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高气温将减少电力迎峰度冬压力,今冬电力供需形势呈局部地区偏紧、总体平衡态势,电源和电网企业已提前部署迎峰度冬工作。
▲图为国网浙江电力优化网架结构,推进电网补强升级,保障居民温暖度冬。国网浙江电力/供图
从北京市区出发,驱车2小时,到达北京门头沟区雁翅镇青白口村。在这里,电力人员正在开展“煤改清洁能源”供电保障巡视。走进村委会“电力驿站”,电力网格员赵贤慧为村民们讲解“煤改清洁能源”供暖保障多方联动机制的相关政策。
目前,门头沟地区电网灾后恢复重建已提前完工,条条银线将光明和温暖送到大山深处。同时,国网北京电力已在全市范围内设置“煤改清洁能源”抢修点,并增设山区抢修布点,确保抢修力量能够及时到达。
据记者了解,今冬我国大部地区气温将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2023年12月偏暖,2024年1—2月接近常年,北方出现暖冬概率较大。在电力行业人士看来,偏高气温将减少电力迎峰度冬压力,今冬电力供需形势呈局部地区偏紧、总体平衡态势,电源和电网企业已提前部署迎峰度冬工作。
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
中电联预计,今年四季度全社会用电量增速高于三季度,全年增速高于上年,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平衡。当前,电煤库存整体处于历史同期较好水平,水电蓄能情况也好于上年同期。综合用电需求和电力供应能力分析,预计迎峰度冬期间全国电力供需形势总体平衡,局部地区供需形势偏紧。
业内人士认为,在华东、西南和南方区域中的部分省级电网,可通过发挥大电网资源优化配置、开展余缺互剂,增强电力供应能力。
▲图为国网北京电力怀柔公司变电运维班员工在110千伏变电站检查设备压力值。池源/摄
“全国冬季电力供需预计呈现总体平稳、局部承压特征。”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孙传旺对记者表示,年末各地区重点工程、重大项目进入冲刺期,第二产业用电量将形成季节性高峰。
国家能源局预计,今年迎峰度冬期间,全国最高负荷较去年同期或增加1.4亿千瓦,出现较大幅度增长。西北、华东、西南、南方区域的部分省份电力保供压力较大。浙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预计今年迎峰度冬期间浙江全省最高负荷需求9500万千瓦,同比增长10.3%。
“下一步,浙江省能源局将持续深化‘预测研判+组合策略’为核心的调度执行机制,科学优化电力调度运行,积极争取低价外来电力,落细落实负荷侧管理措施,加强冰冻灾害、需求管理等应急预案准备,全力加快能源项目建设,确保全省电力供需总体平衡。”浙江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2023—2024年度采暖季,北京电网最大负荷将同比增长约15%。为确保首都电网平稳度冬,国网北京电力全面推进55项迎峰度冬重点工程,有效提升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水平。其中,奥运村220千伏主变扩建工程、永东110千伏变电站扩建工程、北京长安(良乡南)220千伏输变电工程等相继投运,北京朝阳、延庆、房山等地区电网供电可靠性进一步提升。截至目前,北京电网运行平稳,电力供应稳定有序。
电源、电网企业加强管理
电源、电网企业如何充分发挥优势,保障迎峰度冬期间电力供应?
国投集团雅砻江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公司充分发挥流域联合调度运行优势,首次实现流域三大水库全年无弃水,为迎峰度冬电力保供打下基础。“随着雅砻江中游龙头水库两河口三期蓄水顺利推进,雅砻江流域梯级电站联合运行蓄能值同比大幅增加。截至12月4日,流域梯级电站总蓄能值为224.52亿千瓦时,同比增加33.2亿千瓦时,可全部用于电力保供。”
“目前,我们已经建设一个总部智能运营中心,26个省级区域集控中心,安全高效运维近300家电站。”三峡能源电力生产与营销部主任王允表示,“目前已覆盖风、光、水、储等新能源全业务场景,实现远程集中监控、现场无人值班或少人值守,区域自主检修,统一规范管理的智能运维模式,比传统模式提高运维效率约70%,为迎峰度冬提供坚实保障。”
同时,电网企业不断加强输电线路通道运维管理,抢修点随时待命。例如,为加强冬季电网应急保障,国网北京电力首次研发应用隧道智能机器狗装置,结合Mesh通信、激光点云建模与自动探测等技术,实现机器狗在隧道内自动充电、巡航、避障以及实时检测等功能,实时守护首都电缆网安全稳定运行。国网青海超高压公司深化输电线路“立体巡检+集中监控”模式,以“无人机巡检+通道可视化+人工”进行以移动巡检、人工智能图像识别为支撑的输电线路精益化巡检。
煤电方面,2024年1月起实施的煤电容量电价,将进一步激励煤电发挥顶峰作用。孙传旺表示,借助容量电价机制,可有效帮助煤电企业回收固定成本和灵活性改造成本,减轻系统调峰带来的高成本负担,激励煤电机组提升深度调峰潜能。
持续强化电力供需监测
业内人士均指出,电力行业需持续强化电力供需监测和分析,加强度冬期间负荷、主要流域来水等预测。同时,应深挖西北、南方等区域电力余缺互济潜力,推动解决省间电力交易惜售等问题。
孙传旺建议,要积极推进省际电网之间的互联互通,加强区域电网统筹的坚强作用,加大跨省跨区电网错峰支援、余缺互补力度,完善省际电力现货供需协调机制,发挥数智技术对电力系统科学调配与合理预测的支持作用,提前预防大规模缺电的发生。“此外,需夯实能源产供储销能力建设,持续跟踪电煤中长期合同履约情况,综合利用能源保供专项贷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等金融工具,支持重点能源类中央企业落实煤炭稳产保供责任,不断释放先进产能。”
“在强化电力市场和需求侧响应有机衔接方面,要持续推动分布式电源、虚拟电厂、储能等需求侧新型主体参与各类电力市场交易,健全同需求响应相适应的电力价格形成机制,构建公平成本分摊方式,提高参与响应补偿力度,有序拓宽尖峰电价机制、拉大峰谷电价差试点范围。”孙传旺进一步指出。
中电联专家也建议,做好电煤供应保障,抓好港口库存和应急储备,确保电煤价稳、质优、量足,电厂存煤可用天数始终满足国家保供要求。此外,还需做好蓄水发电工作及风光资源预测。“电力企业应根据平衡需要,科学安排各电厂月度、月内合同执行计划。做好蓄水发电工作,科学优化水电调度,积极采取多能互补等有效措施以发挥大水电顶峰发电能力。另外,系统谋划好新能源消纳和其他类型电源协调发展,及时滚动优化新能源发展规模、布局和时序,并加大区域可再生能源协同规划、协同开发和联合调度,发挥新能源在保供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