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媒体聚焦 » 正文

两会聚焦:电力热点议题回顾

日期:2015-03-18    来源:国际电力网专稿  作者:谭肖

国际电力网

2015
03/18
15:3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两会 电力行业

 
    3月15日,伴随两会的谢幕,有关电力热点问题的讨论深入人心。以下是针对本次两会中涉及电力行业问题的总结。
 
    1、借力“一带一路”推动电网互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蔡国雄提到,“中国大陆已经有了构建大电网互联的技术基础,建议将之纳入‘一带一路’战略,从国家层面推动电网互联。”“中国大陆的特高压技术已达到了世界领先水平。”一直都非常关注能源电力发展的蔡国雄表示,“电力建设与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积极推动与‘一带一路’周边国家和地区电网的统一规划和建设,将有力支撑‘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省电力集团总经理王抒祥同样赞同借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电网建立互联互通,不仅可带动我们的电工装备出口,也可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统筹解决当前所面临的能源和环境问题,为缓解严重雾霾发挥重要作用。”“大家资源共享,你为我用,我为你用。”王抒祥说,“如果我们的电不够用了,在蒙古建电厂,在俄罗斯建水电,输送到这边来,这非常契合习总书记‘一带一路’的思路。”
 
    2、电力体制改革方案即将出台,电价不一定降
 
    国家能源局副局长王禹民表示,《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即将出台。他提出,此次电力体制改革重点解决5个问题:一是还原电力商品属性,形成由市场决定电价的机制,以价格信号引导资源有效开发和合理利用。二是构建电力市场体系,促进电力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三是支持清洁能源发展,促进能源结构优化。四是逐步打破垄断,有序放开竞争性业务,调动社会投资特别是民间资本积极性,促进市场主体多元化。五是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简政放权,加强电力统筹规划。
 
    “过去是电网一统天下,输配售一体化,电改意味着部分现有格局被打破。”全国政协委员、湖北能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宏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电改的实质作用能有多大,还得看具体操作细则。
 
    3、核电“走出去”,重启内陆核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总经理陆启洲提到,“装备先走出去,第二步是技术走出去,资金走出去是第三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贺禹等21位委员联名提交推动核电发展提案。“我国已基本完成内陆核电前期准备和论证。‘两湖一江’三个内陆核电项目现场准备已达到随时开工的条件。” 建议将内陆核电建设真正提上议事日程,争取“十三五”首批内陆核电项目开工建设。
 
    郑砚国针对核电热点向大会提交了关于“推进我国核科技术传播与普及工作”和“呼吁尽快启动内陆核电”的两项建议。建议从政府主导层面上加大科普宣传,提高广大公众对核、对核电的认知水平,避免走入“谈核色变”的误区。
 
    4、大力发展风电,实现节能环保产业升级
 
    总理李克强在开幕式上说:“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关乎发展与民生,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要把节能环保产业打造成新兴的支柱产业。”
 
    全国政协委员王鹤龄建议,应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特别是风力发电,可以用不能入网的风电进行电解水制氢加入天然气,大大减少排放。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中国电力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李小琳女士带着“发展集中高效供热”、“推动海上风电”等4份提案参加两会。
 
    5、推进《电力法》修订
 
    如何有效地治理雾霾已成为全民话题。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电力公司副总经理、成都供电公司总经理褚艳芳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积极履行代表职责,向大会提出了多个绿色建议,并与四川代表团一起提出了“关于尽快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全面提升我国依法治电水平的议案”。
 
    全国人大代表曾云英提到,作为关系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电力行业的健康发展必须依靠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保障。因此,她认为应充分吸纳各地涉电立法的先进经验与制度创新,突出反映电力体制改革共识,推进《电力法》修订工作。
 
    6、智能电网发展新机遇
 
    在2015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的“一带一路”、“走出去”战略、发展智慧城市、开工电力重大项目等都预示着智能电网的大发展即将到来。乘着智能电网建设大发展的“东风”,电力设备制造、IT、新材料等产业将继续升温。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智能电网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发展的一个重点领域,市场空间巨大。
 
    7、呼吁将电能替代纳入政府"十三五"规划
 
    人大代表常薇指出,实施电能替代是大势所趋。电作为人类文明的标志,其使用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尺度。在工业锅炉的使用方面,燃煤锅炉所占比重过大,每年消耗大约5亿吨标准煤,占全国煤炭消耗总量的18%以上;排放烟尘约410万吨、二氧化硫约570万吨、氮氧化物约200万吨,分别占全国排放总量的40%、27%、9%左右,是我国重要的污染源。全面实施电能替代,促进节能减排,根治大气污染,提高终端能源的使用效率是大势所趋。
 
    8、核电自主技术走出去
 
    “我国核电走出去已步入关键阶段。在各方共同努力下,相关工作取得积极进展,核电走出去已具备良好基础和优势条件。”中广核董事长贺禹表示,核电走出去,形象地讲有“借船”出海、“拼船”出海和“造船”出海三种策略。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院长万钢表示,核电“走出去”已成为国家战略,只有“走出去”,才能称得上是核电的强国,实现从核电大国到核电强国的跃升。“要成为核电的强国,必须有自己的核电品牌,要有自主的核电品牌”。
 
    9、海上风电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电力投资集团公司副总经理、中国电力国际有限公司党组书记、董事长李小琳提出海上风电计划应当适时全面启动。她指出,目前我国推动海上风电计划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第一是普查好海上风电的资源;第二是出台国家战略规划;第三是协同技术攻关和突破技术瓶颈;第四是建立审批机制和电价形成机制。
 
    10、特高压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协鑫(集团)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共山建议,加快特高压电网建设,将西北部的清洁能源输送到江苏,化解江苏能源供给矛盾,从源头彻底治理雾霾等大气污染问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务锋认为,通过“特高压”技术实现“外电入鲁”,是优化调整能源结构、保障全省电力供应的有效措施;是促进节能减排、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举措;对国家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促进东中西部协调发展也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意义。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济师、四川省电力公司总经理王抒祥指出,特高压电网经济、安全、可靠,使水电、风电等清洁能源大规模输送和高效利用成为可能,为“西电东送”提供了支撑,不仅能够优化配置全国的资源,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换成经济优势,实现东西部双赢,还有助于解决大范围雾霾问题。
 
    11、放开电池技术路线
 
    全国人大代表、天能集团董事长张天任建议,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应放开新能源动力电池的技术路线,在鼓励发展锂电池的同时,支持铅蓄电池上市企业转型升级。实行“产品准入从严,企业准入从宽”的管理原则,鼓励和支持多种电池路线、不同电池搭配的新能源电动汽车兼容发展,积极开发面向老百姓能够消费得起的微型电动车。
 
    综上所述,本届两会中代表们都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与意见,相信对于电力行业未来的发展一定大有助益。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片新闻 更多>>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