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能源网讯:随着今年夏季的到来,“电荒”二字再次通过媒体、网络走进人们的视线。2012年2月,某行业协会预测今年最大电力缺口为3000万—4000万千瓦时,这一估计比去年夏季“电荒”高峰时出现的3000万千瓦的电力供应缺口还要高,“电荒”的具体情况也更为严重。近日,又有媒体相继报道称:“煤价回落缘难阻今夏局部“电荒””。但是,有关专家对今年的供电情况作出了科学客观的预测,华北电力大学校长助理、电力市场研究所所长张粒子表示:“以目前全国电力供应情况来看,出现大面积“电荒”的可能性非常小。”而著名能源经济学家林伯强也表示:“依据目前比较温和的煤炭价格,今年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的“电荒”。
“电荒”是否真的来临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什么叫“电荒”,不是缺点电就喊“电荒”来了,全年的、全国性的、长期的电力短缺,并且造成了很大的、不可弥补的经济损失叫做电荒。如果是时段性的、季节性的缺电就不应该叫“电荒”,这就是正常的缺电,在每个国家、每个区域都有可能发生。
张粒子表示:“以我国目前的电力供应情况,能完全满足巅峰时段用电不太现实,因为这需要非常大的装机容量,但这些装机在平时非巅峰时段,它只能是闲置的,是非常不经济的做法。这种做法很容易导致大规模的发电企业亏损,导致他们还没有坚持到用电巅峰时段就退出了市场。所以让发电企业为了相对短暂的巅峰时段的用电大量投资,再分摊到每一度电价里去,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电价不受控制地上涨,这种做法是绝对不可取的。所以一年之中季节性的缺电、某个高峰期几十个小时的缺电非常正常,这种情况不能称之为“电荒”。同时,从今年的电力供应的情况来看,出现大范围“电荒”的可能性非常小”。
林伯强也表示:“依据目前的电力生产和供应情况,以及目前比较温和的煤炭价格,今年不太可能出现大面积的"电荒",但出现局部性的、季节性的缺电时是可以确定的。相对于短期的缺电,我更担心的是中长期的电力供需问题,从短期来讲,我们的缺电可能都是局部的、用电高峰时期的。但从中长期来看,如果煤电矛盾、电力机制没有得到理顺和解决,电力体制改革不到位,缺电将是中长期的问题。”
国际能源网分析师认为:我国目前所出现的“电荒”,实际上不是真正意义的缺电,很大程度是人为因素造成的。眼下的关键点是,发电企业极有可能是借“电荒”之名,行涨价之实。或是利用“电荒”制造舆论,以便得到国家加大对大型项目的审批,更多的资金投入,便产生了很多利益链,当然并不是说国家不该加大电力建设,而是应该把钱投入到体质改革中,解决根本问题。
力保供需平衡应加强需求侧管理
虽然今年可能不会出现“电荒”,但我们并不能忽视我国存在的缺电问题。在应对局部的、季节性的、短时间的缺电时,国际能源网分析师认为单纯地加大投资,扩大装机容量还不如加强需求侧管理来促进电力平衡更科学合理,如果供需平衡了,自然就不缺电了。
何为供需平衡?张粒子表示:“平时一说需求就是我们的负荷要达到几千万千瓦,从来不考虑价格。但实际上需求是在某一个价格水平上需要的量。尖峰时段,如果我们调整价格水平,或者提前发布信息,和企业协商,采取可中断电价的模式,就是少用一度电,政府补贴你一块钱这样的模式,促使企业尽量不用不必要的电。除了我们生活和生产的必备用电以及很多大用户用于保障生产安全、设备安全和人身安全最基本的用电,这些必须保障的用电外,其他的在尖峰时段的用电应该都是可以进行协商的。只要一部分大用户能够避开尖峰用电,供需很容易就平衡了。对居民也是一样,居民用电事实上很多都消耗在蓄水、蓄热上,像热水器,像鱼缸,很多居民都是整天开着,但其实完全可以选择在低谷时段蓄热。所以各地在应对季节性、尖峰时段用电最经济的办法就是采取需求侧管理的措施,像上海就已经实施了峰谷电价,即你在计量表上可以看到自己在什么时段用了多少电。”
需求侧管理如此经济实用,目前各省市事实上已经推出了一些关于需求侧管理的政策,所以说不是一说缺电就是加大投资,或是单纯地涨电价,这个不仅社会很难接受,对电力市场今后的发展也不利。电力的未来还是需要国家扶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