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政协委员贺禹:核电自主品牌仅“一步之遥”

日期:2013-03-22    来源:股城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电力网

2013
03/22
08:48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 政协委员

    实施创新驱动打造中国核电品牌

    ——访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

    2012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核电安全规则》和《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2020年)》,预示着核电新项目审批获得“解冻”。在核电行业全面“回暖”形势下,我国核电如何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形成“中国创造”的核电技术品牌?下一步,我国核电技术又将实现怎样的持续发展?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全国政协委员、中广核集团公司董事长贺禹。

    打造“核电强国”需创新驱动

    记者:从当前全球核电发展格局来看,您认为,我国核电处于怎样的发展水平和地位?

    贺禹:我国是核电大国,这点毋庸置疑。从发展规模而言,我国目前在建的核电项目居全球第一。其中,中广核集团在建核电机组达到16台,是全球在建核电机组规模最大的企业。

    但“大而不强”却是我们需要正视的问题。从核电技术而言,纵观美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和韩国等世界核电强国的发展路径,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并实现“走出国门”是跻身核电强国的重要标识。

    因此从这个角度看,我国在全球核电格局中仍处于“大而不强”的阶段。

    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以来,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我国已经实现了包括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设和自主运营在内的“四个自主”,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品牌却迟迟未出现。针对这个问题,我此次上会的提案就是围绕“加快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核电品牌,早日成为世界核电强国”来谈的。

    实现自主知识产权仅“一步之遥”

    记者:您提案中提到要加快形成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核电技术品牌,那是否意味我国在经过这么多年的引进、消化、吸收和再创新后,已经达到了需要国家认可,并引导我国核电技术走出国门的成熟阶段?

    贺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在本届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中被重点提到。创新分为三种,一种是原始创新,另一种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还有一种是集成创新。

    在核电的发展过程中,除美国和前苏联属于原始创新外,其他核电强国都是经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继而形成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我国引进法国技术已走了30多年,已掌握了核电的关键技术,核电设备的国产化率达到80%~85%,处于非常高的水平。换句话说,我们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即树立自己的核电技术品牌。只要往前再迈一步,就能达到目标。

    同时,从发展实际来看,我国也已具备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客观条件。首先,在“十一五”以来的批量、规模发展过程中,我国核电工业先后投入270多亿元,形成“东方电气集团、哈尔滨电气集团和上海电气集团”三大动力、“中国一重、中国二重”两大重工为代表,年产8~10台的国产供应能力。二是我国核燃料和核电人才储备充足,各核电企业科研和设计人才数量已达11000人,能够支撑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的开发和建设,这一点远远超过了法国、日本和韩国核电自主知识产权品牌形成阶段的水平。

    记者:您刚刚提到,要实现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还需“再迈一步”,那么“这一步”需要做哪些工作?

    贺禹:我国目前提倡创新主体应放在企业,这个思路非常好。我们企业这么多年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才,着力开展核电技术的消化与创新。但在形成自主知识产权的问题上,则需要国家层面的支持、统筹和协调,并在“走出去”问题上得到国家认可。因此,我在提案中建议应在国家层面建立核电自主创新的高层协调机制。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