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工程 » 电力工程动态 » 正文

世界最大“超级充电宝”开建!1.2万亿投资!雅鲁藏布江水电正式动工!

日期:2025-07-22    来源:国际能源网

国际电力网

2025
07/22
08:5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水电工程建设 绿色低碳转型 清洁低碳

近日,喜马拉雅山脉的峡谷间,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水电工程——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拉开建设序幕。

这项总投资1.2万亿元的超级工程,相当于5个三峡工程的投资总和,将打造总装机容量达6000万至8100万千瓦的水电站群,约为三峡水电工程装机量的2.68倍。

同日,国务院国资委宣布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成立。

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终于启动

在雅鲁藏布江启动仪式现场,国务院总理李强亲自到场见证中国水电开发史上最辉煌的一刻。

国务院总理李强亲赴雅鲁藏布江水电开发现场

同日,在中国雅江集团有限公司的成立现场,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国清出席并为公司成立揭牌。

从新华社获悉,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位于西藏自治区林芝市。工程主要采取截弯取直、隧洞引水的开发方式,建设5座梯级电站,总投资约1.2万亿元。

根据《国民经略》媒体报道,从投资规模角度看,1.2万亿投资,相当于可以建成5个三峡大坝、4个川藏铁路、10个港珠澳大桥,堪称史上规模最大的超级工程。

《证券时报》消息称:“该工程装机容量6000—7000万千瓦,年发电量约3000亿千瓦时,约为三峡水电工程装机量的2.68倍。”建成后预计每年能够实现减排3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替代9000万吨标煤。

《新华社》报道称,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是推进低碳发展的绿色工程。工程利用雅鲁藏布江丰富的水能资源,带动周边太阳能、风能资源开发,建设水风光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是我国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大举措。

雅鲁藏布江的能量密码

雅鲁藏布江大拐弯是地球送给我们国家的一份特别的“厚礼”,在这里江水浩浩荡荡绵延212公里,形成了一个高达2230米的巨大落差,发展水电项目有天然优势。

据《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报道,雅鲁藏布江在我国境内长2,057公里,流域面积高达24.05万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年平均净流量高达1,654亿立方米,位居全国第四。

其干流和五大支流天然水能蕴藏量超1亿千瓦,位居全国第二,仅次于长江。单位面积天然水能蕴藏量则每公里高达460千瓦,位居全国大河之首,是长江流域的3倍。雅鲁藏布江拐弯处的大峡谷,全长504.6公里,最深处6,009米。

早在1972年,中科院院士孙鸿烈就带队实地考察雅鲁藏布江时,发现雅鲁藏布江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1980年,我国启动水资源普查工作,计划在雅鲁藏布江发展水电项目。但是由于雅鲁藏布江位于高海拔地区,地质条件特殊,因为受到当时水电开发技术不完备、当地基础硬件设施不足等问题困扰,这份规划一致处于论证状态。

直到2021年3月,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推进能源革命,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提高能源供给保障能力”,明确了“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让人们看到了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等希望。

202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提出加快西南水电清洁能源基地建设,标志雅江下游水电开发工程进入落地阶段。

国际能源网从中新社获悉,根据已披露的规划方案,雅鲁藏布江干流将分期建设5座梯级水电站。

这种梯级开发模式并非简单的“筑坝发电”,而是通过水库群的联合调度,实现防洪、发电、灌溉、生态保护等多重效益。

雅鲁藏布江水电带来的收益远不止解决电力供应的问题那么简单。从经济维度看,项目建设周期长达15年,期间将带动工程机械、材料制造、电力设备等上下游产业发展,创造直接就业岗位超80万个,间接带动相关行业就业300万人以上。

从能源安全维度看,600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将极大提升我国清洁能源占比,每年可替代1.1亿吨标准煤的火电消耗,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坚实支撑。同时,梯级水库的调节能力可增强西南电网的稳定性,为藏电外送通道提供稳定电源。

从区域发展维度看,电站建设将直接推动西藏自治区基础设施升级,新建的交通网络、输电线路能彻底打通藏东南地区的发展瓶颈。据测算,项目投产后每年可为西藏带来超200亿元的财政收入,助力我国边疆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破解世界级开发难题

