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电网公司年初召开的“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 (以下简称“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以农电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提出不仅给农电未来描绘出美好蓝图,而且明确了农电发展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建立了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对于我国农村电气化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一、“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和重大意义
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刚出台,国家电网公司(以下简称公司)就及时提出了“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不仅体现出了公司领导高度的政治敏感性和战略眼光,更体现出了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一)电力服务三农是公司的一贯指导思想
1、公司一直坚持并实践着电力公用事业的普遍服务原则。
在电力的建设和发展中,公司总是想尽方法提供和保障全社会能够以普遍可以接受的价格获得最基本的供电服务的权力。相对于城市供电,农村供电投入大、成本高、效益低下。从经济角度来说,发展农村用电不会给公司带来效益。对三农提供普遍服务,实际上等于转移企业的收益来实施对三农的补贴。本着对党和国家负责的态度,怀着对广大农民的真挚情感,公司一直不计得失地努力为中国农村电气化事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整个农电事业的发展史是电力企业服务三农的历史。
在中国农村电网的初创的几十年间,国家电网企业一直采取补贴农网建设资金和物资的方式引导着农村电网的发展。1991年6月10日,原能源部以能源农电[1991]494号文提出了“关于开展电力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达标竞赛活动的通知”,展开了国有电网企业大力服务“三农”电力建设的序幕。1994年为了配合《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实施,原电力工业部推出了“电力扶贫共富工程”,着力解决无电村建设、农民生活用电,以及农副产品加工,人畜饮水等方面的用电问题,为农业生产、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条件,使农村用电普及再上一个台阶。1998年国家电网公司系统积极参与国家部署的“两改一同价”工作,共计完成农网改造投资2141亿元,使农村电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改革了农电管理体制,实现了城乡居民用电同网同价,农村供电可靠率和电压合格率提高,农村用电走上了规范化的轨道。
2006年,农电事业的发展又伴随社会新农村建设的开展迎来了新的战略机遇期,公司提出了“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实施的户户通电工程,已经昭示着农电大发展时代的到来,农电发展已纳入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公司发展的总体规划,将进入新的历史辉煌。
(二)公司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催生了“三新”农电发展战略
公司自成立起就将社会责任作为自己的基本价值取向,坚持一切工作从党和国家大局出发,实现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党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正值公司大力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关键时期。公司领导高瞻远瞩,将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的重要体现,将公司的发展与服务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把服务新农村建设作为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必然要求,明确农村电网是国家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农电队伍是公司改革发展的重要力量,将“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与农电事业同步发展。公司认真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认真谋划,制定了“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以适应“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
(三)“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是公司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公司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落实科学发展观,目的在于确保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推进电力工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一个首要关键的问题是必须解决三农问题。恩格斯说过“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是没有自觉意图,没有预期目的”。历史表明,三农问题正是党在新时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工作中,逐步被凸显出来的。
全面建设小康是党新时期的工作目标,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社会小康,因此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重点解决三农问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作工作报告中,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目标。十六届三中全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将科学发展观,并将科学发展观解释为做好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这五个统筹中最关键是统筹城乡发展,因为中国最根本的问题是城乡二元体制问题,是有待根本性解决的问题。04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总书记进一步明确的指出:“总体上看当前已经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阶段,应该更加自觉的调整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更加主动的支持三农的解决和发展。” 小康社会、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脉相承的政策中,三农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
