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核电第一股”上市逻辑

日期:2014-11-29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本站专稿

国际电力网

2014
11/29
16:5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第一股 上市

    深圳离香港仅一河之隔,而总部位于深圳的中广核集团在成立20年后,其核电板块才真正离走上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一步之遥。
 
    经过多年酝酿和筹备,中广核核电板块将于今年12月10日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有望成为中核集团、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等多家竞速企业IPO的首家胜出者。

    作为目前中国在运核电规模最大、世界在建核电项目最多的企业,中广核集团(下称中广核)核电板块上市,经历了从完全没想法到有想法、积极筹备再到即将变身中国“核电第一股”的漫长经历,其20年的波折历程恰恰折射出了中国核电业的发展脉络。

    而以中广核上市为开局,接下来将在核电业掀起一场史无前例的上市潮,在此基础上,核电业也将在公众面前掀开多年来神秘的面纱,走入史无前例的大发展和公众监督参与时期。

    临盆

    有人说核电人苦,“一个项目从选址到落成需要数十年时间的比比皆是,干一辈子或许那个核电项目也没成”,等待和耐心是他们的基本底色。

    作为中广核第一批送到法国学技术的“黄金人”,贺禹四年前走上集团董事长的位置,如今57岁的他也没想到,作为曾事关政治层面的敏感领域,中广核核电板块却将成功上市。

    有意思的是,贺禹上个月刚到过港交所为集团非核清洁能源板块唯一上市平台中广核美亚(1811HK)站台敲锣,十多天后他将在同一位置敲响铜锣。

    11月27日,中广核旗下唯一核电上市平台中国广核电力股份有限公司(1816HK,下称中广核电力)在香港联交所进行全球公开发售股份,并计划从12月10日起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交易。就这样,“核电第一股”的诞生进入倒计时。

    此前一天,中广核电力董事长张善明、总经理高立刚、财务总监岳林康三人均出现在香港记者会上,这三人与缺席的副总裁苏圣兵被称为管理层“四大金刚”。会上张善明等三人显得颇为自信和喜悦,张还强调本次公开发售能获得成功。

    令张善明志在必得的是,在11月24日正式路演前,中广核电力就已经收获了包括中国南方电网、长江电力[-1.68% 资金 研报]、新加坡政府投资GIC、奥氏资本(Och-Ziff)等18名基石投资者。

    而此前,刚公开发售一个多月的中广核美亚共获556倍超额认购,到目前股价已经飙升了50%。

    此次记者会虽然贺禹也缺席,投资者的热度却依然佐证着张善明的判断。截至11月27日,其国际配售已获7倍超额认购;而公开发售方面,到11月28日早上10点,亦获得有约680亿港元保证金预订,相当于公开发售超售近54倍。

    据悉,中广核电力此次公开发售不超过88.25亿H股,占扩大后总股本的20%,国际配售95%,香港公开发售5%,发行价格为每股不超过2.78港元。以此价格计算,在行使超额配售权之前的发行规模约为245亿港元,约合31.6亿美金。

    如果不出意外,中广核电力将超越年初上市的李嘉诚家族企业港灯电力投资,成为今年年内香港市场IPO规模最大的公司。中广核电力也将成中国央企赴港上市的又一个参照样本。

    今年香港上市的大型企业后市普遍表现疲软。虽然李嘉诚家族的港灯公司专注于电力业务,与中广核的核电板块行业类似,但是却表现不佳,目前股价已跌破发行价。而中广核电力目前认购行情却“如一团火”。“投资者热捧背后是看好未来中国核电的发展。”一位业内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

    张善明在上述记者会上介绍,依目前电力市场状况,一台百万千瓦级的核电机组一年能实现30亿元人民币的营业收入,税前利润约能达到20亿。“核电拥有显著的经济效益。”他说。

    上市不能再等了

    今年3月初,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今年要开一批核电项目”,这让低调且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的贺禹连说出了两个“非常”——“非常兴奋,非常高兴”。

    中国能源研究会常务副理事长、原国家发改委能源所所长周大地表示,“发展核电是中国重要能源战略,2030年争取核电发电达到2亿千瓦,2050年要达到4亿-5亿千瓦”。

    中广核电力董事长张善明说,“中广核电力的规模从最初的仅有2台机组,一路成长至今天在运11台,在建9台机组,拟收购的台山核电站拥有2台机组”。这意味着,中广核集团截至目前,在运和在建核电机组都为11台。

    在原董事长钱智民掌舵下,中广核2006年前后开始凶猛扩张。核电站主要成本在建设上,一旦运营则维护成本非常小,建一座核电站投资动辄几百亿甚至上千亿,比如中广核在建的阳江核电站总投资近700亿元,单台机组百万千瓦级别。