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它所面对的挑战、所需要的技术、所调动的资源、所展现的意志已经达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一位参与工程设计的水电专家这样评价,“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是人类基建史上的极限挑战。我们不仅要驯服一条狂野的大江,更要在世界屋脊的脆弱生态与地质活动中寻找平衡点。”

开发雅鲁藏布江水电面临诸多挑战,首先是地质条件比较恶劣。雅鲁藏布江流域处于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前沿,地壳运动活跃,地震烈度普遍达到 Ⅷ 度以上,部分区域甚至高达 Ⅸ 度,相当于汶川地震的震级强度。

这种地质活跃度,会让电站施工出现高地应力岩爆风险、冰川泥石流隐患以及高陡边坡稳定难题。因此对电站设计施工提出的要求更高,电站需要承受里氏8级以上强震不会崩塌。

中国的工程师展示了硬核解决方案:所有核心建筑按抗8.5级地震设计,远超常规标准;他们运用3D打印技术在现场浇筑大坝,使用无人机群实时监测山体裂缝,还研发出能抵御9级地震的“柔性坝体”,并在地下成功挖掘30公里的隧道,让奔腾的江水“抄近道”引入电站,打造出一条隐形的“电力高速公路” 。

在墨脱水电站规划的地下厂房区域,实测地应力值高达60兆帕,相当于每平方厘米承受约600公斤压力,岩石在开挖过程中可能会像炮弹一样突然弹射而出,对施工人员构成致命威胁。为应对这一风险,工程师需采用“超前应力释放”技术,通过密集钻孔让岩石缓慢释放能量,在建设过程中单厂房区域的预裂钻孔就达 1.2万米。

其次是需要面临生态环境与电站开发协同一致的考验。

雅鲁藏布江流域堪称地球上海拔最高的生物基因库,开发水电过程中,需要在保护动植物和开发进度之间“走钢丝”。

国际能源网了解到,在墨脱水电站范围内生存的裂腹鱼,其产卵场恰好位于水电站规划的水库淹没区。为保护这一物种,需修建全长3.8公里的裂腹鱼专用道,其落差设计需精确到厘米级,确保鱼类生产不受影响。

雅鲁藏布江水电站施工区域涉及 4 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缓冲带,每平方米土地上生活着300余种微生物,构成独特的高寒生态链。为此,工程团队创新采用 “生态剥离 — 异地保育 — 回迁重建”模式,以此保障当地动植物可以正常回迁。

此外,施工人员还要面临高海拔环境的 “生理与设备双重考验”。在海拔 3700 米的巴昔卡水电站前期营地,空气中氧气含量仅为平原的60%,不仅施工人员工作效率下降40%,就连混凝土初凝时间也会延长3倍。为保障施工进度,需建立 4 个高压氧舱站,同时对混凝土配合比进行创新,掺入纳米级硅灰材料缩短凝结时间。

写在最后

站在人类文明的历史维度回望,从埃及阿斯旺大坝到巴西伊泰普水电站,从中国三峡到白鹤滩水电,大型水利工程始终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实力与治理能力的象征。

雅鲁藏布江的开发,不仅是要在3000米海拔高度上竖起世界最高的拱坝,更要在高原峡谷中搭建起一座通向未来的桥梁 —— 这座桥梁的一端连着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另一端系着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追求。

雅鲁藏布江的开发,注定是一部跨越时空的史诗级治水工程。从李冰修建都江堰的“道法自然”,到三峡工程的“国之重器”,中华民族与江河相处的智慧,正在青藏高原的崇山峻岭中续写新的篇章!

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工程建设,将彻底激活西藏丰富的风光资源开发进程,将构建起世界级的 “水风光储”多能互补一体化清洁能源基地。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

购买阅读券

×

20张阅读券

2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

  • ¥40.0
  • 60张阅读券

    6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49.9

  • ¥120.0
  • 150张阅读券

    1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99.9

  • ¥300.0
  • 350张阅读券

    350条信息永久阅读权限

    199.9

  • ¥700.0
  • 请输入手机号:
  • 注:请仔细核对手机号以便购买成功!

    应付金额:¥19.9

  • 使用微信扫码支付
  • 同意并接受 个人订阅服务协议

    退款类型:

      01.支付成功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2.付款后文章内容截图 *

    • 上传截图,有助于商家更好的处理售后问题(请上传jpg格式截图)

      03.商户单号 *

      04.问题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