由此可见,公司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服务三农,是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统筹城乡发展,做好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具体体现,是公司致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首要问题。
(四)“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是公司自身生存发展的迫切需要
1、是公司做大做强的需要。作为超大型国有企业,公司在取得巨大发展长足进步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对深化垄断行业中的电力体制改革提出了“巩固厂网分开,加快主辅分离,稳步推进输配分开”,如果实施输配分开即要将国家电网公司再度拆分为输电网和若干配电网,这会使我国电力事业的大发展受到挫折,也不利于做大做强国网公司。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可以提升和树立一个有责任感的公司形象,增加政府和公众信任感,化解压力和矛盾,为公司实现电网发展方式转变创造良好外部条件。
2、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电网企业作为公用性企业,国家要求实行保本微利的原则,但当前的国民经济发展和公司自身发展要求公司筹集更多资金用于电网建设,电价成了公司持续发展的生命线。目前电价政策虽出政府主导,但需要广大民众听证决策,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不仅可以得到近9亿农村的拥护和支持,让企业拥有牢固的社会基础、良好的社会形象,而且由于和政府承担共同的社会责任,有共同的价值取向,必将得到政府的扶持和帮助,对于今后公司争取用于发展的电价空间乃至理顺输配电价都有着重大意义。
3、是实现公司发展方式根本性转变的需要。公司提出实施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这要求必须将农电发展纳入公司整体发展,否则将无法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从人员结构来看,公司直接管理员工150万,其中县供电企业员工和农电工就占了90万;从资产总量来看,110千伏及以下配网资产占公司资产总量的30%; 从售电量结构来看,县级县以下售电量占了公司直售电量的51%;从供电区域来看,农电供区占了公司80%以上的供电面积。由此可见,农电已牢牢的占住了公司的半壁江山,实现公司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必须用科学的发展战略来指导农电发展,用公司的发展带动农电的发展,同时又用农电的发展来支撑公司的发展。
4、是公司寻找新利润增长点的要求。新农村建设将给公司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农民消费增长缓慢的情况会有明显改善,电力需求可能出现井喷。就拿家电用电器的消费来说,目前传统家电在城市市场已经基本饱和,但是在农村仍处于较低的消费水平。2004年,农村每百户家庭彩色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的拥有量分别为75.1台,17.8台、37.3台,分别落后城镇居民12年、17年、19年,随着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对农村少取多予放活的政策落实,农村家用电器的消费将大幅增长,带动电力消费的增长,为公司带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二、“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科学内涵
“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将以推动农村经济建设为中心,以促进农村全面进步为目标,加快农村电网建设,实施“户户通电”工程,落实城乡同网同价,改进农村供电服务,提高农村电气化水平,建立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效机制。
(一)树立农电发展新思路
“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将对农电发展思路对重大调整。以前的农电发展思路为农民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政府最多给予少量补助,即使是1998年农村电网改造工程,也仅仅是由政府主导为拉动内需而集中投资,没有形成农电可持续的发展机制。农电发展核心问题是建设农网资金从哪里来的问题,由于市场机制不愿意为投入大利润低的农电配置资源,农电的发展只能由政策支持或由大供电企业实施“以工补农”实现。“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将农电发展纳入到国家宏观政策指导下,大力推进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统筹公司和农电事业发展,并以公司发展和地方经济发展共同支持带动农电事业发展。
因此今后农电事业的发展将是与公司统筹协调的发展。按照公司提出的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要求,一是公司主动向国家承担了农电事业发展的责任,将农村电气化发展纳入公司发展战略中来,同时农电发展也将对公司发展起支撑。二是公司今后发展中,将发挥整体优势,统筹城乡电网建设,统筹公司和农电企业发展,以公司发展支持带动农电事业发展,树立以人为本,科技支撑,节约资源,注重环保,追求人与自然和谐,保护农村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page_break] (二)转变农网发展新模式
1、以科学规划为先导。胡锦涛总书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工作落实中强调“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坚持从实际和现有条件出发,充分尊重自然规律、经常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科学确定发展目标和实施步骤,指导社会主义新农村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的逐步推进”。“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将根据地方经济建设发展,制定好农村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并把农村电网规划纳入公司发展总体规划,以规划为指导,加大农村电网建设和改造投资力度,确保农村电网与各级电网协调发展,在发展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推广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建设,逐步建成“结构合理、技术适用、供电质量高、电能损耗低”的农村电网。
2、以提升农网科技含量为支撑。要改变以往农网技术落后、设备陈旧、能耗高的现状,以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为目标指导农网建设,逐步提高农网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农网的设备质量,不断增强农网配送电能力。在农网建设中应积极采取工程典型设计,降低工程造价,采取运行可靠,维护方便,经济环保的新技术、新设备、提高电网装备水平,同时减少资源消耗和土地占用,提高工作效率,降低建设和运行成本。
