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人物 » 电力人物动态 » 正文

陆启洲:对电改与结构调整问题的思考

日期:2011-07-04    来源:中国电力报  作者:中国电力报

国际电力网

2011
07/04
20:4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电力 电力体制改革

  6月22日,参加全国政协十一届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第六专题组的政协委员,围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提高生态文明水平”进行了深入研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党组书记、总经理陆启洲围绕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结构调整作了交流发言。


  2002年,国务院作出电力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重组原国家电力公司资产,组建五大发电集团和两大电网公司,推进电力市场化。8年多来,我国电力工业取得快速发展,电力结构调整取得了重大成果。本文重点就电力体制改革与电力结构调整有关问题谈一些个人的认识和思考。

  电力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促进了电力行业的快速发展

  一是装机容量快速增长。2002年电力体制改革之初,我国发电装机容量仅有3.53亿千瓦,五大发电集团组建以后,通过竞争性办电,电源建设速度明显加快。

  根据中电联统计数据,到2010年底,我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9.62亿千瓦,考虑到关停因素,净增加容量近7亿千瓦,年均增加近8500万千瓦,在较短时间内缓解了电力供应紧张局面,解决了长期困扰我国经济发展的缺电问题,使电力发展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相协调。

  二是电力产业优化升级。近几年来,我国电力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清洁发展步伐不断加快。按权威数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我国水电装机容量达2.13亿千瓦,居世界第一位。核电在建规模3087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风电装机容量4182万千瓦,居世界第一位。太阳能、生物质发电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占全部装机容量比重达到26%。通过“上大压小”关停淘汰了7100万千瓦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小火电,火电机组向大容量、高参数、低排放方向发展,取得可喜成效。

  三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超超临界百万千瓦机组制造国产化率已达100%,大型空冷、循环流化床、大型脱硫脱硝、碳捕集装置等先进技术逐步推广。核电技术装备自主化不断实现重大突破,基本形成核电站设计自主化和设备制造国产化能力。

  水电站大坝设计、施工,大型水电机组的设计、制造、安装和运行方面的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特高压输电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并实际应用。以先进电力电子技术为基础的柔性输电技术装备实现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四是管理水平大幅提升。按中电联数据,2000年,我国平均供电煤耗392克/千瓦时,截至2010年底,供电煤耗为335克/千瓦时,降低57克/千瓦时,已经达到以煤电为主的发达国家水平(美国360克/千瓦时、澳大利亚355克/千瓦时、德国306克/千瓦时、日本300克/千瓦时)。在土地、原材料、设备、环保、劳动力成本等要素价格大幅上涨的情况下,火电单位千瓦造价总体呈下降趋势。我国线损率也有了大幅度的下降,截至2010年底,全国线损率为6.53%,比2000年降低1.28%。

  这些都是电力改革带来的可喜变化。我国电力工业的快速发展,电力改革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对电力体制改革和电力结构调整的思考

  (一)对电力体制改革的两点思考电力改革的核心目标就是市场化,建立和完善竞争有序的电力市场,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要把握好两方面。

  一是要把握好市场化的实现形式。电力行业基本交易过程包括发电、输电、配电、售电四个环节,最终到达用户。电力商品具有特殊的属性,既是各行各业都离不开的生产资料,又是人民生活必备的生活资料,具有商品和公共产品的双重属性。从商品属性来讲,我们就要通过市场化来体现供求关系、成本、稀缺程度等要素,从公共产品属性来讲,就要体现国家对社会公众的普遍服务。在电力发、输、配、售四个环节中,应该并能够市场化的是发电和售电环节,应该形成自然垄断的是输电和配电环节。电力体制改革简单讲就是 “放开两头,管住中间”。“放开两头”就是要放开发电侧和用电侧,使电厂能够以竞争性的价格出售电力商品,用户能够以竞争性的价格购买电力商品。

  “管住中间”就是要管住电力的输送、调配领域,控制输配电价格。要让电力的商品属性体现在竞争环节,让公共产品属性体现在垄断环节,真正建立起电力商品买卖双方市场化的交易平台,使发电企业和用户都有更多的市场选择权,形成多买多卖的市场机制,同时切实做好电力的普遍服务。

