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核电国产化提速 核电后处成“蓝海”

日期:2017-01-24    来源:投资快报

国际电力网

2017
01/24
09:43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 核电项目 核电站

一、核电是中国能源结构的必选项

电力“十三五”规划确立,2016至2020年,全国核电投产约30GW、开工建设30GW 以上,2020 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58GW,核电装机容量年复合增速约为16%。核电是改善中国能源结构的必选项:核电为低碳清洁能源,可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核电兼具高效率和稳定性,核电站可作为基荷电站;中国核电发电占比较低,可发展空间大。核电出海战略加速国产核电技术与装备出口,国产核电技术与装备获海外市场认可,一带一路近万亿核电投资等待挖掘。内陆核电重启预期升温,成为行业远期增量。

二、国产化深入,核电装备千亿市场空间开启

AP1000国内首堆试验完成,将加快后续三代核电机组的审批及建设进度。我国三代核电装备制造迈入自主化阶段,“华龙一号”机组设备国产化率约为86.5%,CAP1400机组设备国产化率约为72%。国内核电装备行业已形成大型国企为主,专业厂家为辅的格局。中国目前的核电设备供应商大概有109 家,其中90多家是国内供应商,只有10家左右来自国外。国内供应商格局已形成以上海电气、东方电气、哈电集团为主体的三大核电装备制造基地;中国一重、二重和上重为主的大型锻件和反应堆容器制造集团;以及一批核级泵阀、堆内构件、控制棒驱动机构、环吊、主管道、核级电缆等配套设备的专业厂家。其中,前六家核电装备商的生产能力约占全国总量的 80%。国内核电装备行业已形成大型国企为主,专业厂家为辅的格局。按十三五规划推算, 2020年,核电装备市场规模预计为1600-2700亿元。根据各类设备成本占比推算,预计到2020年,三代核电机组关键设备的进口替代累计空间为700-1100亿元。

三、核电后处理市场或是下一片“蓝海”

乏燃料后处理与高放废物安全处理成为核能行业技术创新重点。“十三五”规划明确建设 5 座中低放射性废物处置场和 1个高放射性废物处理地下实验室。乏燃料后处理是核燃料循环过程的关键一环,国际上处理乏燃料主要有直接处置和再循环两种途径,我国采用的是闭式燃料循环后处理战略。经测算,2020年我国将累计产生乏燃料0.75-1万吨,2030年将达到 2-2.5万吨。国内乏燃料后处理产业处于起步阶段,全球现有商用乏燃料后处理能力为4880吨/年,而国内尚未建成商用大型乏燃料后处理厂。中国已储备乏燃料处理基金,预计 2020年有望达到110亿元/年,等待企业进入。

四、关注核电装备市场中的技术领导者和横向开拓者

重点关注核电装备行业两类公司:技术领先与横向布局的专业设备商。随着国内核电审批加快,核电装备将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核电设备商充分受益行业增长。单项设备专业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有望巩固和扩大在第三代核电建设过程中的市场地位;产业链横向布局企业可有效分散单一设备的招投标风险,从而实现更稳定的盈利增长。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