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聚焦能源供给侧改革 核电或成节能减排必由之路

日期:2016-03-07    来源:中国环境报

国际电力网

2016
03/07
17:5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发展 电力过剩 核电建设

对于中国核电发展的争论应从中国的现实出发,虽然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电力需求的增速不断降低甚至有可能出现电力过剩,但是社会发展面临的环境问题和与之紧密相关的能源转型则刻不容缓。

《潘多拉的承诺》是一部探讨核电存废的纪录片,这部电影在2013年美国Sundance电影节上展出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争论,被称为是自《难以忽视的真相》之后最具影响的环保纪录片,也因深刻阐述环境面临的挑战获得了2013年英国谢菲尔德纪录片电影节绿色奖。

影片从多个角度讨论了在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发展核电的必要性,通过采访5名曾经极力反对核电的环保主义者,讲述他们对待核电的态度和立场如何颠覆,发生从反核先锋到支持核电的180度转变。

事实上,影片的导演罗伯特·斯通本人也经历了同样的心路历程,斯通于1988导演的反核纪录片《比基尼电台》因真实揭露美国政府二战后在马歇尔群岛比基尼环珊瑚岛进行核弹试验对当地居民以及参与试验的美国人员的影响而获得当年的奥斯卡最佳纪录片提名。20多年后,斯通用一部支持发展核电的纪录片,为这种饱受争议的能源形式站台背书,他在电影的网站上说,“快速发展核电是目前人类免受气候变化灾难所拥有的最大希望,对我而言得出这个结论并不容易。”

这部纪录片由硅谷的几个技术巨头提供资金支持,在影院以及CNN等大众传媒上播出,是一部由非核电行业资助、职业电影人拍摄制作的大众电影,其支持核电的立场是由5位反戈的环保主义者用大量事实依据从多个角度得出的,因此影片呈现的大量事实以及表达的支持核电的立场均具有很强的说服性,这也是这部影片获得电影节环保绿色奖的原因。

针对公众对核电存在的疑虑以及反核人士反对核电的种种理由,影片进行了全方位多角度的解述,而不是仅仅局限于核电科普或者反复强调核电自身的优势。

核安全事故到底多可怕?

长期以来人们对核事故的心理恐惧源于想像,公众对核事故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

核电安全毫无疑问是环保主义者以及民众反核最根本的理由,这也是核电饱受诟病和争议的根源。核事故无疑会造成灾难性后果,发生核事故的区域都会变成人类无法居住的“鬼城”。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媒体的过分渲染和反核人士的凭空造谣,加上核电与核武器的同根关联,公众对核事故存在严重的认识误区,也由此造成了难以消除的心理阴影。

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灾难切尔诺贝利事故已过去将近30年,多年来关于这次事故造成的严重后果经常能在媒体上看到动物变异、禁区周围居民死亡率上升等传闻,事故直接造成的死亡人数更是被反核人士指责为被掩盖的惊天阴谋。电影《潘多拉的承诺》中,著名反核人士Helen Caldicott言之凿凿地宣称“切尔诺贝利核事故已经或正在造成100万人死亡,整个欧洲大陆有40%的面积被污染因此带有放射性”。

但事实上,世界上几乎所有的权威机构,包括世界卫生部、联合国、国际原子能机构等通过详细调查后得出的结论是: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产生的核辐射对核电站工作人员以及附近居民的健康影响非常有限,联合国原子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的研究报告指出,截至2008年,切尔诺贝利核辐射造成的死亡人数只有64人。事故现场第一时间参与抢救的工作人员以及附近居民等受到辐射剂量最严重的人数约为50多万人,对这些人的跟踪调查显示,未来可能会有4000人左右因辐射致癌而缩短寿命,这项调查仍在跟踪之中,另外,在这些受到严重辐射的人群中,未出现一例新生儿畸形。

电影《潘多拉的承诺》中,著名的英国环保人士Mark Lynas亲自到切尔诺贝利探访,惊讶地发现有不少切尔诺贝利附近的居民不顾禁区限制搬回了他们曾经的家园,一位老人在接受采访时说他在1987年春天事故发生不到一年后就搬回去了。

还有一个被很多人忽略的事实是,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一共有4台机组,4号反应堆发生事故后,旁边其余的3台机组并没有因为事故关停,而是继续运行一直到90年代,3号机组直到2000年才最后关闭。

另外,2011年美国PBS电视台自然栏目在切尔诺贝利隔离区拍摄的一部探索纪录片《放射性狼群》也再次印证了公众对核事故的误解之深。切尔诺贝利事故发生20多年后由于人类活动的消失,“死亡禁区”反倒变成了野生动植物的乐园,有大量的河狸、野牛等野生动物在此繁衍,这一区域还是乌克兰野马的放养区,几乎成了欧洲最大的一个自然保护区。这肯定也是很多人未曾料想的,《放射性狼群》中科学家对切尔诺贝利禁区食物链顶端的狼群进行跟踪研究,发现它们的健康和繁殖都未受到核辐射的影响,大自然生态系统的重生能力已经在慢慢稀释核事故造成的影响。

这些事实肯定与大多数人对切尔诺贝利核事故的印象有天壤之别,也有力地说明,长期以来人们对核事故的心理恐惧源于媒体和反核人士的过度渲染和误导,核事故固然糟糕可怕,但绝不是很多人固有印象中的那样恐怖。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