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风呼呼地吹着,吹到脸上如同刀割一样疼。12月6日,交接班刚刚结束,直流公司灵宝换流站刘天祥早早来到设备区,带着新员工开展“一气二油三水四箱”类设备防寒防冻检查,作为站里的“老人”,刘天祥已经记不清这是多少次带着新员工在设备区巡视。而今天,无数次走过的巡视线路上,高耸挺立的龙门架,顺滑银线似乎都在回望6000天里的风风雨雨。
灵宝换流站作为我国首座自主研发、设计的国产化直流背靠背换流站,其拥有设备种类、直流技术之繁多,堪称为“直流设备博物馆”,它实现了西北电网和华中电网的非同步互联,对于振兴民族工业、西电东送和推进全国电网互联具有重要意义。
安全运行六千天,精益运检十六载。自投运以来,灵宝换流站无差错执行操作80万余项,共向华中电网输送电量累计超过1067亿千瓦时,相当于为河南减少标煤燃烧4908万吨、二氧化碳1.3亿万吨、排放粉尘2906万吨,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汇集了灵宝换流站全体职工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勇于拼搏的日日夜夜。
“在灵宝换流站的建设,我们彻底摆脱对国际技术寡头的依赖,开创了六个第一,第一次自主进行系统研究和成套设计,第一次自主设计制造直流输电关键设备……”一提起这些,站长吕拦坡同志脸上不禁流露出欣慰的笑容。
面对国产化设备一些难题,灵宝换流站坚持“防未病”理念,持续深化设备维护全过程精益化管理,遵循最优标准,清单化开展日对比、周分析、月总结,不断探索设备运行规律;抓好多维异动管理,定期开展设备维护和状态评价,坚持常规巡视与专业化巡视相结合,设备带电检测与设备特巡相结合,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切实做到“三个转变”;深入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严控“四类隐患”,从根源上消除设备隐患,真正做到了信息全面、评价准确、决策科学、检修有效。从试验站到示范站,7次获得国网公司红旗站,灵宝站时刻发挥着中国直流事业的“脊梁”作用。
以学促干 人才培养显成效
人才是第一资源,灵宝换流站充分认识到人员素质的提升是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的关键,高度重视人才培养,坚持“三成才”理念,扎实开展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灵宝换流站通过签订“师带徒”协议,以老带新,扎实培养,建立目标-计划-措施-考核-改进”的闭环培训体系,深度剖析共性问题和个性案例,精准施教,全力培养运检“全科医生”、检修“专科医生”和“手术医生”团队;通过外出培训日汇报、缺陷日分析等形式,充分利用国网直流运维技能竞赛、核心设备自主化检修等契机,加快培养公司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为直流发展培养出了一批有责任心的劳动者、有上进心的职业者、有事业心的奋斗者。
自建站以来,先后为山东、上海、四川、辽宁、黑龙江、宁夏等23座省外换流站培养输送技术人才和管理骨干116人,其中43人担任站长、副站长、班值长等重要岗位,为国调中心、国网技术学院、华中网调、河南省调、高岭换流站、宝鸡换流站等培训技术人员500余人,成为直流专业人才培养基地,被誉为我国直流输电人才的摇篮。
创新创效 勇往直前不停步
创新驱动发展,面对生产过程中遇到的难点、痛点,灵宝换流站坚持问题导向,广泛开展质量管控和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以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目的,积极寻找课题,从提高工作质量、效率出发积极推进全员创新。
灵宝换流站上下重学习、重应用,扑下身子对接产线,脚踏实地攻坚克难,把安全生产的压力,变为敢于创新、敢于突破、敢于胜利的动力,奋力挑战更高目标。其中56人由变电站值班员技师提升至副高级工程师资格,并先后完成省级科技项目4项,群众创新项目18项,取得国家发明专利30项,两项群创成果在国网公司群创决赛中获奖。
通过科技创新,有效解决提高了现场设备运维、检修效率,丰富了设备运维手段,缩短了设备故障抢修时间,进一步保障了现场安全生产,提高了直流系统可用率、利用率等重要指标,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安全效益。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筑防线
“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困难的时候,我们越是要往前冲,把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发挥出来!”这是灵宝换流站党支部书记刘天作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一直以来,灵宝换流站深入开展党员身边无违章“三带三有”系列活动,全员签订安全承诺责任书,结合“六度两感”先锋党员量化评比工作,持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和科学化水平;持续深化党员突击队、党员示范岗、党员责任区创建,引导党员努力耕耘好自己的“责任田”。
无论年度检修现场,或是汛期特巡特护,无论是紧张危急的疫情防控值班,或是十几年难遇的极寒检修现场,党员始终第一时间冲锋在战斗前线,筑牢安全生产“红色”堤坝。
2021年以来,灵宝换流站已累计向华中电网输送电量72亿千瓦时,在21.7特大暴雨期间,满功率支撑河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6000天,是肯定、激励,更是一个崭新的起点。灵宝换流站将继续专业专注运维好特高压电网,干净担当服务碳达峰碳中和,精益运检服务今冬明春保供,不断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河南建设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