦时、1800万千瓦时。这意味着,通过此次交易,这些售电企业获得了电力销售的电量。这有利于它们履行中国新一轮电改获得突破的使命。

在上述6家售电企业中,前面5家的母公司分别是,广东粤电集团、华润电力公司、深圳能源集团、广州恒运集团、新奥集团。记者查询的工商资料显示,与新奥集团同属于民营企业的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是在2015年11月3日获得深圳市工商局核准的,其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其法人代表为江克宜。江克宜曾经在电网企业供职。

工商资料显示,深圳市深电能售电有限公司的三大股东分别是,深圳市国电能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科陆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它们分别占有该公司的50%、40%、10%的股份。

售电侧改革是本轮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2015年3月15日,国务院下发《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2015】9号文),标志着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正式拉开帷幕。此次的电力体制改革重点,是有序放开输配以外的竞争性环节电价、有序向社会资本开放配售电业务、有序放开公益性和调节性以外的发用电计划,推进交易机构相对独立,规范运行。

在政策利好下,电力企业开始在售电领域一一现身。本报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除了广东之外,重庆市发改委官网公布的一则消息显示,2月3日,两江新区首批12家企业与重庆两江长兴电力有限公司的购售电协议成功签约,标志着重庆市售电侧改革试点迈入了实质性实施阶段。

上述消息显示,此次签约达成2016年度售电量1.3亿千瓦时,用电企业平均签约电价0.6元/千瓦时,至少降低企业用电成本2600万元。

消息称,重庆将努力为“全市推进售电侧改革试点提供明确的工作方向,并为全国电力体制改革提供示范”。而根据公开资料显示,目前,全国各地都在积极成立售电公司,多个省份正在争取成为售电侧改革试点。

业界普遍认为,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是,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和风险购买足够的电量来满足客户群体用电需求。而其中产生的售电收益和购电成本的差额,即使售电公司的利润来源所在。“(售电公司的)盈利模式是,发电企业给它的价格和它最后给用户的价格差。”周大地告诉本报记者,“这同时还要除去输电的成本,最后就是售电公司的利润来源。”

发电企业和用电电企业的电力直接交易,是为电力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之一。该举措同时有利于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共同消化中国目前富余的电量。

受宏观经济影响,中国的社会用电量在逐渐下降。中电联官网发布的信息显示,2016年的电力需求也将延续着过去一年态势。中电联对2016年中国社会用电量的预测是,在“宏观经济增速总体将呈现稳中缓降态势”下,“总体判断用电需求仍较低迷”。

来自中电联2015年的电力统计数据显示,受电力需求增长放缓、新能源装机容量占比不断提高等因素影响,全国6000千瓦及以上电厂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将持续下降。

这可能意味着,电力企业将有更大的积极性参与电量竞标,为售电公司提供更多销售来源。

广东本土企业用电成本得到降低

上述通知显示,一共有36家发电企业参与报价, 总申报电量为 129767万千瓦时, 异常报价剔除量为 0万千瓦时, 其中 29家最终成交,成交的发电企业平均申报价差为-429.023024厘/千瓦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240.3 厘/千瓦时, 最低成交申报价 -500厘/千瓦时。

而参与报价的用电企业则共有 81家, 总申报电量为 112180万千瓦时, 其中 80家最终成交, 成交的电力大用户平均申报价差 -24.397363 厘/千瓦 时,其中最高成交申报价-0.1 厘/千瓦时,最低成交申报价 -38.4厘/千瓦 时。

参与上述集中竞争交易的发电企业包括:广州华润热电有限公司 、广州恒运热电(D)厂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 广东大唐国际潮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 、华能汕头海门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华润电力(海丰)有限公司等。

它们本次的交易电量分别为:1729万千瓦时、1729万千瓦时 、13100万千瓦时、8384万千瓦时、8384万千瓦时、5240万千瓦时、5502万千瓦时。

其他非售电企业的用电企则包括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肇庆亚洲铝厂有限公司、广东清新水泥有限公司等在粤企业。它们本次的交易电量分别为:80万千瓦时、800万千瓦时、1380万千瓦时。

而值得注意的是,2月29日,广东省政府公布了《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方案(2016—2018年)》及《广东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降成本行动计划(2016—2018年)》(下称《计划》)等五个行动计划。《计划》提出,调整销售电价,根据国家部署,完善煤电价格联动机制,调整广东省销售电价,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而其中涉及的售电公司有,广东粤电电力销售有限公司、华润电力(广东)销售有限公司、深圳能源销售有限公司等在粤企业。它们本次的成交电量分别是:18690万千瓦时、10193万千瓦时、4200万千瓦时。

不难发现,在上述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中,有的发电企业和用电企业同属一家集团公司。比如,广州恒运热电(D)厂有限责任公司和广州恒运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就均系广州恒运集团旗下的。

有电力行业人士此前向本报记者表示,对于一家电力销售企业来说,最重要的是获得电力资源。也就是说,拥有广州恒运热电(D)厂有限责任公司这样的兄弟单位,对于广州恒运综合能源销售有限公司的发展来说意义重大。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