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网信息 » 正文

国家电网苏胜新:推动电能替代再上新台阶

日期:2015-06-25    来源:国家电网杂志  作者:乔振祺

国际电力网

2015
06/25
15:3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能替代 能源互联网 清洁能源 国家电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能源发展面临能源安全、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严峻挑战。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能源发展问题,提出实施能源生产与消费革命,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家电网公司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大力实施电能替代工程,全面推进以电代煤、以电代油、电从远方来、来的是清洁电。2014年,刘振亚董事长提出构建全球能源互联网的战略构想,并把清洁替代和电能替代上升为公司战略加以落实,为促进我国环境污染治理、能源发展战略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各级政府和电力用户的充分肯定。

记者:电能替代工作开展以来取得了哪些成效?

苏胜新:近年来,公司系统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在电能替代潜力调查、技术研究、政策争取、项目推动、机制建设、宣传引导等方面全面发力、扎实工作。截至2014年年底,累计推广实施电能替代项目1.3万余个,替代电量643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直燃煤306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5450万吨,减排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排放117万吨。

在以电代煤方面,重点实施了6524个电锅炉替代煤锅炉项目,推广热泵7438个,在城郊和农村地区推广家庭电气化和分散电采暖;在以电代油方面,累计建成400座充换电站、1.9万个充电桩,建成京沪、京港澳、青银“两纵一横”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完成充换电服务488万次,推广港口岸电项目150多个。

记者:与工作开展之初相比,现在电能替代工作呈现了什么新特点?

苏胜新:随着电能替代工作力度加大,与工作开展之初相比,逐步实现由普及推介向纵深推进转变,由以建设示范项目为主向推行多样化替代技术和措施转变,主要呈现三个新特点。

一是工作措施更实。2013年以来,公司印发“加大电能替代力度促进节能减排”“推进电能替代促进雾霾治理行动计划”两个纲领性文件,明确电能替代工作目标、措施及要求。选定北京、上海等12个雾霾频发的东中部省市,作为电能替代重点区域,实施重点突破、示范引领。编制电能替代和节能技术典型案例集,收录28个典型案例,指导一线人员开展工作,促进电能替代工作更加系统、更加有力推进。各省市电力公司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在供电服务、项目推广、宣传引导等方面出实招、求实效,千方百计创造条件,促进电能替代项目落地。

二是实施范围更广。公司发挥中国电科院、国网能源院等科研院所技术优势,组织开展了

3次较为全面深入的电能替代潜力调查和经济性分析,定位出24个电能替代技术和领域,提出符合实际的推广措施,清晰界定2014~2016年分类替代容量、电量目标。各省市电力公司因地制宜,积极挖掘电能替代潜力,拓展新领域、新项目,推广项目由传统的电锅炉、电采暖等5个技术和领域,逐步扩大到涵盖港口岸电、空港陆电、油气输送管线电加压等15个技术和领域。

三是社会环境更好。各级政府全面加大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力度,更加重视电能替代工作,部分省市合计出台121项环保、财税、电价等支持性政策。全国各类主流媒体高度关注电能替代推广情况,聚焦报道电能替代成功经验、典型案例、实施成效,2014年省级以上新闻媒体刊发专题报道达297篇。各省市电力公司持续开展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活动,大力宣传电能替代理念、技术和设备,去年累计发放宣传单页64.3万份,“电能替代、治理雾霾”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记者:确保完成今年电能替代目标有哪些措施?

苏胜新:2015年,公司提出确保全年完成650亿千瓦时替代电量目标,力争实现750亿千瓦时挑战目标。从1~4月份完成情况看,累计实施电能替代项目8003个,替代电量235亿千瓦时,完成年度计划指标的36%。为确保年度目标完成,要重点落实好五项举措。

