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火力发电 » 正文

总投资83亿的首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发电机组投产

日期:2015-10-10    来源:一财网

国际电力网

2015
10/10
12:4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二次再热 火电技术 国电电力

国电电力方面称,作为我国首台100 万千瓦二次再热发电机组,设计发电煤耗256.2克∕千瓦时(1千瓦时等于1度电)。据悉,这比当今世界最好水平还低6克∕千瓦时。

二次再加热技术正式被成功运用到了我国燃煤发电机组上,但这种通过增加成本来提高效率的方式,也引起了一定争议。

10月9日,国电电力布公告称,旗下国电泰州发电有限公司(下称“国电泰州”)二期工程3号机组,装机容量100万千瓦,于近日顺利通过168小时连续满负荷试运行,其脱硫、脱硝装置也同步投运。

国电电力方面称,作为我国首台100万千瓦二次再热发电机组,设计发电煤耗256.2克∕千瓦时(1千瓦时等于1度电)。据悉,这比当今世界最好水平还低6克∕千瓦时。

在此之前的6月底,投入运营的江西华能安源电厂1号机组,是我国首台66万千瓦二次再热发电机组。

一度节约15.18万吨标准煤

国电泰州是国电江苏电力有限公司(下称“国电江苏”)的控股子公司,而国电江苏则是国电电力的全资子公司。

国电泰州的二期工程规划建设2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这是国家能源局、环境保护部燃煤发电示范项目,也是国家科技部确定的“十二五”节能减排国家重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对此,国电电力方面表示,这是国内首次将二次再热技术应用到百万千瓦超超临界燃煤发电机组,实现机组能效、排放水平大幅提升,设计发电煤耗256.2克∕千瓦时,代表了世界领先发电技术。

作为该工程的承建方,中国能源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国能建”)透露,国电泰州的上述机组设计发电耗煤比当今世界最好水平还低6克∕千瓦时。

中宇资讯煤炭分析师关大利告诉《记者,发电煤耗指的就是发电厂每供应一千瓦时(一度电)电能平均所耗用的标准煤数量,数值越低,说明发电企业能源利用效率越高。

目前,国内常规百万机组的发电煤耗在270克∕千瓦时左右,而国电泰州的上述百万千瓦机组发电煤耗不过256.2克∕千瓦时,可以节约14克∕千瓦时。记者粗略测算一下,如果按照年利用5500小时计算,每台机组可以节约7.7万吨标准煤。

据中国能建介绍,国电泰州的两台机组每年可以节约15.18万吨标准煤,平均到每台机组是7.59万吨标准煤。这与本报记者的粗略测算结果相差不大。

二次再热技术投入高

由于水电、光电、风电以及核电等其它能源仍存在诸多限制,比如水电受上游来水影响大,使得发电的季节性很强,再如光电在夜间便不能工作,所以火电仍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一个途径,目前占据全国发电总量75%以上。

但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火电消耗的煤炭是不可再生能源,且存在排放污染物的弊端;我国燃煤机组中,单机10万千瓦以下的小机组达1.15亿千瓦,每年消耗原煤4亿多吨,排放二氧化硫540万吨。

一位煤电企业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二次再热技术若能在现有的常规火电机组项目上得到推广、应用,发电企业的能源利用效率会进一步得到提升,排放物也将被进一步压缩。

以国电泰州的百万千瓦二次再热发电机组为例,发电效率在47.9%以上,比国内常规一次再热机组平均效率高2.1%;同时,相较于常规百万机组,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粉尘排放量可减少5%以上,环保指标几乎可以媲美燃气机组。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向《记者表示,二次再热技术确实可以提高火电机组热效率、降低煤耗、减少排放,但这也会增加投入、提高成本,不见得就是可取的;而且,如果是新建火电机组,仍会有二氧化碳排放,只不过是排放量相比常规项目少了而已。

林柏强还指出,目前火电在全国发电总量占比已经很高了,如果仍是新建火电项目,二次再热技术也没有办法让火电机组做到二氧化碳“零排放”,只是相比少了而已。

另外,上述煤电企业相关负责人补充道,二次再热技术确实可以提高燃煤机组的各项参数,但除了技术难度,周期长、造价高、投入大,拥有资本优势的五大发电企业还可以承受,但对于其他中小发电企业来说仍有比较高的门槛。

日前,作为国电泰州的控股股东,国电江苏发布了一份跟踪评级报告,该报告显示,国电泰州的二期工程是建设2台百万千瓦二次再热发电机组,项目计划总投资83亿元,已投入68.51亿元,其中母公司拨款、公司自有资金66.4亿元,银行贷款16.6亿元,建设工期共计27个月。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