  二是要把握好电价改革这一核心问题。

  电力改革最为核心和敏感的问题就是电价问题。2003年,作为电力体制改革的配套方案,国家出台了《电价改革方案》,然而电价改革并无实质进展。特别是近年来,在煤炭等资源类产品价格大幅度上涨的推动下,电价改革严重滞后,电价不仅不能反映资源稀缺性和供求关系,甚至不能反映成本。按照国家发展改革委2009年将我国电价与美国、日本等27个国家平均电价比较结果,我国工业用电价格仅达到其70%水平,民用电仅达到其40%,可见我国电价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这既有我国国情的客观因素影响,也是电力改革推进缓慢的必然结果。纵观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电力市场化的国家还是电力非市场化的国家,对发电厂上网电价进行管制,我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价格的失真,使价格无法有效地向下游传导,市场难以发挥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今年以来,国内电煤价格继续大幅上涨,火电企业严重亏损,现金流断裂,无力组织生产,这也是导致今年发生 “电荒”的重要原因之一。更为值得关注的是,由于我国出口多为高能耗、低附加值的产品,而进口则多为高科技、高附加值、低能耗产品,按2010年数据,我们净出口产品电耗约为3.6亿吨标准煤,而其价格仅为国际市场价格的70%,相当于变相补贴了全世界。

  (二)对电力结构调整的两点思考当前电力行业发展面临深层次问题,除了外部条件影响,结构不合理也是主要症结所在,电力行业已经到了只有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

  结合我国国情,关键要在电源结构和布局结构两个方面进行深入调整。

  一是在电源结构调整方面,应大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我国已经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要达到15%,“十二五”时期达到11.4%,按国家统计局数据,2009年这一比重只有7.8%,因此,必须大力发展清洁能源,推进电力结构调整,减少对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结合我国能源储量、分布与需求的实际情况,在继续积极发展水电、核电等清洁能源的同时,应把风电、太阳能发电放在更加突出和重要位置。我国风能、太阳能储量十分丰富。我国陆地和海上风电潜在开发量约为26亿千瓦,太阳能理论资源量约为每年1.7万亿吨标准煤,如果太阳能利用率达到千分之一,相当于节约标准煤17亿吨,发展潜力巨大。由于新兴市场国家的出现,一次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同时理论和实践都充分表明,火电成本总体上是呈刚性上升趋势,而风电、太阳能发电成本近年来下降速度不断加快,目前风电在我国发展已经基本实现产业化,造价不断降低,发电成本正在逐步逼近火力发电成本。太阳能发电在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尤其是屋顶太阳能,德国等发达国家已经非常成熟。太阳能发电在我国还处在起步阶段,但发展速度很快,目前已经由几年前的4元/千瓦时进入1元钱时代,并将逐步具备商业化运营条件,预计2020年左右就将与常规电成本相当,达到0.6元/千瓦时左右。目前一些主流舆论认为风电、太阳能产能已经过剩,这实质上是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片面认识。我们应该看到,没有生产能力的适度过剩就没有竞争、就没有技术进步的动力。任何一个产业都是从产能过剩到竞争优胜劣汰,进而促进技术进步和成本下降,最终实现商业化运营,这既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也被实践充分证明。

  二是在布局结构调整方面,应重点加快电源布局和电力负荷布局调整。我国东部经济发达,用电负荷高,但电力发展受资源储备、环境容量、土地供应,以及铁路运输等条件限制。因此,电源布局结构的调整,就是要结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在西部资源富集区建电厂,通过特高压输电,把电能送往东部负荷中心。据国家电网测算,一条±800千伏直流特高压输电线路能源输送能力约为750万千瓦,相当于每年2000万吨原煤的输送能力。电力负荷布局的调整,就是要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行差异化的产业政策,加快高载能产业向西部资源富集区转移,在有条件的地区发展煤—电—高载能、水—电—高载能联营,实现电力的就地转化。据测算,100万吨/年电解铝产能每年需要的能源相当于600万吨原煤,既可以很好地缓解东部地区电力紧张局面,解决西部地区“窝电”的问题,同时还能够大大减少煤炭运输,节约运输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概括起来,电力布局结构调整的原则应该包含两条,一条是电源布局调整要“多送电,少运煤”,另一条是电力负荷布局调整要“少送电、多运载能产品”,这样才能实现能源资源更加优化的配置。

  总之,我国电力工业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市场化改革和结构调整,才能尽快走上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坚强的电力保障。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