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核电 » 正文

全球核能利用比提升缓慢 核电复兴可能只是一场梦

日期:2010-08-25    来源:中国能源报  作者:李慧 编译

国际电力网

2010
08/25
15:15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核电

  所有关于核能的铁一般的事实表明,全球核能复兴可能只是一场梦,想实现是难上加难的。

  近年来,有关核电复兴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铁的事实却是,核能在全球能源利用中所占的比重并没有多大提升,只是处于一个持续的缓慢发展阶段。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核电复兴其实根本就不会到来。

  有数据显示,目前全球超过200个国家中仅有30个国家拥有核电。截至今年7月,全球共有439座核电站接入了各国的电网,净装机容量达373.038吉瓦。

  目前,全球能源需求中平均约有16%是对电力的需求,而在高度工业化的国家,这一比例更是高达25%。尽管全球对电力的需求如此巨大,但是截至2008年,全球核能的发电量却从10年前占总发电量的18%下降到14%。这就说明,在全球范围内,核能其实只占全球能源构成的一小部分,并且其所占份额也并非如人们普遍所认为的那样出现增长。

  以2009年一年为例,全球核电站的总发电量约为2560太瓦时的电力——相当于2.56万亿千瓦时电力,这比2008年下降了大约1.6%,比创纪录的2006年更是下降了差不多4%。另据近期经合组织(OECD)国家公布的统计数据,今年4个月核能的发电量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核电的发电量可能与2009年一样低,甚至可能会更低一些。

  有信息表明,未来5年内,预计平均每年将有大约10座新的核反应堆投入运营。但是,这个预计的前提是,所有的核反应堆都能按计划修建完成。不过,根据以往的经验,在核工业领域内几乎很少能够按时完成核反应堆的建设。根据世界核工业协会(WNA)的数据,2007年至2009年间应该有17座核反应堆投入运营,然而,事实上仅有5座真的投入了使用,其中3座在2007年开始运营,2座在2009年正式投入使用。此外,2009年有4座核反应堆被取消了运营授权;在日本和德国也有大量核反应堆由于各种技术障碍而未能正常使用。雪上加霜的是,未来10年至15年内,全球至少还会有100座老旧的小型核反应堆很有可能面临被关闭的困境。

  除去核反应堆建设的问题,在过去10年中,全球大约2/3的核燃料需求主要是由铀矿资源提供,而其余部分是来自所谓“二次铀资源”,这主要指掌握在电力企业和政府部门手中的再处理的核燃料,以及库存的废弃铀等,这些大约有2万吨。随着俄罗斯与美国之间的“兆吨到兆瓦”计划(该计划将俄罗斯核弹头的高浓缩铀进行回收处理,成为核电站可以使用的低浓缩铀——编者注)的告一段落,来自这些资源的铀供应量将在2013年底前大幅下降约1万吨。

  目前的预测表明,除非现有的和新发现的铀矿都能按期进行生产,否则未来数年内将不可避免地出现铀短缺的状况。其实,之所以会出现对全球铀矿开采可能增加的推断和预计,是因为有消息称哈萨克斯坦的铀生产能力会有所扩大,并且迄今为止,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开采大体上还是按照预期确实有所增加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的4357吨增加到了2009年的1.4万吨。但是,哈萨克斯坦的铀矿开采未来能否真的持续增长还有待观察。因为,根据世界核工业协会的最新估计,从今年7月起,对今年全年铀矿开采量的预计实际上是会减少大约1.5万吨。

  其实,已有观点认为,全球通过核电获得的能源数量在未来几年内仍然将延续缓慢下降的趋势,并且,这一观点得到了欧洲原子能供应机构(Euratom Supply Agency)2008年发布的年度报告的进一步支持。该报告统计了欧盟范围内核电站对铀的长期需求量。根据该机构的预测,到2024年,全欧洲对铀的需求量会从2010年的2.1747万吨下降到1.6万吨。

  上述一连串的数字表明,欧洲虽然目前生产了全世界大约1/3的核电能源,但是在未来10年内,其核电产量也将领跌全球,下降幅度可能达到20%。另一个可以预见的情形是,目前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对核电站的加速建设及铀矿的开采也是有百害而无一利的。总之,所有这些有关核能的铁一般的事实表明,全球核能复兴可能只是一场梦,想实现是难上加难的。事实上,在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中,核能反而很可能将缓慢地、持续地逐渐被淘汰。

  因此,在一些能源消费大国,特别是许多发达国家,改变思路似乎是不可避免的。人们对于在遥远的未来全球变暖会带来的后果固然应该有所焦虑,但是,对于在需求高峰时期会出现能源短缺的现实也应该重视起来了。因为,这种能源的短缺很可能既会造成供应的混乱与电力供应的中断,同时又会带来实行能源配给制的协调性政策。

  我想,如果没有所谓核能的复兴,那么大多数人就不得不被迫学着减少对能源的消耗,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让我们共同期望,我们能够学会适应一种极为简单的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不仅能减少消耗能源,同时或许一样能令我们感到满意。

  (来源:《卫报》,作者迈克尔·迪特马尔,作者为瑞士联邦科技学院的物理学家,并在位于日内瓦的欧洲粒子物理实验室供职,文章有删节,标题有改动)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