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财经 » 电力行业分析 » 正文

关于电力科学发展的若干思考

日期:2008-03-19    来源:中电投  作者:孙向方

国际电力网

2008
03/19
13:5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

  2002年以来,全国电力需求增长迅猛,电力供应短缺状况再度出现,之后逐渐发展成全国性、持续性缺电局面。

  电力紧张推动了我国电力装机容量迅速提高,到2007年底,全国电力装机已经超过了7亿千瓦,有力地缓解了全国用电的紧张局面,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同时,电力行业加大节能减排力度,特别是五大发电集团积极响应节能减排号召,主动关停小火电机组,关停总量占全国关停容量的80%,到2007年底,我国共关停小火电容量1438万千瓦,超额完成年初关停1000万千瓦的目标。

  电力工业在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取得重要成果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力发展呈现非理性繁荣

  电力以怎样的规模和速度来发展,笔者以为,一般来说要考虑三个因素:一要考虑经济社会发展对电力的需求;二要考虑资源和环境容量对电力发展的制约;三要考虑电力布局的科学性。

  截至2007年底,我国电力装机已经从2002年的3.53亿千瓦提高达到7.13亿千瓦,翻了一番还要多。

  如果对7个多亿的发电装机容量进行分析就会发现,到2007年底,五大发电集团的全部装机容量为3个亿千瓦左右,仅占总装机容量的42%,许多媒体对五大发电集团发展规模十分关注,但实际的情况是,地方发电集团的装机容量总量已经超过了五大发电集团的装机总量。

  电力结构上,可再生能源的增长速度依然滞后,2002年我国火电装机容量为2.642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容量的74.7%。而到2007年底,全国火电装机达5.54亿万千瓦,占总装机容量的77.73%,火电机组比例上升;从容量看,2007年比2002年火电装机增长一倍还要多。

  装机过剩后果很严重

  电力工业是基础产业,而不是支柱产业,电力发展以适度超前,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为宜,而不是不顾一切地做大。并且,满足经济发展也是有条件的,应该是科学发展的电量需求,而不是如过去那样大量发展高能耗产业的畸形需求。

  电力装机过剩,一是会导致机组利用小时下降,大量机组成为摆设,造成资产的闲置和资源浪费,巨额投资无法得到回报,同时也形成了银行的信贷风险。这一问题已经显现,今年各地机组可利用小时已经下降;二是电力行业在机组利用小时减少的情况下,必然想法设法拉动电力需求,上个世纪由于电力过剩,出现了大量优惠电价,支持高能耗企业发展,国家没有采取措施及时遏制,以致形成了上一轮的电荒,客观上也推动了我国产业结构的重型化。

  需要引起决策者高度重视的是,尽管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已经出现了暴发式增长,但这一势头并没有停止,“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各地都提出了很高的发展目标,一些发展目标不切合实际。

   缺乏规划多重问题凸现

  电力无序发展,必然导致规划缺失,大量缺乏科学规划,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大量“三边”工程仓促上马。

  近年来,虽然国家采取了措施制止电站无序建设,但大量的发电项目,由于生米已经做成熟饭,最终还是发给了“准生证”。一些电站盲目发展,缺乏科学规划,电站投产后立即尝到了苦果,一些发电项目投产之日就是亏损之始。

  电力科学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不仅要考虑资源支撑,环境容量,还要考虑电力需求,电力送出、输电能力等。目前的情况是,一些电源布局不充分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先把电厂建起来再说,出现了本末倒置。

  不考虑资源支撑的情况更加普遍,某发电集团建设的两台60万千瓦发电机组,由于没有科学的规划和充分的可行性研究,投产后,不仅电煤供应无法解决,电力上网也成问题,机组长期处于停运状态,投产几个月,亏损一个多亿。

  在一些地方,电源点虽然已经非常密集,但新项目还是不断地上马,有一期工程的还要上二期,有二期工程还要上三期,最终造成电力严重过剩,机组利用小时直线下降。去年,内蒙古一家发电企业又投产了两台机组,装机容量达到130万千瓦,但 2008年,全厂核定的发电量只有50亿千瓦时,不到其生产能力的一半。

  其实,电力过剩才刚刚开始,随着今年新机组的大量投产和经济结构调整效果的显现,机组利用小时下降的问题将更加严重。

  电源点布局不合理还给生态环境也造成很大的破坏,有的地方生态环境已经比较脆弱,资源支撑、环境承载能力非常有限,甚至无法承载,但一些地方仍然不顾一切地发展电力,投产后对当地生态环境将造成严重的破坏,大量不该上的项目开工建成,对当地生态环境带来严重破坏,其影响将长期存在。

  “上大压小”规则制订不合理

  2007年以来,我国 “上大压小”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实现优化和升级。然而我们看到,“上大压小”政策虽好,但规则制定却不尽合理。

  根据国家“上大压小”的政策安排,建设单机3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80%的项目,单机6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70%的项目,单机100万千瓦替代关停机组的容量达到自身容量60%的项目。

