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特高压 » 正文

特高压技术电力瓶颈破除的关键

日期:2013-01-04    来源:中国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电力网

2013
01/04
15:5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特高压 技术 电力

    国际电力网讯:2011年,由于国内经济增长,电力需求旺盛,但是水电出力下降,电煤供应十分紧张,全国24个省级电网相继缺电,最大的电力缺口达到了3000万千瓦,国内电网公司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保电战争。2012年,尽管全球经济低迷,欧洲深陷债务危机泥沼、美国经济复苏乏力,但是我国经济依然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与之相对应的则是对电力供应的需求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电力瓶颈如何破解呢?国家电网公司给出简单而有力的三个字——“特高压”,并在2012年为这三个字做出了强有力的注脚。

    2011年12月16日,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扩建开始正式运营,经过扩建提升,该工程单回线路输送能力达到500万千瓦,成为世界上运行电压最高、输送能力最强,技术水平最先进的交流输电工程。

    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是我国第一个特高压工程,该工程于2006年8月获得国家核准开工建设,由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制造和建设,全线长达640公里最大输电能力280千瓦。2009年开始运行以来一直保持安全稳定的状态。

    这条线路联通了华北电网和华中电网,为湖北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电力保障,为湖北省新增北方火电约300万千瓦,每年可为湖北节约电煤700余万吨。这对于电煤外购比重超过90%的湖北来说,相当于为湖北“支援”了一个葛洲坝电站。而2011年年底的这次扩容,此条特高压线路输电能力将会增加一倍,这为湖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如果说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工程扩建是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特高压之年的良好开局的话,那么2012年12月12日正式投入商业运行四川锦屏—江苏苏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则是2012年特高压之年的圆满句号。

    截至目前,锦苏工程是目前世界上输送容量最大、送电距离最远、电压等级最高的直流输电工程,将特高压直流输送容量从640万千瓦提升到720万千瓦,输电距离首次突破2000千米,跨越四川、云南、重庆、湖南、湖北、安徽、浙江、江苏八省市,造就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新纪录。这条线路的成功运行,无疑打造了西电东送的重要通道,既缓解了四川电力“丰余枯缺”的难题,也为长江三角洲经济区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巨大的投入、超级的工程,特高压发展一路高歌猛进,与之相伴的则是近年来一次次的电力缺口一次次为中国的电力安全敲响警钟。特高压建设似乎一直与地方经济的发展进行着赛跑。

    2011年中国电力缺口达到3000万千万,缺电省网达到了24个,中国电力安全保障再次告急,区域资源禀赋与地方经济发展经济发展的倒挂一直是制约中国电力供应的主要瓶颈。

    我国幅员辽阔,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达,但是资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却相对滞后,于是出现了西部资源大规模运到东部的现象。特别是电力,东部省市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电力需求。我国76%的煤炭资源分布西北部地区,如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每年需要外送大量的煤炭到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区。每年电煤占据着铁路、海运大部分的运力,而随着经济的增长,铁路、海运已经难以支撑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电煤供应。

    新疆地处我国西北边陲,它有着巨大的资源禀赋。随着西部大开发的逐步开展,新疆借助能源优势,领来新一轮的经济起飞。由此新疆能源外送电力通道显得尤为重要。

    2012年5月14日,哈密南-郑州±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开工,疆电外送工程建设全面展开。据了解,“哈密-郑州”特高压输电工程建成后,将成为新疆哈密、甘肃酒泉、青海柴达木地区火电、风能和太阳能发电的重要外送通道,这条通道将新疆能源通道送到2000公里以外的华中地区其次我国水电资源大部分集中在我国的西南部,要合理开发当地的水电资源,必须把西南的水电资源输送到经济发达的省份,实现水电的市场化交易。

    四川省是我国西部重要的能源大省,四川省被称为“千河之省”,水力资源蕴藏量10万千瓦及以上河流共781条,是我国水电能源基地建设的大省。在丰水期,四川窝电现象十分严重,但是四川煤炭资源严重不足,于是枯水期,四川还会出现电力供应紧张的局面。

    超级工程背后是国内强有力的电网结构初步成型,以特高压网架为基础,各区域省网建设提速,为地方经济发展,百姓生活用电提供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2012年四川省网新-甘-石电网联网工程正式通电,藏区农牧民用电得到了彻底地解决,随着藏区牧民们在“牧民定居”工程逐步完成,牧民们完全走进了电力新时代。

    于2011年投运的青藏联网工程,在2012年也显示出了巨大的效应。这条被称作电力天路的超高压的线路,已经向西藏输送8亿度电,饱受拉闸限电的西藏,开始进入了电力新时代。

    可以说2012年特高压也向中国经济发展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2年11月10日,作为十八大代表,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接受记者的采访时表示:“特高压技术,我们不仅拥有完全的有自主知识产权,而且这项技术在世界上是唯一的。过去,美国、意大利等国家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俄罗斯、前苏联和日本做过这样的工程实践。但是,由于技术等方面的原因,没有成功,也没有实现商业化运营。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遇到的困难之大、阻力之大,是可以想像的。”

    发展特高压是符合我国发展的现状,但是也产生了电网安全的隐忧,我们的电网连接成一张网以后,电力安全的风险是不是会进一步加大呢?

    2012年7月31日,印度大停电为我国的电力发展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为我国电网下一步发展提出了一个有价值的参考。在国家电监会的引导下,国家电网公司严控电网安全,把电力安全工作提高了一个更加重要的位置。

    针对电网安全,国家电监会派出专门的考察组赴印度考察,并对印度电网进行了实地调查,总结出了大量的有益于我国电网发展的经验。

    2012年12月12日,国家电监会召开专门的电网安全会议。国家电监会副主席史玉波、国家电网副总经理帅军庆以及南方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良友出席了会议。会议中史玉波表示,国家电监会已经制定了《关于加强电力安全工作防范大面积停电的意见》。他强调,各单位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强调全过程安全管控,并结合自身实际,全面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电力安全工作防范大面积停电的意见》。各电网公司也表示积极推进电网安全管控工作,确保电网安全。

    2012年电力高峰会上,国家电网总经理刘振亚则把电网安全放到了能源转型和坚强的智能电网建设上。

    刘振亚指出,必须统一规划煤电、清洁能源发电、与电网发展,统筹集中式电源与分布式电源的发展,加强电网的统一调度与管理,全面提升电网的抵御风险的能力。

    在国家电监会的领导下,国家电网公司电网建设向着以特高压的骨干网架的坚强智能电网迈进。 按规划,2015年,“三华”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依照规划,2013年,国家电网特高压建设将会进一步加快,2013年特高压之路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