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白山松水展新颜。国网吉林省电力有限公司始终践行 “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栉风沐雨、砥砺奋进,助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吉林百姓,谱写了改革发展新篇章。吉林省电力工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与进步,电网建设日新月异,能源结构日趋合理。
改革之力 建成坚强电网
改革开放40年来,吉林电网发生了巨大变化。吉林电网经历了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转变,电网在原有基础上进入了500千伏
超高压输电和智能化电网运行阶段。截至2017年,吉林省有500千伏变电站15座,变电容量2297万千伏安,线路长度3377千米;220千伏变电站84座,变电容量2078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1555千米;220千伏及以上线路长度和变电容量分别是1978年的7.6倍和15倍。
1986年,吉林省首个500千伏输变电工程———500千伏东丰变电站及东丰至辽阳线路建成投运。
1993年吉林省首个500千伏通道———合心至东丰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2000年吉林省第二个500千伏通道———永源至沙岭输变电工程建成投运。
上述工程的建设实现了吉林电网从220千伏电网向500千伏电网的跃升。
目前500千伏电网现已覆盖省内的长春、吉林、四平、辽源、通化、白山、白城、松原和延边9个供电区,形成以合心、包家、东丰、梨树为支撑的两横两纵电网结构,省间500/220千伏电磁环网断面全部解环;省内220千伏电网实现分区供电格局,各地区间500/220千伏电磁环网断面已基本解环,各地区220千伏电网以500千伏变电站为依托形成环网结构,长春、吉林、延边形成城市双环网。电网供电能力和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全面满足了吉林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绿色发展守护白山松水
改革开放40年来,新能源发电技术不断成熟,电源从以发展化石能源为主向新能源倾斜。电源从火电和水电为主发展为火、水、风、光和生物质等多种发电模式。
吉林省地处我国风能资源丰富的“三北”地区,是全国首批千万千瓦风电基地之一,也是风电发展较早的省份之一。
1999年10月,吉林首个风电场———通榆更生风电场建成投运。随着国家《可再生能源法》及相关支持政策的出台,吉林省风能资源开发速度进一步加快。截至2018年9月吉林电网已接纳风电装机容量达513.6万千瓦。
吉林省太阳能资源丰富,随着光伏发电技术的逐渐成熟,光伏发电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13年建成投产省内首个光伏电站———双辽庆达光伏电站。截至2018年9月吉林电网已接纳光伏发电装机201万千瓦。
随着“十一五”以来电源装机的快速发展,电网“窝电”形势日益严重。为解决吉林电网乃至东北电网的“窝电”问题,2016年,国家能源局批准建设±800千伏鲁固直流工程,2017年末至2018年初吉林省建成了吉林—扎鲁特500千伏配套输变电工程,以四回500千伏线路将吉林省富余电力送至扎鲁特升压站,形成吉林电网第二外送通道,大幅提高了吉林省清洁能源外送能力。2018年1~9月,吉林省通过扎鲁特升压站直流外送电量34.24亿千瓦时,占三省一区总成交规模27.22%,弃风率大幅下降,由2016年最高30.6%降至5.3%。在全球能源互联网战略背景下,吉林省将加快推动特高压外送通道建设,有效解决“窝电”及弃风问题,满足大规模清洁能源接入和输送。
服务为本造福地方百姓
改革开放40年来,吉林电网发展始终坚持服务民生满足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农村电网供电可靠性和供电能力全面提升。1998年至2009年,共投入110亿元,先后实施了一、二期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农村电网完善工程、无电地区建设和新农村电气化工程,缓解了农村电力市场供电紧张局面。尤其是2010年以后,持续投入农网改造升级资金103.5亿元,电网结构日趋合理,“卡脖子”问题逐步缓解,消除了县域电网的薄弱环节,解决了71.2万农村用户“低电压”问题。通过持续的农网升级改造,农村供电可靠率达到99.75%,综合电压合格率达到99.89%,农网发展水平有了长足进步。
2016~2017年,投资为51.78亿元,全面完成两年攻坚战所要求的 “井井通电”9.33万眼机井通电任务、2141个自然村村村通电力电建设任务和609个小城镇 (中心村)建设任务。
2017年,投资1960万元,顺利完成了吉林省边防部队电网建设任务,完成中央军委的部署任务,保障部队安全可靠用电。
2001年以来,为满足电气化铁路供电需求,投资50.8亿元建设的电铁牵引站外部供电工程,满足10个电气化铁路共42座电铁牵引站供电需求。
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到2020年,东北地区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重大成果。在此基础上,争取再用10年左右时间,实现东北地区全面振兴。改革的蓝图已经绘就,改革的号角再次吹响。在改革的路上,
吉林电力人不忘初心,永不止步,奋楫驭舟,踏浪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