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媒体聚焦 » 正文

卖电的搞节电 角色定位是否尴尬?

日期:2016-02-23    来源:观察

国际电力网

2016
02/23
10: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网企业 需求侧管理 电力供应

“平台用得好,是个工具;用不好,是个玩具。佛山的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接入了电网数据,发挥了很大作用。”2015年11月16日,国家发改委专家组到佛山市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预考核时,专家组成员、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主任周伏秋对佛山供电局的积极参与给予了高度肯定。

电网企业为何愿意参与需求侧管理?卖电的搞节电,角色定位是否尴尬?在这一过程中电网企业能收获什么?

佛山市是传统制造业名城,拥有几千家工厂,且大都是能耗大户,给佛山的供电能力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工业用电错峰在佛山实行已久,但是随着佛山制造业的发展,原有的错峰机制已经无法弥补电力缺口,还给工业生产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在电力供应严重紧缺的情况下,佛山市一方面加强了有序用电管理,一方面积极申报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希望以试点城市为契机,保障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如今,电力供应走向富余,“电荒”不再存在,但短时间、局部性缺电问题仍不可忽视。“如果供需平衡了,自然就不缺电了。”佛山供电局节电中心主任曾梦妤认为,对电网企业而言,相比单纯地加大投资、扩大装机容量来说,加强需求侧管理来促进电力平衡更科学合理。

“但佛山试点刚开始时,需求侧管理的概念集中在节能技术的推广、改造,目标是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即节电。”佛山供电局节电中心专责何德卫坦言,在这一阶段,电网企业更多的是响应政府提出的全社会节能需求,做一些宣传推广工作,直到需求响应工作启动,电网企业的作用逐渐凸显。

电网企业就像一个中枢控制系统,可以将发电、用电双方的习惯匹配起来,打通发电、输电、配电、用电等各环节信息不对称的屏障。这就如同打车软件的出现让供需信息更透明,交易效率也随之提高。

“这是一个互相作用的过程。电网企业本身的管理也更精细。”曾梦妤认为,以往电网企业更多的是关注发电侧的信息数据,对用户侧的信息数据疏于管理,且过于粗放。参与需求响应倒逼电网企业细分用户用电信息,为差异化极大的消费者提供精准的个性化推荐服务,为未来供电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做好准备。

正在推进的新一轮电力体制改革中,9号文将“积极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和能效管理”列入五项基本原则重要内容,其第二个配套文件也瞄准了电力需求侧,明确电力需求侧管理的技术支撑工具是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鼓励运用市场化手段和互联网思维促进全社会参与需求响应。

佛山,已先行一步。

电力需求侧管理在佛山的实践与探索

●用电高峰时企业争相用电的缺电困扰与用电低谷时电力充沛的能源浪费,这两者间如何取得平衡,一直是电网企业努力解决的问题

●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形成了对电力用户“以需定用”“以需定供”的负荷管理的“佛山特色”

●3年试点结束之后,补贴也将随之取消,如何维持企业用户和电能服务商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值得探讨

经过近一年的运营及完善,日前,南方电网公司首个电力负荷交易平台——佛山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通过验收。目前,该平台可提供能效云服务、需求响应、负荷交易、售电服务、电力物业托管等服务和功能,为协助政府在佛山地区开展客户侧能效电厂、移峰填谷、调峰等节能项目,促进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2012年7月,因长期受阶段性和季节性缺电所困,广东省佛山市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申报电力需求侧城市综合试点资格,并最终成为国内首批4个试点城市之一(其余3个城市分别是北京、唐山和苏州),也是南方电网供电区域内的唯一代表。

在电改重启、售电市场逐渐开放之后,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佛山的3年试点工作也即将收官,试点中它积累了哪些经验?遇到了哪些难题?随着供需矛盾的缓解,电力需求侧管理试点是否被赋予了新的含义?让我们聚焦这座地处珠三角腹地的制造业名城。

突破

需求响应远超预期

2015年7月30日上午11时15分,在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指挥现场,随着一声“响应结束”指令的发出,佛山市首次电力需求响应试点项目顺利实施完成。

