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企业 » 电力企业动态 » 正文

发电企业转型的“吉电答案”

日期:2021-10-21    来源:吉电股份

国际电力网

2021
10/21
16:16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吉电股份 氢燃料客车 源网荷储一体化

“这辆车有点特别,燃料不靠汽油而是氢能,关键技术和产品材料全部实现了自主化,指标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在不久前举办的第13届中国-东北亚博览会上,国家电投吉林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吉电股份”)提供的氢燃料客车一经亮相,就受到参观者关注。在此之前,这种新型燃料客车就曾服务过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年会和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一度引领了绿色交通的新风尚。

不止绿电交通,近年来,通过在全国范围内积极布局“风光”等新能源产业,吉电股份趟出了一条由单一火电向综合能源供应商转型的蜕变之路。尤其在能源行业积极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背景下,吉电股份二次转型,回到吉林,踏上了综合智慧能源的“新赛道”,为其绿色低碳发展换上了新引擎,也为我国传统发电企业高质量转型交出了一份“吉电答案”。

首次转身:“风光”无限走向全国

如何在能源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不断摆脱资源束缚、打破发展瓶颈,实现成功转型,是摆在传统发电企业面前的“必答题”。没有成功经验可遵循,没有固定模式可借鉴,吉电股份首吃“螃蟹”,于2012年选择了新能源这一刚刚起步的“赛道”。当高大的风机吊车矗立在新疆、甘肃的大漠戈壁之上,吉电股份按下了转型“快进键”。

机会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时间也证明,吉电股份在企业转型这道题面前,锚定了正确答案。

“2012年吉电股份新能源装机只有49.8万千瓦,截至今年上半年底,新能源装机已增至620.9万千瓦,占比达到65.3%,装机已超过火电。”该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昔日的传统发电企业已成功转型为以新能源为主的清洁能源上市公司。

昔日的“采煤沉陷区”变为绿色能源基地,荒芜的盐碱地生出一片蓝色的“光伏海洋”……从东北的辽阔平原到西南的山川边陲,从西北的广袤戈壁到华中的湖泊水乡,拓路十年,吉电股份的产业已遍布全国30个省区市。

如今,中国新能源产业发展方兴未艾,未来将撑起中国的新型电力系统和清洁低碳能源体系建设。立足新能源发展,吉电股份明确了降碳“时间表”。2020年12月,国家电投提出2023年将实现在国内的碳达峰目标,成为国内首个提出“双碳”目标的能源央企。今年3月,吉电股份宣布,将与国家电投集团同步实现碳达峰目标,于2023年前实现碳达峰、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

二次转型:综合能源 氢能当先

作为吉林省唯一一家以发电为主营业务的综合能源类上市公司,吉电股份成功走向了全国。而随着一项项优化方案应用于实践,一个个技术难题被攻克,这家公司将目光重新锁定吉林,开始了二次转型。

打造氢能矩阵,力争构建“中国北方氢谷”;发力绿电交通,投产吉林省首批换电重卡;瞄准综合智慧能源,扩大数字化产业“朋友圈”;积极参与电改,入股配售电相关业务……吉电股份的“弯道超车”并非一时兴起。

从2018年开始,吉电股份再次先行一步,开启了向综合能源供应商的转型之路,发展主线除新能源产业外,还加入了综合智慧能源、氢能、储能充换电业务,也就是该公司当前布局开展的“四条发展主线”。

吉电股份近期发布的“十四五”科技发展战略规划显示,将于吉林大安、白城和新疆乌鲁木齐成立三家全资子公司,开展太阳能和风电制氢项目、储氢业务、氢能应用业务。该公司正在布局“两大基地,一条走廊”,即打造吉林西部绿氢制造及消纳基地、长春氢能应用及装备制造研发基地,沿长春——白城打造“制、储、运、加、用”全价值链氢能走廊。

“两大基地,一条走廊”正是探索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典型案例。这与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于今年3月发布《关于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的积极探索实施路径高度契合。

绿氢消纳绿电、化工消纳绿氢,吉电股份正在打造一条可复制、可推广的循环经济新模式,这对促进东北地区,特别是吉林能源转型和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立身之本:多点激发内生活力

“梦想是奋斗出来的。” 2012年至今,不论是首次转身还是二次转型,吉电股份都在传统和创新,理想和现实,目标和现状之间做好了精准平衡,这得益于其全面推进的提质增效、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三大任务”和改革三年行动方案。

提质增效方面,吉电股份既抓增量发展,又抓存量扭亏,围绕电量、供热、燃料成本“三条线”,在全员营销、调增热价、实施进口煤战略、低效火电资产处置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显著成效。截至今年6月,吉电股份归属净利润为7.04亿元,同比增长了51.96%。

顺应“双碳”之势、激活内生动力,是吉电股份“腾笼换鸟”转型成功的关键。该公司负责人表示,吉电股份坚持市场化导向,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建立灵活高效的市场化经营机制,在三新产业推进项目跟投、员工持股等中长期激励机制。另外,“再出发”专项行动与改革三年行动目标同向,截至今年8月底,优化转移火电单位员工1105人,完成“再出发”优化转移总体目标1186人的93%。火电单位从业人员兆瓦用工压降0.23人,用工效率持续提升。

制度上的保障、管理上的创新、方向上的笃定,让吉电人看到了希望,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加入其中,投身东北振兴、参与能源转型。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