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国内电力要闻 » 正文

生物质电厂“无米下锅” 原料短缺魔咒待破解

日期:2013-01-16    来源:中国电力新闻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电力网

2013
01/16
10:24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生物质电厂

  国际电力网讯:从2012年岁末国家能源局印发《生物质能发展 “十二五”规划》(以下简称 《规划》),到2013年1月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生物产业发展规划》,短短半月时间,两部重量级规划落地,不难看出国家对发展生物质能产业可谓是铆足了劲。作为“离农民最近的能源”,生物质能将继续在改善农村用能条件、促进农村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完成国家制定的节能减排目标等方面承担着更为重要的使命。

  生物质能迈向产业化

  1公斤秸秆有可能是天使也有可能是恶魔:当它被用来发电时,它有可能为电厂贡献出1千瓦时电量;当它被用作废料露天燃烧时,它吐出的则是滚滚浓烟。

  正是由于认识到树枝、秸秆、稻草、薪柴等这些“残枝败叶”所蕴含的巨大能量,以及“零碳排放量”的基因优势,我国从20年前就开始试建生物质发电厂。虽然受限于各方认识不足、燃料收集困难、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化程度低等瓶颈的影响,我国生物质能产业经历了先热后冷、盈利困难的发展路线,但经过“十一五”期间的摸索,生物质能产业也开始从“减少秸秆露天燃烧”向“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阶段迈进。

  《生物质能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到2015年,生物质能产业在电力、供热、农村生活用能领域初步实现商业化和规模化利用,形成较为完整的生物质能产业体系。

  到2015年,生物质发电装机容量13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780亿千瓦时,生物质年供气220亿立方米,生物质成型燃料1000万吨,生物液体燃料500万吨。

  而规划中的 “有序发展生物质发电,鼓励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推动垃圾发电关键设备和清洁燃烧技术进步;在农村建设大型畜禽养殖废弃物沼气发电项目,积极推动造纸、酿酒、印染、皮革等工业有机废水和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沼气发电”等,无不反映出政策方对生物质能“十二五”的发展有目标、有步骤、有措施。

  破解原料短缺魔咒

  但目标能否实现?根据此前的统计,2010年底,生物质发电装机550万千瓦,沼气利用量140亿立方米,成型燃料利用量约300万吨,生物燃料乙醇利用量180万吨,生物柴油利用量约50万吨。也就意味着,5年内我国生物质能利用量要实现翻番。

  “《规划》大幅度提高生物质能源发展目标,一方面表明了我国积极推动生物质能源大发展的决心。但液体燃料10年才发展了172万吨,这5年要想实现近400万吨,难度还是相当大的。”中国农村能源行业协会生物质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肖明松向中国电力报记者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在肖明松看来,最大的担忧在于原料短缺的问题能否在短时期内得到解决。

  “如果原料的问题解决不了,生物质能‘十二五’的目标就有可能成为空谈。”肖明松指出,目前有测算数据认为我国大概还有3.5亿吨的原料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但这些不能得到充分利用的原料实际上是很难被收集到的。很多发电厂的发电机组大多时候都是‘无米下锅’。”为了破解原料收集困难的魔咒,《规划》提出,要建设生物质能源作物和能源林基地以及非粮能源原料基地。重点在“三北”地区的半荒漠化区、沙区等边际性土地,建设以灌木林为主的木质能源林基地;在东北、内蒙古等地区开展甜高粱规模化种植等。

  建设原材料保障体系的思路是对的,但将要面对的问题是,原材料的收集、存储和运输都是需要成本的,而且还有一个更关键的问题——原料收集价格日渐高企,越发挤压发电厂的盈利空间。“假如发电厂在原料上接受的成本投入是300元一吨,一旦高于这个价格发电厂就无法承担。而另一方面,农民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肖明松表示,“以往农民认为秸秆这些东西并不值钱,都是自行处理。但现在秸秆能卖钱之后,就理所当然地想以尽可能高的价格去出售。”而且,农林物价格交易是市场行为,是发电厂和农民之间的博弈。“这个问题不是靠政府出台一项政策或者发一个通知就能解决的。”肖明松指出。

  对于发电厂而言,曾经的农林物原料因“无处可收”,只好眼睁睁看着这些“零碳排放能源”变成田野上腾腾升起的灰烟;而如今,农林物原料因为“收不起”,依然大量地闲弃在田边。

  二次污染值得警惕

  实际上,国家也采取了财政补贴的方式来刺激发电厂对生物质能源的利用。不过,现在采用的补贴方式还是“一刀切”。肖明松介绍:“只有整个发电过程100%都使用生物质能原料的才能享受到补贴。如果是掺混的,比如10%是燃烧秸秆,剩下的是燃烧煤炭,就不会得到补贴。但有的发电厂可能更愿意用掺混的原料发电,这样他们就不需要对大型锅炉进行更多的改造。”因此,肖明松建议补贴政策更加细化,将混烧的模式也纳入补贴范围。

  当然,产业的发展归根结底还应靠企业的盈利能力来推动。降低原料收集成本、提高转化技术已经是提升企业盈利空间的共识,但肖明松认为,还应延展生物质产业链条。他以沼气为例介绍,国内的沼气企业经济效益差,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产业链不健全。比如,沼气从产生到利用的过程中,会产生沼渣沼液。“其实这些沼渣沼液依然是很好的资源,如果把产业链延长,把它们变成肥料,然后加工成产品出售,不仅使企业的经济效益大大增加,还解决了生物质能源在转化、利用过程中形成的二次污染。”这也与《规划》的思路保持一致。《规划》明确,生物质能利用要做好防止二次污染的工作。“大中型沼气工程的沼气要充分利用,沼液沼渣要合理利用;生物液体燃料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要合规处理和达标排放;垃圾焚烧发电要合理选址,采用先进的烟气处理技术,防止有害物质排放。”生物质能源之所以能够在多种能源利用方式中脱颖而出,无非就是其作为低碳、清洁能源在促进节能减排、减少碳排放方面所具有的基因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发展中,生物质能项目还需在产业链建设、转化技术方面有更多的创新和提高,并采取安全措施,加强环保评价和监测管理,以发挥好生物质能的环境效益。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