这次需求响应由佛山市经济和信息化局联合广东电网公司佛山供电局应用佛山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平台进行事件启动、发布,共吸引了33家企业参与,预计削减负荷为4万千瓦,实际负荷削减量达到4.2万千瓦,取得了预期成效。

8月13日下午2时30分,佛山市紧接着组织了第二次需求响应。这一次,共有96家企业参加,目标削减量为13.7万千瓦,参与企业数及目标削减量约为第一次响应的3倍。此后,佛山又组织了13次需求响应,响应能力达21万千瓦,远远超过了预期的6万千瓦。按照自动需求响应的财政补贴标准,预计向134家企业发放2500万元补贴。

“相比全市1000多万千瓦的总负荷,这个量不算大。但是前几年佛山缺电时,最大的电力缺口是50万千瓦。从这个角度看,这些参与了需求响应的企业已经可以填补近一半的缺口,很可观。”佛山供电局节电中心主任曾梦妤认为,与以往通过行政命令拉闸限电的情况不同,企业主动响应让需求侧管理向前迈出一大步。

电力需求响应是在电力系统用电高峰时,根据电网总体或区域负荷的紧缺程度让客户自觉、自愿地调整其用电设备负荷,以满足电力系统可靠性、动态优化平衡及系统性节能减排的要求。通俗地说,就是在用电高峰期,用户愿意主动降低负荷。

“难就难在这个主动。”需求响应是佛山参与需求侧管理试点的三个项目(另两个是能效电厂和移峰填谷项目)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被佛山市经信局节能与电力能源科科长李启新认为难度最大的一个。

降低或转移高峰负荷的需求响应项目,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电源电网过度投资建设,节省了燃料成本、环境污染治理成本,还可避免拉闸限电。但要让企业看到这些效果,并不容易。

佛山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城市,工业用电占全社会用电的比重达85.8%,年负荷率维持在83%,优化用电方式,开展负荷调控的潜力大。佛山工业总体规模虽大,但企业规模小,在推进需求侧管理中呈现出“点多面广”、项目多、发动难度大的特点。也因为这个特点,佛山在开展需求侧响应之初,走了弯路。

路径

调动电能服务商积极性搭建需求侧管理平台

2013年,佛山开始需求侧管理试点,但需求响应工作,直到2015年才真正“动”起来。

为做好需求响应,佛山一方面积极准备项目的申报和储备,另一方面努力搭建需求侧管理平台。

“一开始,为吸引企业参与电力需求响应工作,政府直接把补贴给终端用户,电能服务商再从用户那分一点服务费,双方的积极性不高,也发挥不了电能服务商的市场优势。”量云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是参与佛山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的电能服务商之一,该公司总经理、电力需求响应专家吴元杰对此颇有感触。

发现这条路走不通后,佛山主动求变:企业可以单独申报参与需求响应,也可由电能服务商代理实施。只要完成削减目标,就可获得相应的政府补贴,这成为佛山需求响应成功开展的关键。

“全靠政府搞不定。”李启新坦言,政策出台后,政府能做的宣传和培训有限,大部分时候是等着企业自己来申报项目。企业如有疑虑,需要进行技术咨询和服务,都只能通过中间的电能服务商来解决。

观念的转变,将电能服务商的积极性大大地调动起来。“电能服务商就相当于一个服务中介,它可以与每一家用户商谈,制定个性化节能服务。小企业积极性不高,就先‘盯准’大企业,让一部分客户看到实实在在的节能效果,再各个突破。”在吴元杰看来,这就是市场在发挥作用。通过电能服务商的发动,曾经分散的企业用户被打包组团,由一滴滴分散的水珠聚成了满满一桶水。

2015年8月,参与佛山市第二次需求响应的96家企业中,就有87家企业是通过电能服务商参与的响应,占比超过九成。本次响应还首次向企业客户推出了电力需求响应手机App,用户可随时随地查看各自企业的负荷变化。

