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责任书竟成为开启闸门的关键钥匙,使水泥行业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洪流立时冲刷到每个省份的各个角落。今日焦点:
• 中国成为巴新木材第一进口国
• 华新水泥:力争跨入世界水泥前十强
• 惠达陶瓷入围07最具全球竞争力中国公司50强
• 多层实木复合地板将成2007年流行趋势
“目前我国水泥产量已达12.4亿吨,其中新型干法水泥6.24亿吨,全国还有近一半落后水泥需要淘汰”,为实现“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日前国家发改委为此发出专项通知称,要求各省做好淘汰落后水泥生产能力的有关工作,发改委将和各省签订责任书。
时隔不久,各省淘汰落后水泥产能已经有了新的动向和反映。
日前有消息称,浙江省正在加速淘汰落后的高耗能生产能力。据统计,该省2006年全年共淘汰水泥生产机立窑68座,并大力发展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全省累计有29条新型水泥窑完成余热发电改造,发电规模达19.8万千瓦,年可发电12亿千瓦时,可节能约40万吨标准煤。
今年,贵州省也将实行严厉的节能问责制。2007年第一批将淘汰121家水泥、钢铁、焦化、铁合金、电石等高耗能企业中的落后生产能力,力争今年该省单位GDP能耗下降4.95%。
于是,一股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热潮正在全国范围内兴起。
《通知》诱发淘汰热潮
事实上,国家针对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的行动并不是从现在开始的。
据了解,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的“九五”期间, · 中国建材网-建材一点通 · 排名三甲,傲视同行
· 优秀建材企业网站展播 · 网上做生意 就用建材通IM
建材行业就明确提出了要加强结构调整,支持发展新型干法水泥,限制和淘汰立窑的方针。在以后的几年里,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发布多个法规文件,旨在淘汰落后生产力。其中,水泥立窑和其它落后工艺始终被列为限制和淘汰的工艺(或设备)。但在当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情况下,取代水泥落后生产工艺的工作举步维艰。
进入新世纪,我国水泥工业的技术进步为淘汰落后工艺扫除了技术屏障。新型干法水泥产能迅速增长,立窑产能的新增也受到了遏止。但是由于种种的原因,多年投入生产的立窑多数还在继续运转,落后生产能力的退出不尽人意。
行业人士分析,当时全国淘汰水泥行业落后产能步履艰难,并不是因为国家没有痛下决心,也不是因为政策的力度不够,而是市场在其中起了重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