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相关行业 » 风电 » 正文

王仲颖:对风电利润空间不可期望过高

日期:2008-06-19    来源:国际能源网  作者:中国证券报

国际电力网

2008
06/19
07:27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王仲颖 风电 利润

    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发展中心主任王仲颖昨天(18日)接受本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有关部门正在制订可再生能源配额比例的政策。他同时告诫,对风电业的利润空间不可期望过高。

  记者:大小电企掀起投产风电的热潮,原因之一就是受强制配额比例所刺激,请问该配额比例是否将升级为政策?目前进展如何?

  王仲颖:有关部门拟出台关于强制配额比例的政策,目前正处于紧张的公司调研和方案制定中,但该配额制度并不只针对风电,而是针对整个可再生能源领域而制定的。

  公平合理性将成为配额政策在制定中主要考虑的原则,配额具体配给谁、配额的合理性、后续监管体系的建立等方面将成为方案的重点研究对象。

  记者:即将出台的配额制度将有怎样的特点?与国外的配额制度有什么不同?

  王仲颖:依照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等法规的相关规定来看,我国将制定在固定电价指导下的配额制度,这是与国外配额制度最大的不同,因此我国配额制度的配额主体也与国外不同。以电力行业为例,国外是配给电力销售公司(电网),规定其销售一定电量中要包括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电量,而我国配额制度的配额对象是能源生产企业,也就是发电企业,因此这是两套不同的体系和思路。

  目前,我国的电价定价体系包括国家发改委核准和特许权招标两部分,发改委核准电价是固定电价,招标之后定下的电价也要保持运行3万小时不变,实际上也是一种固定电价,因此,对国内的电网来说,一方面电价固定,另一方面负有全额收购所发电量的义务,因此配额主体是发电企业而不是电网。在该方案的制定中,主要以电力企业和石油企业为调研对象,原因是开发化石能源的企业有义务开发一定量的可再生能源。

  记者:对于火电企业来说,完成配额比例是否必须通过上马风电等新能源项目来实现?

  王仲颖:不是。有关部门目前正在研究绿色能源交易体系的建立,配额可以进入交易。专门从事风电开发的风电企业可以为自己每年开发新能源的产能申请证书,并可通过交易系统进行售卖,不愿意花成本上马风电项目的火电企业可以直接购买“证书”以完成配额任务,如此一来,配额制度的计划色彩将减弱,风电产业也将以此加快市场化的步伐。

  记者:国家曾要求装机容量超过500万千瓦的发电投资商在2010年除水电外,可再生能源配额要达到3%,2020年达到8%,这个配额比例在未来出台的方案中是否还会有变动?500万千瓦的基准线是否还将维持?

  王仲颖:实际上,这些数据目前正处于进一步研究中,在正式文件出台之前都可能发生变化,其中,3%、8%的规划比例将是进一步制定标准的基础,因此不太可能变动。对于500万千瓦的基准线,目前的调研中发现这个数可能还不够,未来出台的政策可能还有变动。

  记者:目前部分风电企业的盈利状况不容乐观,但有的企业冒着亏损的风险也要上项目,并认为未来政策的利好将更加明朗,您怎么看待这样的现象?政策利好是否会让风电成为利润丰厚的行业?

  王仲颖:有企业“宁亏也投”,一方面考虑到配额比例的政策预期,而更多的是从企业长期发展战略考虑。因为国外的众多能源巨头都开始将触角伸向新能源开发,因此,为了加紧在该领域抢占市场,部分企业有这种做法也可以理解。

  但是,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成本依旧很高,这个成本是全部分摊到社会最终用户身上。促进风电发展的相关政策不会让投资风电的企业赔钱,也不会无限地增加分摊成本,所以,不可能让企业从中牟取暴利。

  目前,不少风电企业的盈利情况基本是微利,如果单纯从市场经济角度考虑,可能微利不会吸引那么多企业投资开发,但风电行业还不能得到完全市场化的阶段,政策引导需要企业尤其是大型国企来开发可再生能源,从这个角度来讲,政策也会保证风电企业的利润空间,可能接近或等于社会平均盈利水平,但这个政策利好的预期不可过高。

  因此,目前来讲,风电行业的利润可能没有预想的那么丰厚,高于社会平均盈利水平的可能不大,但当与火电、水电相比已经完全具有竞争力时,利润空间也将扩增。

  记者:价格仍将是风电项目特许权招标中比较看重的因素吗?第五期风电项目招标中,广东出现了地方风电标杆价,这种地方标杆价是否可能在全国普及?

  王仲颖:最初的招标是低价中标,但随着风电产业的发展和招标规则的逐步完善,价格在招标中所占比重已有所降低,如今尽管不同地区、不同企业中标的电价不一,但风电行业的平均利润控制得比较好,风电企业的利润水平也比较固定,在风电价格进一步合理化后,招标可能转而重视技术水平、自主知识产权等指标。

  实行风电项目特许招标权的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很多风力资源优厚的地区都远离电网,实行招标便于国家集中力量进行电网布局,最有效地开发风电。当不同地区的风电资源经过规模有序开发后,完全可能普遍出现地方风电标杆价。

  记者:风电设备的成本能否较快回落?

  王仲颖:目前,风电设备仍供不应求,目前为止,国内有很多企业生产风机,还没有一家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批量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风机,能够在市场上连续运行两年都不出问题。而且风电设备的技术和质量需要长年的实践检验,因此短期内成本仍难以回落,但如果大的设备生产企业经得住实践检验,设备成本也可能回落。

  记者:您认为目前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存在哪些障碍?

  王仲颖:一是风电设备供应仍有很大缺口;二是风能资源详查,即可以落实到项目的资源等评价不够,风电资源规划布局难以确定;三是相配套的电网设施难以布局。

  2007年底,国家财政出资,在全国进行风能资源的详查与评价,同时提出了总装机容量约5000万千瓦的风电场项目,但具体布局在什么地方还需进一步评价,这也影响到电网设施的布局进程。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