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福岛核电事故教训:监管机构需独立

日期:2011-07-13    来源:金融界  作者:金融界

国际电力网

2011
07/13
10:2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福岛 核电事故 监管机构

    国际能源网讯:“从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只考虑快速发展而不考虑其后果。我们今天在座的,应该是最后一代可以不考虑环境资源约束的人。”在世贸三期80层的咖啡厅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毕马威全球基础设施及工程集团主席Timothy Stone表示。

    作为核电专家,Timothy Stone认为,“就现阶段人类使用的各种能源中,综合考虑低碳、低成本、安全这3个因素,核电是最好的清洁能源”。但他否认自己是“核电的鼓吹者”。

    Timothy Stone曾被调派到英国政府兼职工作近4年,担任英国能源和气候变化部核能发展办公室的首席专家,同时担任能源和环境变化部和财政部部长的高级顾问,为其提供关于核电与其他能源的专家建议。

    在担任核能发展办公室首席专家期间,他曾参与制定英国的核能建设政策,评估核能设施的检查,领导制定核电站的废物处理和停运的相关立法。

    在日前举办的“第二届全球智库峰会”间隙,本报记者就全球核电的发展趋势以及英国和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问题,专访了Timothy Stone。

    福岛核电事故三点教训

    《21世纪》:英国政府要求其首席核检查官迈克·维特曼完成一份关于福岛核事故的报告,据你了解这份报告进展如何?有无基本结论问世?

    Timothy Stone:这个报告目前只完成了中期报道,完整的报告会在9月底公布。但9月底的报告也只能反映出95%的问题,剩下的5%的问题要留在未来去观察。就我掌握的这个报告而言,福岛核事故对英国的核电发展战略影响不大。更为重要的是,这个报告告诉我们需要从福岛核事故中吸取三个教训。

    第一,紧急事件的国家应对系统需要完善。在这次日本的核电事件,整个国家层面的应对是做得不够的。所以,这次福岛核事故也提醒了全世界各个国家,假如出现这种大的灾难整个国家怎样应对。

    第二个教训就是培训。在这种特定的情况下,要让人们知道怎样处理紧急事件,包括孩子、妻子或父母等家人去世的情况下。

    第三个教训就是一定要保证监管机构的独立性,明确企业与政府之间的界限。特别是像在英国,我们的核电检查官完全是独立的,不会受任何外部影响,不会受到公司的压力影响。

    对全球核电发展影响不大?

    《21世纪》:你如何看待日本福岛核事故对全球核电产业的影响?

    Timothy Stone:其影响体现在两个极端不同的方面。一是提醒大家,核电安全的重要性,这个其实所有人都知道的;另一个影响是福岛事故给了不喜欢核电的人一些不太理性的、不是基于数据的一些借口,来否认核电或者说希望不发展核电。

    比如日本在地震中大约死了两万多人,但是没有任何人是在核电或核辐射上死的。要根据数据和实际事件的情况去客观分析,而不是只做这种非理性的感情性反应。英国是专门委派了独立的核电检查组的人员去了日本,去检查这个事情然后回来做了报告。在这个报告里面,他们会把实际的数据客观的情况反映出来。

    所以,英国的首席的核电专家认为,对比地震造成的损失,福岛的核电事故问题其实是一个不大的问题。

    《21世纪》:德国方面宣布,到2020年停运所有核电站。您觉得这只是德国一个国家的单方面举措,还是意味着世界范围内对核能的利用将从此步入下坡路?

    Timothy Stone:就德国政府关闭核电站这件事来说,我认为这不是一种理性的决定。德国政府的决定是说更快的关闭它所有的核电站,比原来预计的速度要快,那么其实他们没有全面的考虑其他的因素,并没有深入考虑不发展核电在其他方面如电力安全,成本等方面的影响。

    其实,我认为,德国政府的这个决定更多的是一个政治因素导致的决定。实际上戴姆勒汽车集团(Daimler AG)的CEO和德国工商联合会(Business Association in Germany)的CEO 都跟德国政府提出了强烈的抗议,说这样会使德国的电力成本非常高,而且是一个灾难性的问题,因为德国经济主要是由中小企业构成的。这些电力成本增高会造成他们竞争力下降,可能会导致很多企业转移到海外。

    除了德国,瑞士和意大利都宣布关闭或者停止发展核电行业,这是两个主要受影响的国家,意大利已经基本关闭了比较旧的核电企业,并不再建设新核电站。除这两个国家,其他的国家都是比较理性的来应对日本福岛核事故。

    从长远看,福岛核电事故对全球核电的发展影响不大。从长期看,在所有低碳的能源中,核电还是成本最低的能源之一,仅次于水电。

    英国逆势大力发展核电

    《21世纪》:在欧洲各国中,英国是力挺核电的。英国大力提倡核能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不大力推广其他新能源如风能和太阳能?

