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国内电力要闻 » 正文

三峡输变电工程 创造更安全的能源消费

日期:2007-09-2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作者:人民网-《人民日报》

国际电力网

2007
09/27
22:31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三峡 输变电

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技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教授说:“世界水电在中国,中国水电冠全球。”三峡输变电工程以32台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和2240万千瓦的总装机容量,成为这句话的有力佐证。根据国际专家组的评估,整个三峡工程可以取得发电、防洪、航运和环境等综合效益,其中,发电效益所占比例达到70%。折算成一个直观的数字:2006年,三峡电站出力最大达到980万千瓦,相当于每年为国家节约了5000万吨燃煤。
  真正的关键在于,要让蓄积的能量喷薄而出,使我国的江水化为雄冠全球的电能。三峡输变电工程正是为此而来。事实上,当三峡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华美落幕,人们会发现,它所创造的价值已远远超出了三峡电力外送的本意。正如国家电网公司总经理刘振亚所述:“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不仅确保了三峡电力‘送得出、落得下、用得上’,而且通过三峡电网建设,促进了以三峡电网为中心的全国电网互联格局的形成,对加速实现西电东送通道建设目标、对全面提高我国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都起到重要作用。”

  更优化的资源配置

  2003年夏天,上海处于极度“电力饥渴”状态。当老百姓又用上空调、享受到清凉时,他们可能不知道,这电来自千里之外的三峡。

  三峡输变电系统的腾挪能力远不止于此,它横贯东西,沟通南北:在华中,形成了以湖北环网为核心,辐射河南、湖南、江西的500千伏主网架;向西,建成万龙双回500千伏线路,连接川渝电网和华中四省,形成统一的华中电网;向东,通过三常、三沪直流输电工程形成送电华东的输电通道,加强了华中、华东电网的直流联网;向南,通过三广直流输电工程形成了送电广东的输电通道,实现了华中电网和南方电网的异步联网;向北,建设辛嘉500千伏交流工程,实现了华中电网和华北电网的同步联网;向西北,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实现了华中和西北电网的直流联网。

  以科学发展观看待电力工业,必须正视两个规律:一是电力系统发展的基本规律,即从小规模到大规模,从低电压到高电压,从孤立系统到互联系统;二是我国一次能源分布及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规律,即“西水北煤”的格局和主要集中在京广铁路沿线及以东经济发达地区的电能消耗市场。正是基于对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一个以三峡电网为核心的全国联网格局正在加强,它将为能源资源在区域电网间实现优化配置提供先决条件。

  更安全的能源消费

  80多年前,孙中山就思索三峡“可资其水力”,50多年前,毛泽东挥斥方遒要“截断巫山云雨”。深深吸引着人类的是滚滚长江水蕴藏着的巨大能量。“流的都是煤和油”,在新型的国际能源竞争格局下,清洁水能愈显珍贵。

  尽管我国的水力资源位居世界第一,而开发程度却只有百分之十几,严重污染环境的火电占据着主导地位。有专家指出,从环境保护和稳定电力供应两方面考虑,我国必须解决电力工业结构失调的弊端。

  三峡工程无疑是一个改变的风向标。它的年发电量达847亿千瓦时,为全国人均提供70千瓦时电,使我国水电开发占电力供应的比例提高2.4个百分点。在一个能源安全关乎国家安全的新时代,三峡输变电系统充分保障三峡清洁水电上网外送,在区域联网间调剂余缺,提高水能利用率,对于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截至2006年底,通过三峡输变电工程累计输送电量1673亿千瓦时。其中,送华中电网422亿千瓦时,送华东电网768亿千瓦时,送南方电网483亿千瓦时。三峡水电能源的使用,相当于我国新增一个年产近3000万吨的特大型煤矿。同时,减少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合物,综合考虑人口密度、人均GDP等因素,减少大气污染排放环境损失的效益相当可观。

  按照可再生能源中长期规划,到2010年,我国水电装机将达到1.9亿千瓦。届时,我国的能源结构将得到历史性的优化。三峡输变电工程通过提高终端能源消费中清洁能源的比重,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成为实现水电规划的巨大推动力。

  更高效的建设管理体制

  在1994年10月24日下发的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第四十四次纪要中,明确“三峡输变电系统和电站分开建设,电网应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这就改变了历来“重电源,轻电网”的传统模式,在宏观层面上将三峡输变电工程纳入整个三峡工程建设体系,同步决策,同时设计。国家在一次性批准三峡工程系统设计后,把整个三峡输变电工程一起列入一个国家重点工程,不再按年度单独批复单项工程的开工,授权项目法人按条件成熟的情况,在保证三峡电力外送的前提下逐年自行安排开工。