一是加强工作组织策划。年初,公司编制了“2015年全面深入推进电能替代行动计划”,确定了5个量化目标、8项重点任务、28项具体措施。各省市电力公司同步编制了电能替代实施计划,明确具体项目、具体举措、完成时间节点等,并把工作责任落实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环节,做到事事有人管,件件有着落。成立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电能替代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主要领导亲自过问、统筹协调,分管领导靠前指挥、具体督导,部门负责人组织落实、全程管控的工作格局,确保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二是拓展新技术新领域。公司将坚持因地、因技术、因领域制宜的原则,对于具有较强经济性的替代技术全面深入推广,如热泵、电窑炉等;对于经济性较差,但节能减排效果显著的替代技术,争取政府给予支持和补贴,有选择性地推广;对于暂时不具备大规模推广的替代技术,先期开展试点,进行市场培育,待条件成熟后再推广实施。今年重点推广船舶岸电、空港陆电、油机改电、电制茶、电烤烟等新兴项目,探索推广富余清洁能源替代燃煤自备电厂等潜力项目,加快京台、沈海、沪蓉、长三角地区宁沪杭环线等“三线一环”高速公路快充网络建设,扩大电能替代范围和实施规模。

三是进一步创新推广机制。以各省市电力公司为主体,探索建立电能替代配套电网建设协同机制,明确实施电能替代项目引起的配套电网改造和接入电网工程,由电网企业予以投资建设,并开辟绿色通道,精简工作环节,提高办电效率,提供“一站式”服务。推进电能替代与用电报装业务深度融合,在用电报装受理、用电检查环节收集潜力信息,向用户提供电能替代技术方案咨询,实现潜力项目全过程跟踪服务。推进以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电能替代,支持省市电力公司所属节能公司作为投资运营主体,开展电能替代项目咨询、设计、施工、运行维护等一体化服务,降低用户一次性资金投入。

四是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围绕提升社会各界对电能替代的认知度,常态开展“电能替代、治理雾霾”主题宣传,普及电能替代常识,推广新技术,宣传电能替代典型案例、示范工程。试点建设电能替代展示厅,增强终端用户体验,促进电能替代成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强化政策引导和支撑,配合各级政府部门,推动出台环保、财税、电价等电能替代支持性政策,对于初期投资较高、客户选择难的替代技术,争取政府给予建设投资补贴。对于环保性能优越、但经济性相对较差的替代技术,争取政府出台强制淘汰和环保鼓励政策,提升终端用户实施电能替代积极性。

五是深化政策及标准研究。继续发挥公司科研院所技术优势,编制电能替代经济技术分析参考指南,为各级政府制定政策措施、终端用户选择替代能源提供决策参考。系统梳理电能替代现有技术标准,建立标准框架体系,重点研究和争取承担港口岸电相关国家标准的制修订任务,推动港口岸电技术普及应用。规范电能替代电量统计认定规则,主要采取直接计量方式,确保取得实效。

记者:在推动电能替代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过程中,还需克服哪些困难?

苏胜新:电能替代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当前,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困难。

一是社会各界对电能替代认知有待提升。电能是高品位、零排放的清洁能源,广泛使用电能,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低,电能替代潜力巨大。目前,社会各界对于电能替代的优势、作用认知不全面,甚至部分地方政府部门、用电能企业也不了解不熟悉,以致对于改变现有粗放式的能源消费模式,在态度上不坚决、措施上力度弱,对于电能替代的重视程度、参与程度不一,影响了电能替代工作的深入推进。

二是终端用户实施电能替代主动性不强。经济性问题是当前用户考虑选择电能替代技术的重要因素。由于我国缺乏对企业生产过程环保成本的量化和约束,企业使用燃煤等高污染、低效率能源成本明显低于清洁能源。电价与其他能源价格比较关系扭曲,造成电能替代项目运行成本较高。实施电能替代需配套改造供配电设施,一次性投入较大。上述因素的影响,导致终端用户缺乏实施电能替代动力。

三是政府配套政策支撑力度需进一步加大。目前部分省市出台强制性环保、财税补贴等配套电能替代政策,但大部分地区存在强制性环保政策要求过低、执行不严,缺乏财政补贴或补贴力度不足等问题,导致电能替代推进难度较大。如电锅炉项目,已纳入取缔的燃煤锅炉未能按时强制取缔,且电锅炉一次性改造投入较大,后期运行成本较高,在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煤改电”效果大打折扣。

电能替代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公司将紧紧抓住国家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防治大气污染的有利时机,忠诚履行“奉献清洁能源,建设和谐社会”的企业使命,强化市场意识、责任意识,扩大替代领域和规模,提高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