    Timothy Stone:首先,英国没有像中国这么大的土地资源,要发展风电,也只能在海上。但目前海上风电的成本很高,除非未来风电技术有非常大的突破,否则成本难以承受。

    其次,英国天气湿润多雨,基本上晴天很少,所以发展太阳能也不大可能。因此,为了保证充分的供应,英国必须大力发展核电。

    在英国的能源结构里面,核电已是仅次于天然气和煤炭的第三大能源。在英国,共有10座已经在运营的核电站,其中包括19座核反应堆,发电总量占英国总电力消费量的18%左右,在整体能源消耗中占大约6%;正在筹建的有5座核电站,未来拟建的有8座核电站。

    《21世纪》:当全世界都在反思,要不要发展核电,如何更稳妥地发展核电时,英国却提出了近乎跨越式的核电发展计划,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反差?

    Timothy Stone:英国之所以要逆势而上,大力发展核电,主要基于两个考虑。

    一个主要的考虑是能源安全。天然气在我们的能源结构中为第一大能源,而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生产、储备和出口国俄罗斯,在2006年和2007年的时候,有一段时间停止对某些国家供应天然气。而英国的天然气供应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进口,因此俄罗斯的做法起了英国对自身能源安全的担心。

    另一个考虑是国际减排的压力。英国曾经明确提出,2020年比1990年减排34%,同时在今年5月17日,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就2020年后的碳减排目标作出有法律约束力承诺的国家,其减排目标具体是,2023~2027年间将温室气体排放减少到1990年水平的一半,总量降至19.5亿吨,2030年实现减排60%,2050年减排80%。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必须充分发展清洁能源。

    无论是保障能源安全,还是完成国际减排承诺,都要发展清洁能源,而我们认为,核能是目前成本最低而又可以大规模利用的能源,所以我们才会逆势而为。

    投资英国核电的机会

    《21世纪》:中国已是世界上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有观点认为,过去的几年核电发展突飞猛进,速度有点过快。对此你怎么看?

    Timothy Stone:对此我持不同意见。我们看到,中国的经济发展很快,会产生很严重碳排放的问题。而核电对减少排放意义重大,核电建得越快,碳减排问题的压力越小。

    从成本来看,核电比煤电还要贵一些,但是如果考虑到采煤的人员伤亡和污染物排放成本,核电的价格应该是差不多的。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核电发展战略是正确的。

    《21世纪》:对中国的核电监管体制有什么建议?

    Timothy Stone:一个国家自己的监管体系是非常重要的,但不可能独立于全球的监管体系。我认为,应当鼓励中国政府的核电监管机构更多更透明地参与世界各国的监管,参与讨论和信息的共享,这对提高核电的监管水平大有帮助。英国的首席核检察官迈克·维特曼告诉我,他们去日本核电检查的时候和中国的合作还是很愉快的。

    《21世纪》:假如中国的核电企业要到英国投资,你有哪些比较好的建议?

    Timothy Stone:中国的核电产业发展迅速,其他计划发展核能的国家,包括英国,可以学习中国的经验。英国的核电发展计划,也给中国企业带来两个机会。

    第一个机会是那些为AP-1000和Areva反应堆制造零部件的公司,这些反应堆要么已经在英国运行,要么是英国已选择的未来将使用的技术。这些零部件的制造商可以将其产品出口到英国。

    第二个机会是那些为中国新的核电项目提供专业服务的公司,这些公司,例如提供项目管理服务,可能考虑将他们的服务带到英国

    为了抓住这些机会,中国公司需要与英国市场核电设备主合同商表达他们对英国核能业务的兴趣。 在英国,计划建设新的核电项目的核电公司有三个:EDF,Horizon (RWE和EON合资),以及NuGeneration (Iberdrola, Gaz de France Suez and Scottish 和 Southern Energy 合资)。EDF已经选择在Somerset 的Hinckley建设Areva EPR核反应堆,Horizon和NuGeneration还未在Areva和Westinghouse两者之间做出选择。目前Areva和Westinghouse这两种反应堆设计正在由英国安全监管机构进行通用设计评估。此项认证的完成时间应该在年底前,但要到核能监管机构对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做出完全评估报告之后。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