  国家授予三峡输变电工程的特批程序“整体论证规划、整体立项、滚动调整、分步实施”,提高了工程前期准备、规划调整和开工立项的决策效率,保证了输变电工程与枢纽机组的协调建设。而政府之手从一开始就建立的权责明确的新型工程建设管理体制,则为工程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国务院成立的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作为三峡工程的高层决策机构,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重大项目的决策、重大设计方案的审批、资金来源的确定、融资政策的选择和国产化方案的确定。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主要履行三峡建委重大决策的贯彻落实、组织协调、保障服务及监督检查等政府职能。枢纽、输变电工程建设分别由各项目法人承担。

  1996年,国家电网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作为项目法人,它负责三峡输变电工程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协调有关电网、省电力公司筹集资金,进行跨大区电网、跨独立省网的联网工程和关系到全国联网的大型电厂送出工程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参与全国联网及跨省送电工程直接相关的大型电厂和主要为保障联网运行所需要的调峰电厂的投资、建设和管理,同时从事有关电网建设的工程咨询、监理及设备物资等多种经营项目。同时,在三峡工程建设、移民等各项重大工作中,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给予了积极的支持和协助。

  更开放的市场体系

  三峡电力外送,加强了华中、华东以及华南地区的市场联系,以形成自主、规范、稳定的电能交易。2006年4月,中国三峡总公司与国家电网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确立了“依托当前,谋划长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服务社会,长期共赢”的合作原则。2006年12月28日,在国家电网电力交易大厅正式启用之际,国家电网公司与中国三峡总公司签订了“十一五”三峡水电站购售电合同,这笔“在国家电力市场交易平台成交的第一单长期合同” 涉及电量近3000亿千瓦时,迈出了利用市场机制促进三峡电能消纳的重要一步。国家发改委有关领导指出,国家电网公司要“通过市场手段促进节能降耗,做好电能消纳工作,实现更大范围、更大规模、更高效率的资源优化配置,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三峡输变电系统为“符合国情、统一开放”的三级电力市场体系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2007年7月13日,长江电力有限公司、国家电网公司、中国南方电网公司共同签署了《2007―2010年度三峡水电站购售电及输电合同》,以保证三峡电能合理消纳,满足南方电网用电需求,化解市场风险,规范电力交易行为,这对于加快跨大区域的资源优化配置具有标志性意义。

  更自主的产业实力

  在某国外大公司中国区网站的首页上,三峡工程的照片赫然在目。这家在全球发电及轨道交通基础设施领域领先的跨国公司,称自己“是宏伟的三峡工程最大发电设备和技术供应商”。或许,自豪的同时,它还会有一点遗憾。三峡输变电工程坚守的“国产化原则”使不愿转让换流变技术的该公司与“三峡输变电工程的技术供应商”失之交臂。

  在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中,国产化过程有序推进。三常、三广、三沪和灵宝背靠背直流工程,直流系统研究和换流站成套设计的国产化率逐步提升,分别为30%、50%、70%和100%。直流设备的国产化也走过了一条从合作、分包、联合体到自主生产的历程。

  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雷鸣山司长认为:“三峡输变电工程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经验,完全有可能制定出我们的标准和规范,形成我国在直流输电技术领域的国际话语权。”现在,网联直流公司已经携着厚重的“三峡经验”走出国门,参与到国际直流输电的市场竞争中,并信心满怀地向特高压工程的成套设计研究发起冲刺。

  在交流输变电领域,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全面提升了我国5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的设计、施工和设备制造能力。在设计技术、施工工艺和新设备、新装置方面取得了一大批卓有成效的成果,我国500千伏输变电工程建设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随着科研、设计和制造自主化水平的攀升,电网运行自主化能力的提高也迫在眉睫。为了精确观测超高压导线的舞动频率、幅度等技术参数,研究导线舞动机理,武汉输电公司的向文祥在百米高的过江塔上,冒着刀子般的寒风一蹲就是好几个小时,最后只能让工友把冻僵的他“搬”下来。凭着这些付出辛劳甚至生命代价的一线实践,国家电网的运行人员快速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准和操作能力。与“规模前所未有的输变电工程”相匹配,我国电网运行水平正在朝着前所未有的高度提升。

  现在,三峡电网完善化工程业已启动,着重细化解决三峡电网运行可能出现的差异性问题、查找故障、建立完备的应急机制等。三峡输变电工程建设的竣工,不是完结而是开始。它所带来的改变和产生的影响,必将重大而深远。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