3、以满足现代农业建设需求为目标。新农村建设很重要的一个目标是发展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生产力需要有相适应的农村电网作为支持。由于农村经济的不确定性,季节性及难以全面正确预测的特性,从农网经济建设角度来说,不可能全面满足需求,只能重点保障。这要求我们一是科学预测,及时深入农村掌握一手资料,努力做到沟通服务。二是必须坚持“长期奋斗、量力而行”的原则,充分认识到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把各项工作推向前进。
(三)构建和谐农村供用电新环境
一是要服务农民群众根本利益,解决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通电问题,使有可能用上电的农户全部通上电,树立惠及家家户户的普遍服务;二是推进城乡同网同价,让农民群众切实得到实惠,加大农村电价电费的政策执行力度,严禁乱加价,乱收费等行为;三加强行风建设,建立企业自律、社会监督、客户评议制度,对供电服务质量进行全过程管理。四是弘扬“爱心文化”和“平安文化”,服务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开展支农扶农工作,促进农村社会事业发展。
(四)创新农电服务新理念
统一品牌服务,要把“国家电网”品牌延伸到广大农村,健全农电优质服务常态机制,建设统一的客户服务系统,遵守统一的服务规范,履行统一的服务承诺,追求统一的服务品质;落实维护“国家电网”品牌责任,丰富品牌内涵,提升品牌价值。
三、加快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
“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刚刚出台,农电工作千头万绪,农村情况又十分复杂,如何抓好“三新”农村发展战略的实施是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这要求我们的工作不仅要统筹兼顾,而且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
(一)做好户户通电工程是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前提
实施户户通电是实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要重点解决公司系统内550万无电人口的用电问题,“十一五”期间要解决500万。通户户通电规划应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将电力建设工程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安排。要强化地方政府对实施户户通电工程的责任,以政府为主导推进。
一是要创造政府为主导,供电部门具体实施的良好格局。工程建设之前,政府应核实无电户的统计上报,以确保户户通电工程的真实可靠;工程建设中,政府应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同时加大对工程的配套资金投入;工程完工后,应由政府组织检查验收。二是要将户户通电工程与文明村镇建设及扶贫工作统筹规划,将就地通电方式与搬迁开发式移民点的电力建设相结合。三是因地制宜的开展户户通电工程,原则上以大电网最大限度沿伸来解决,特殊的可以采取小水电、太阳能、风能或其它能源方式。四是充分发挥供电企业和广大电力职工的工作主观能动性,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勇做新农村建设的实践者。
(二)建好坚强农网是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基础
实施“三新”农电发展战略要加大对农网的投入,重点解决农村电网结构薄弱和供电能力不足的问题。首要任务是完成农网一二期、县城网改造、户户通电工程和西部农网完善工程投资,着力解决农村电网“卡脖子”问题,增强电网配送能力,扩大电网受益范围。二是必须坚持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导向建设农村电网。要及时捕捉农村电力市场变化,形成规划设计、电网建设、调度运行、人才培训等诸多环节围绕市场的生产经营链,增强对农村电力市场的快速反映能力。三农网建设必须打基础抓长远。必须统筹农村电网建设,把近期建设目标与长远发展战略统一起来,实现农网可持续发展。
(三)建立和谐农村供用电新秩序是“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重点
新的农村供用电秩序可以用“安全高效、供用和谐、服务优质”来概括。建立和谐农村供用电新秩序,一是加强规范化农村用电体系建设。完善农村供电营业服务网点的建设,明确供区内供电企业和农村电力客户各自的责任和义务,严格执行国家的电价政策,明晰产权关系和服务要求,加快农电服务快速响应机制的建设。二是加强农村用电安全管理工作。完善农村供用电安全责任书的签订,供电企业要加强农村安全用电的宣传工作,为农业生产提供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加强对农网不安全因素的排查,最大限度的预防农村触电伤害事故。三是加强农电优质服务工作的贯彻和落实。要认真落实国家电网公司《供电服务十项承诺》和《员工服务十个不准》,树立真诚规范的服务形象,并主动的接受社会监督。
(四)加强农电工管理是“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关键
农电工将作为一支重要的力量参与到服务新农村建设中来,但农电工作为电力职工中的弱势群体,其特殊身份决定其使命感和忠诚度都比不上正式职工。增强其责任心和工作荣誉感,牢固其对“国家电网”的信任感和忠诚度,让其自觉的投身到“三新”农电发展战略中来,是事关全局的关键性问题。因此我们应深入开展“爱心活动”,实施“平安工程”,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加强对农电工作人性化管理。一是认真解决农电工待遇问题,确保其最低工资收入标准,不断探索农电工工资增长机制,以稳定农电工队伍。二是将农电工人力资源纳入整个国家电网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范围,认真研究农电工的招聘、管理、专业分工等问题,完善劳动用工考核办法。三是完善农电工教育培训体系,逐步建立农电工的职业技能职称评定系统,带动农电工业务素质的整体提高。四是不断改善农电工劳动作业条件,配备劳动保护设施,减少人员伤亡。五是倡导农电工树立“关爱企业、关爱他人、关爱自己、关爱社会”的良好风尚,引导农电工忠诚企业,与企业同舟共济,实现员工与企业的共同发展。
(五)明确县供电企业服务新农村的职责是“三新”发展战略的保障
“三新”发展战略是由国家电网公司统一制定,各级电网企业都应齐心协力,共同实施,但新农村建设的主战场在农村,“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实施主战场在农村,必须明确县供电企业工作主体地位,落实责任,才能有效的推进“三新”发展战略实施。
一是明确县供电企业是服务新农村建设的第一责任单位。县供电企业要认真研究本地新农村建设的进展情况,重大问题,制定、组织实施好区域内农村电气化发展。要加大对县供电企业的投入,在营销指标上充许其适当留利,增强县供电企业自我发展能力。
二是进一步理顺县级供电企业管理体制。对于代管县农电企业要切实履行代管责任,加强对代管县“三新”农电发展战略的指导。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农电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继续加强对直供直管县和股份制农电企业管理。
三是大力加强农电管理工作。提高县供电企业实施“三新”发展战略的能力。要在县供电企业认真贯彻落实“三抓一创”工作思路,和集团化运作、集约化发展、精细化管理的要求,不断完善农电管理体制和机制,健全管理标准,优化管理流程,突出“严、细、实”夯实农电管理基础,不断创新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促进农电管理走向现代化、标准化、制度化。
“三新”农电发展战略充分体现了城乡统筹的思想和“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方针,电网企业应共同努力,切实把这件中央关心,社会各届关注,亿万农民拥护的好事办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