试点过程中,企业的用能习惯和观念也悄然改变。佛山市三水新华雄陶瓷有限公司就多次参与了需求响应,每次响应负荷约占其总负荷的三分之一。“我们还在主要耗电设备上安装了智能电表,更好地了解自己的用电习性,少用不必要的电。”该公司办公室主任罗彩芬告诉记者,通过需求侧管理,每年可以节约20%以上的电量,大大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

需求侧管理平台则主要依托佛山供电局已有的调度自动化系统、计量自动化系统等已有的信息平台建立,在此基础上添加需求响应功能。截至目前,需求侧管理平台已接入1.7万多家工业用户关口数据。

“通过这个平台,哪个环节可以节约能耗一目了然。”位于佛山三水的金华海铝业有限公司是第一批接入平台的成员,该公司相关负责人透露,其厂区的硅机、挤压机、车间照明等用电设备的数据都已接入平台,根据平台所提供的信息可以开展更精准化的用能管理,预计全年能耗可降低10%左右。

探索

形成一套流程创新电价机制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电力市场的逐渐开放,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佛山在努力完成需求侧城市综合试点任务的同时,逐步探索出一套较为成熟的长效机制,成为可复制的工作模式。

李启新告诉记者,以需求侧响应为例,佛山已摸索出一套完整的流程。即制定方案,明确工作任务;出台项目申报通知,明确申报条件、资金补贴方法等内容;实时响应,确定电能服务商和参与响应的企业名单。“这些事情一定下来,市场一发动,就顺理成章地运作起来。”李启新说,从需求响应发动到响应结束,佛山都有了较为成熟的模式。

“需求响应听起来很简单:降负荷,给补贴,实施起来却很复杂。”曾梦妤说,需求响应的流程如何打通,降下来的负荷怎么计算,降负荷的空间在哪里等,都是以往“一刀切”式的拉闸限电没有遇到过的问题,也是佛山供电局在试点过程中不断摸索的东西。

为最大限度地吸引企业用户主动参与需求侧响应,佛山市还创新了激励政策,采取“经济补贴+行政激励”的双激励模式。在经济激励方面,试点期间,对参与需求响应项目的企业或电能服务商临时性减低负荷给予130元/千瓦的经济补贴。此外,佛山制定了行政激励政策,即参与自动需求响应的企业不再纳入年度有序用电错峰序位表,并结合用电企业直购电试点工作的实施,优先安排参与需求响应并符合省直购电相关文件规定的企业参与直购电,大大提高了企业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

但是,3年试点结束之后,补贴也将随之取消。企业用户和电能服务商参与需求响应的积极性如何维持下去?对此,佛山希望通过发挥价格的杠杆作用,促进长效机制的形成。通过不断完善电价制度,提升电力需求侧管理内涵价值。

2014年10月,佛山市编制的蓄冷电价政策方案,获得广东省发改委批复后正式执行。按照1.65:1:0.25的峰平谷比例的蓄冷电价,将有效推进蓄冷项目建设和电网的移峰填谷。

此外,佛山市与东南大学合作,开展尖峰电价和需求响应电价研究,在调研并分析国内外峰谷电价、尖峰电价与可中断电价的定价策略基础上,结合佛山市现行电价进行合理分析,完成相关方案并已送广东省发改委审批。

■链接

需求侧管理试点进程

●2012年7月,佛山市向国家财政部和发改委申报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资格,希望以试点城市为契机,进一步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更好地完成节能节电指标,提高电力应急保障能力,保障经济社会平衡发展。

●2012年11月23日,国家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批复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及预拨中央财政奖励资金的通知》,正式批复北京、唐山、佛山、苏州为国内首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四个城市,这是国家首次对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工作给予资金奖励的政策支持。

●按照试点方案,佛山需求侧管理试点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利用3年(2013—2015年)时间,节约电力负荷和转移(减少)高峰电力负荷45万千瓦(其中临时性减少高峰电力负荷6万千瓦)。

●2013年底,国家发改委在需求侧试点基础上向佛山市下达了开展自动需求响应研究与应用的任务。随后,佛山启动了需求响应研究,并在2014年底批准了《佛山市电力自动需求响应试点项目实施工作方案(2014—2015年)》,成为试点城市中第一个做出需求响应具体方案的城市。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