    大亚湾核电站建成后,采取“以核养核,滚动发展”模式,随着核电在建数量的飙升,中广核一度产生了融资困扰。

    一般来说,一个核电项目企业资金仅占20%,其余80%来自银行贷款,但是原来“银行求着核电企业贷款,而后来却变为核电企业求银行”。不仅如此,成年累月的大笔贷款利息也相当惊人,融资难度和融资成本越来越高。中核和中广核的资产负债率都已接近75%。

    尽管如此,中广核依然希望自己手握的项目获批,作为核电站建设和运营商,在手核电站规模越大意味着企业的体量越大。正是一个个核电站建成才有了如今可以与中核集团实力抗衡的中广核。

    滚雪球般的核电站规模剧增,加剧了中广核的资金需求,而反过来,企业资金链紧张造成核电站后续建设难以为继。上市融资是中广核等所有核电企业的最好选择。另外,核电出海依然需要大笔资金做支撑。

    在今年以来政府高层八次支持核电建设的表态下,日前有消息称,三大沿海核电项目已经上报国务院核准,分别是辽宁大连红沿河项目、山东荣成市石岛湾项目和福建福清项目的6台机组,装机容量约700万千瓦,三个项目控股方依次是中广核与中电投、华能、中核,除了华能,三大拥有核电开发资质的企业均在列。而此前传出中电投和国家核电技术公司将合并,核电业将由中核、中广核、中电投“三分天下“的消息。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认为,沿海核电项目已经建得差不多了,内陆的空间将是巨大的,而内陆核电政策会因环保和经济压力而在“十三五”期间开闸。这意味着核电企业们未来将重点逐鹿内陆项目。

    作为一家核电设备供应商的技术人员王先生明显感觉到,业主的订单近日变多了,“核电的春天来了”,他感叹道。

    显然,未来核电业的“蛋糕”将快速膨胀,但“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道理通俗且易懂,中广核要做的是借助资本市场的力量来抢滩比原来要大无数倍的“蛋糕”。

    值得关注的是,中广核电力本次公开发售所募集的资金54.6%用于收购台山核电41%股权,27.5%用于在建机组建设和投运,5%用于技术研发,5.4%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剩余10%则用于公司海外扩张。而中核集团的上市平台中核电力拟募资金除了少数补充流动资金,其余全部投入在建机组建设。

    掀开神秘面纱后

    在中广核内部人士眼里,赴港上市是“地缘因素和企业现代化程度”叠加的结果,而且这也便于未来“出海”。另一核电巨头中核则选择内地A股上市,虽然中核董事长孙勤曾称年内实现上市,但如今看来恐怕希望渺茫。

    2006年前后国家核电政策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几年后的2009年原中广核董事长钱智民就表示“中广核有意上市”,五年后的今天,中广核才算实现上市。另外,中核、国核技均在几年前积极筹备上市,目前依然没有结果。
 
    而值得关注的是,中核集团旗下做阀门的中核科技[-2.25% 资金 研报]早在1997年上市,如今已拥有几家上市公司,中广核铀业全资子公司中国铀业发展公司也于2011年借壳香港上市公司维奥集团[1.12%]上市。

    一位核电业内人士对经济观察报称,核电关乎政治、复杂敏感,这造成核电企业其他产业容易上市,但是核电板块上市进展却颇为缓慢。

    如今随着中广核电力上市在即,贺禹致力于打造的资本市场“三驾马车“也呼之欲出,即中广核电力、早在2011年香港借壳上市的中国铀业以及上个月上市的中广核美亚。“公司发展清洁能源战略可以归纳为11+9+2+X+Y。”中广核电力执行董事兼总裁高立刚介绍,中广核电力目前拥有11台运营核电机组,在建核电机组为9台,拟收购的台山核电站拥有2台机组,X即中广核集团目前保留的部分资产,Y为公司未来培育的新业务。

    虽然核电站开动起来都是“印钞机”,但是其投资周期却偏长。核电项目一般情况下前期准备需5年时间,建设需5年时间,而正式投产后的10到15年左右要偿还银行贷款,实际算起来,直接投资回报率并不高。

    而且随着核电大发展和核电站的批量建设,能否保证每一个核电项目长期稳定安全,是核心问题。

    上市公司深谙此点。中广核电力董事长张善明就在记者会上反复说:“只有安全管理的核电站才是经济的核电站。”而且抢滩资本市场的代价,还有企业的管理和经营等各方面均不同程度地曝光在公众面前,曾经的神秘面纱将被掀开。这对于上市的核电企业来说,同样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