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相关行业 » 风电 » 正文

风电光电凸显 甘肃破解制约新能源发展难题

日期:2012-09-07    来源:新华网  作者:本站整理

国际电力网

2012
09/07
10:22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风电 光电 新能源

  在低碳经济的全球博弈中,风电光电新能源产业异军突起,快速驶入产业发展的“黄金期”。甘肃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着力发展风电、光电产业,产业规模日益扩大。

  新能源建设:大干快上

  甘肃风能资源丰富,理论储量为2.37亿千瓦,居全国第五位。可开发利用的风能资源主要集中在河西走廊和部分山口地区,占全省总面积的39%,具有连片开发建设大型风电场的优越条件;河西地区日照时间长、强度高,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年太阳总辐射量在5800至6400兆焦/平方米之间,日照时数在2800至3300小时之间。大面积未利用的戈壁,具有开发建设大型太阳能基地的良好条件。

  从河西第一个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的风电场落户酒泉,到全国首座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在酒泉开工建设,新能源发展速度之快令业界瞩目。目前,甘肃已有并网风电场41座,装机容量570.16万千瓦;并网光伏电站15座,装机容量15万千瓦。仅嘉酒地区风电、光电装机总容量就达558.41万千瓦。

  在酒泉瓜州县城北出口与国道312线交接处,我们看到,瓜州县为加快风电项目建设,专门建立了一座风电项目竞赛台,台上每支旗杆下都标注着各风电场的名称,旗杆上红、黄、蓝三种不同颜色的小旗迎风飘扬。

  中国水电瓜州风电有限责任公司干西第一风电场的郑志平说:“瓜州风电场建设初期,瓜州县在‘竞赛台’上为各风场配发了一面小旗,旗子的颜色和升降高度会根据各风电场工程建设的进度有所区别,施工进度慢的风场会在县上通报批评。”

  据了解,风电与光伏发电产业项目建设周期短、速度快。一个风电项目工程从规划到建设完工只需7到8个月;而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周期仅为风电项目建设周期的一半。为实现酒泉风电基地一期装机目标,自2010年5月以来,酒泉风电场几乎月均以80万千瓦以上的速度推进。从2009年9月8日到2011年11月3日,酒泉风电基地一期工程仅用两年时间便已竣工投运。

  统计显示,2009年甘肃风电装机量为89.7万千瓦,2010年达到145万千瓦,2011年则飙升至560万千瓦,今年预计省内风电装机容量将会达到800万千瓦。到2015年底,酒泉风电装机预计将突破1000万千瓦,成为我国真正意义上的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而到2020年,甘肃风电装机容量将会达到2000万千瓦以上。

  电网“供大于求”

  华能桥湾第三、第四风电场项目投资约40亿元,装机容量为31万千瓦,所发电能通过桥湾330千伏升压站升压后依托敦煌750千伏变电站送出。

  “每年的10月到次年3月,风速达到7米/秒左右的时候为这里风电的大发期,但是风场限电负荷却达到了30%至40%左右。”在风场工作多年的满锋利说。

  750千伏输变电工程被誉为甘肃风电外送的“高速路”,尽管风电场低电压穿越整改后,河西风电输送能力从原来的160万千瓦提高到了260万千瓦,但仍无法满足酒泉541万千瓦风电全额上网的要求。倘若遇到酒泉地区小水电大发、冬季火电机组供热发电、风电大发的时候,电网通道输送的压力增大,电力送出的矛盾也随之凸显。

  “光伏发电项目现在发展规模相对较小,未受限制,但是在建项目年底投运的话,今年底至明年上半年,光电和风电都将受限。”酒泉供电公司发展策划部主任李常生坦言。

  从甘肃省电力公司了解到,甘肃核准在建的风电、光电装机总容量179.96万千瓦,已取得路条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光电装机总容量达到1046.9万千瓦,全省已建成、在建及开展前期工作的风电、光电总装机将达到1800万千瓦。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省内用电负荷较小,外送通道容量有限,系统调峰能力严重不足,无法满足如此大规模新能源送出与消纳的要求。同时,新能源大规模并网后,其电量若在省内消纳,必然会挤压其他电源的市场空间,导致火电企业全面减产。因此,从电力电量平衡的角度考虑,在今后的一段时间里,甘肃电网“供大于求”的局面将持续存在,河西地区风电等新能源送出受市场消纳、输送通道、调峰能力等问题制约仍将处于受限状态,这也是全国新能源发展面临的共性问题。

  据甘肃省电力公司调控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制约甘肃新能源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是市场消纳能力不足。有效的解决途径是,发展当地高载能产业,在政策支持下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同时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促进甘肃新能源在更大区域范围内进行消纳。

  中电国际干西第一风电场安生部经理助理张亮说:“我们风电二期工程项目的前期工作已经完成,后续工程尚未启动。现在我们只能寄希望于政府和电网公司,一方面希望政府能出台新的政策,引入高耗能企业,就地消纳富余能源;另一方面也希望电网公司能够进一步拓宽新能源外送通道,这样我们发出的电就能多送出些。”

  破解瓶颈制约

  2011年,由于风电场设计、施工及风电机组不具备低电压穿越能力等原因,酒泉地区相继发生4次风电机组大规模脱网事故,引起了业界的高度重视和关注。

  为有效防止因风电机组故障造成大面积脱网事故,2011年11月甘肃电网开展风电场低电压穿越能力检测工作全面启动。经过半年的整改治理,甘肃风电场安全隐患治理和设备达标改造工作基本完成。

  而作为酒泉风电基地一期项目的配套送出工程,河西750千伏输变电工程使河西电网最大送出功率突破300万千瓦。为了保证风电输出通道的安全稳定,甘肃省电力公司围绕风电的出力特性,首次在国内风电送出输变电工程中应用可控高抗技术,有效解决了河西750千伏电网无功调节和限制过压的矛盾,大大地提升了电网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公司还投资640万元,完成了国内第一套大型风电群有功智能控制系、风电实施监测与功率预测、风电分析与考核等系统的研发。这些系统能够“公平、公正”地分配各风电场之间由风况、设备等差异而产生的空闲容量,可为酒泉风电基地增加7.05%的上网电量,从而保证风电送出水平的最大化。据了解,今年1至7月,甘肃风电发电53.9亿千瓦时、光电发电1.35亿千瓦时。

  随着河西风电的大力发展,光伏产业也积极效仿风电发展模式,着手打造千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针对我省新能源快速发展的新形势,甘肃省电力公司按照“统筹规划、合理送出、就地消纳”的原则,适时提出了“各并网项目先制定整体送出方案,再进行单体项目接入”的要求,形成了在统一电力规划的框架内编制风、光电发展规划的互动协同机制,实现新能源科学发展,积极引导用电负荷发展,促进新能源就近消纳,缓解新能源发展与市场消纳的矛盾,从而保证了新能源整体开发规模与电网消纳能力协调发展。同时,该公司积极开展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控制系统研究与开发,不断提高风电场、光伏电场技术性能标准,逐步改善酒泉风电地区的风电场、光伏电站集群出力特性,甘肃电网接纳、消纳、送出新能源的能力得到稳步提升。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