  按照该替代原则,“上大压小”安排的替代容量偏小。以娘子关发电公司为例,为了2台60万千瓦机组“上大压小”项目,中电投共安排关停了15台发电机组,共80多万千瓦的容量,才替代出2台60万千瓦机组。

  而按照原国电火力发电厂98定员标准,两台60万机组可安置关停员工约为380人,而上述15台机组关停共有3546人需要安置,3166名员工无分流渠道。导致大量员工得不到妥善安置,影响电力行业的和谐稳定。

  一方面是“上大”容量小,另一方面是电力的飞速发展,大量发电项目直接通过项目评优开工渠道建设。近年来,除了五大发电集团之外,电源投资主体加速多元化,出现了众多发电投资主体,装机容量迅速增加。这些项目挤占了大的发电市场,但不承担关停企业员工安置任务。

  以山西省为例,“十一五”期间山西计划关停小火电机组267万千瓦,今后四年可淘汰落后置换上大机组容量为350万千瓦。而山西省“十一五”期间的新增装机容量达到2000万千瓦,也就是说,“以大代小”比例不足20%。与此同时,由于以大代小比例偏低,关停小火电厂原有厂址、设施不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新建的电站还得重新征用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电力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针对上述问题,电力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尽快加以解决和纠正,否则,如果作为基础产业的电力发展出现问题,将是国家和人民之祸。笔者以为,实现我国电力科学发展,必须重点把握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 关注能源安全,清醒认识煤炭供应形势

  我国结构的特点是能源,富煤、少气、贫油。但这个富煤仅是相对而言,过去我们一直讲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而实际上,由于人口众多,地大物博的优势一旦除以13亿人口就少得可怜。

  国土资源部2004年表示,中国有1886亿吨的煤炭可采储量,每年以19亿吨计算,能用100年,但中国煤炭需求是不断增长的,2000年的不到10亿吨的产量,到2007年近26亿的煤炭产量,照这样的增长迅速,中国的煤炭连30年也保证不了。同时,火电无序发展对于中国煤炭接续能力是极大的考验。如果以这样的增长速度发展,中国的环境容量也根本无法承受。

  以目前的电力结构看,以煤为主的电力结构是电力可持续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挑战。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像我国这样大规模地消耗不可再生的一次能源,也没有哪个国家像我们这样发展火力发电。

  二、调整“上大压小”政策,推动电力和谐发展

  如前所述,电力出现了非理性的投资,但并不是中国就不要发展电力了。

  从我国的发电装机容量和用电量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均用电水平还很低,2006年,我国人均装机容量为473瓦,人均用电量为2149千瓦时,大致相当于美国的1/6、日本的1/3也低于2004年的世界平均水平608瓦和2371千瓦时。

  因此,并不是我们不要发展电力了,而是要实现科学发展。对此,一方面要加快发展水电、风是等可再生能源的建设;二是要优化发展火电,重点发展60万千瓦以上的大机组,由于华北、东北、西北地区采暖期较长,应重视并优先安排在“三北”地区热电联产项目的建设;三是要继续实施“上大压小”,但“上大压小”的政策必须做必要调整。

  笔者以为,必须充分考虑关停企业员工的安置问题,提高“上大压小”机组在整体电力规划中的比例;大幅度提高“上大”与“压小”的容量比例。

  据有关资料显示,中电投集团公司在2002年资产重组中,从原国家电力公司接收的6家空壳电厂中有员工7488人,占原国电公司系统空壳电厂总人数的58%;23家小火电厂职工人数达到了中电投职工总数的29.16%。在“上大压小”中,为了保证员工的队伍稳定,中电投提出不将一名员工推向社会,很好地履行了中央企业的社会责任。

  但现在的问题是,目前“上大压小”政策与需要安置的员工完全脱节,使得员工安置缺乏渠道。特别是中电投这样有着深重人员负担的企业。

  建议国家及时调整“上大压小”政策,客观评价、高度重视五大发电集团公司在关停中面临的人员安置问题,显著提高“上大压小”机组在整个电力发展规划中的比例。如前所述,山西“上大压小”容量不足整个规划的20%,难言合理,应该彻底改变目前项目评优比例远远大于“上大压小”比例的不合理现状,充分考虑各大集团的安置压力,这样做有利于电力和谐稳定发展。

  三、加强电力发展规划,统筹各方面因素

  电力科学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有效的中长期能源战略及配套电力规划是关键。在预测我国“十五”、“十一五”电力需求时,没有人预测到我国需求这么快,主要原因是没有预测到2002年左右,中国能上那么多的高能耗项目。因此,下一步的关于电力规划,应该是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电力规划,应该是统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充分考虑电力供应能力下的电力规划。

  同时,电力规划要考虑多方面的内容,电源点的确定要根据电力需求、电网结构、资源、环境容量、运力等统筹考虑,电源点建设应服从电网建设,电网建设应该服从电力需求,不能不讲规则,先开工再说,最后自尝苦果。

  事实上,今年发生的电力紧张,已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影响电力平衡的主要矛盾已经不是装机的多寡,而是电力规划、资源、环境和运力等等方面的问题。电力如何科学规划、科学发展,已经是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