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水力发电 » 正文

贵州北盘江水电开发打造环保电站

日期:2013-02-19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电力网

2013
02/19
14:2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水电 电站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开发,坚持“绿色开发”理念,严格环保措施,对移民实行长期补助后期扶持,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移民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贵州省北盘江流域开发,坚持“绿色开发”理念,严格环保措施,对移民实行长期补助后期扶持,实现了区域生态环境、移民利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

    “绿色生态”理念打造环保电站

    北盘江是贵州第二大河,流域内多为峡谷地形且水量充沛,开发潜力大。据了解,干流上依次规划建设光照、马马崖一级、马马崖二级、董箐等4个梯级电站,总装机容量341万千瓦。然而,北盘江区域也是贵州省高污染、高耗能工业聚集和水土流失较为严重的地区,开发前受上游企业排水影响,污染较为严重。

    “在北盘江流域水电开发中,‘开发清洁能源,建设环保电站’渗透到了电站建设的全过程。”负责北盘江流域开发的贵州黔源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志强介绍说,由于建水电站要拦河筑坝,河流中生物受到的影响最大,为保护流域内鱼类种群数量不受太大影响,在建设光照电站时,特别增加建设了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鱼类增殖放流站之一的北盘江鱼类增殖放流站。增殖站每年两次向北盘江流域投放鱼苗60万尾,同时对流域内的水生鱼类物种进行监测,适当调整保育种类,保证北盘江流域鱼群种类的平衡。

    在光照大坝通往电站营地约3公里处,有一条名为西泌河的支流注入北盘江,电站施工时曾在此筑坝取水。“电站建成后,我们把原有的西泌河水坝拆除了,让那些回游性鱼类通过该河道回游到上游产卵。”黔源电力工程师申剑说,“在北盘江下游另一个大型电站董箐电站建设中,还采取了进水口前置挡墙保证下泄水温、移栽珍稀植物及古大树等措施。”

    创新补偿机制让利于“移民”

    建设水电项目牵涉的不仅是生态保护,更重要的是如何安置移民。记者采访了解到,通过政府、企业的合作探索,在北盘江水电项目建设中,开创了大中型水电站淹没耕地长期补偿新机制,有效解决了流域3万多水电移民安置问题。

    位于安顺市镇宁县境内的董箐电站是率先在移民搬迁安置中实行淹没耕地长期补偿机制的水电站之一。镇宁县委办公室主任程则洪告诉记者,长期补偿、后期扶持为移民“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提供了财力支撑。

    记者在董箐电站集中安置点之一的镇宁县打帮集镇看到,一栋栋青瓦白墙小楼整齐地沿着一条街由河岸向半山腰一字排开,部分住户在一楼开的商铺开始经营。打帮乡党委书记张关雨介绍说,打帮集镇在董箐电站搬迁安置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不仅搬迁速度快,而且搬迁后移民生活稳定,入住率也很高。

    打帮乡乡长席德宇说,安置点的基础设施比以前好得多,但由于大多数移民是农业人口,许多好的土地被淹没了。“为了移民的长远生计,我们已经开始组织移民利用荒坡种植酥李等经济果树。

    多方协作让“可持续开发”成效初显

    统计显示,截至2012年12月,北盘江流域内光照、董箐、马马崖一级三个电站就向地方财政缴纳增值税等各类税费超过10亿元。在北盘江流域水电开发涉及的贵州省黔西南州、安顺市、六盘水市8个县(特区),水电开发都对该区域的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

    黔源电力党委副书记田景武说,通过对北盘江流域的可持续开发,基本实现多重效益的统一,特别是在三个方面做出了成效:一是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成为西电东送的主力之一。

    二是环保效应突出,流域水质由五类变为二类。“在项目前期规划和建设过程中,均严格执行了国家环保、水保‘三同时’要求,获得了环保部门的认可。”

    三是移民开发政策受到搬迁户的认可和支持。通过企业与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使得资金筹措、补偿等工作及时到位,实现了移民从“要我搬迁”到“我要搬迁”的转变,缩短了搬迁时间,保证了工程建设进度。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