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核电产业:从“楚汉相争”到“三国演义”

日期:2007-09-10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中国经济网

国际电力网

2007
09/10
23:2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

      发达国家不存在单一的核电公司,核电早已融入电力事业,面向市场竞争,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例如美国、日本、法国和韩国等各国众多的电力公司均如同投资建设水电、火电一样,投资建设核电、经营管理核电。

    在中国,由于核电产业属于国家战略产业,有其特殊性,所以长期以来,中国核电项目全部由中核集团和中广核集团两家控股,但是此次国家引进第三代核电技术的项目中,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则打破了现有的“楚汉相争”的格局,开始了“三国演义”。

    据了解,山东海阳项目的持股状况是:中电投占65%,山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占10%,烟台电力开发公司占10%,其他三家国电集团、华能集团和中核集团各5%。浙江三门项目的持股状况是:中核集团占51%,浙江省能源集团占20%,中电投占14%,中国华能集团占10%、中国核工业建设集团占5%。

    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在山东海阳项目中,中电投成为控股方,这也是该集团自2002年底成立以来,第一次成为核电项目的控股股东。

    事实上,早在2002年,电力行业厂网“分家”时,中电投就承接了原国家电力公司几乎全部的核电资产,其持有的核电机组占全国核电总装机容量的15%。但是,在海阳项目之前,中电投并未做到名符其实。

    不可忽视的是,此前中国经营核电的公司主要就是这三个,即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核集团),中国广东核电集团公司(中广核)和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长期以来,其它国内公司并没有得到经营核电的实际权力,外资核企也未被容许进入中国。

    对此,温鸿钧指出,这是一种类似专营权的经营体系,有着明显的计划经济的痕迹。

    其实,核电经营体制之变并没有停留在这一点。2007年5月,中国推动成立了国家核电技术公司,“三国”专营核电的局面似乎将会被再次扭动。

    据《科技中国》了解,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注册资本暂定40亿元,其中国务院出资24亿元,占注册资本的60%,其余40%由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中国广东核电集团有限公司和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各按10%的比例出资。实际上,国核技并不是一个实体公司,目前仅代表国家对外签约,受让第三代核电技术。

    但是,这并不能否认中国核电引进体制发生了重大变化,即由专门的国家核电技术公司,来负责核电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与创新。

    温鸿钧表示,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短期之内,三家经营核电的局面应该不会被改变。

    中南大学商学院教授高阳也解释说,未来这种中央严格控制的独资经营,将转向以中电投、中核集团和中广核等国家控股企业集团公司与地方电力公司、区域电网企业合资、合营等多元化经营方式。

    据介绍,中国核电建设投资体制争论始于上世纪70年代。在发展初期,核电的属性及建设管理方式自然而然属于电力行业。到上世纪80年代末,由行政决定,核电被划归核工业部门,将核电工业军事化。直到1998年,中国的核产业仍是只有一个管理部门,即核工业部。后来,随着核电的加速发展,核电建设投资体制和机制弊端才慢慢凸现,经营管理体制才慢慢改变。

    实质上,中国核电产业现还属于行政性垄断产业,国家控股公司绝对控股,负责企业的建设、管理,同时对核电的原料、电能上网进行调配。国防科工委、国家发改委等单位是该行业的行政主管部门,代表国家制定核电产业政策,控制着核电业的价格和进入机制,并制定相应标准。核电产业管理环境表现出相当的市场经济转型期的“过渡性”特征。高阳说。

    目前,中国核电发展有两种模式:一种是靠有关股东方的投资建核电,比如秦山二期、三期和田湾核电站。另一种是广东大亚湾和岭澳模式,有三个股东方: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广东省政府和中国电力投资公司。三股东在国家的支持下进行投资,按照广东省核电发展以核供核的方式。

    往后中国核电怎么走?高阳建议,中国应该培养真正的竞争主体,鼓励社会资金进入核电产业科研和生产领域,鼓励企业吸收社会资金。不但应当鼓励地方政府的资金、而且应当允许私人的资金进入核电产业科研和生产领域。在目前情况下,最好是鼓励这些资金投入现有的核电产业设备科研和生产企业。

    专家指出,从区域经济和行业经济入手组建核电站,也是中国实现分布式能源供给的理想方式,中国需要以群龙办核的开放竞争体制代替目前三马掌核的较为封闭的体制。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