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工程 » 电力工程动态 » 正文

华中地区首座500千伏全户内变电站投产送电

日期:2025-09-29    来源: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

国际电力网

2025
09/29
13:49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资讯

关键词: 变电站 供电工程 电力工程

时维九月,序属金秋

西北的风与光正汇入江城跳动的脉搏

近日

湖北省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设计的

华中地区首座500千伏全户内变电站

武汉江北城区500千伏变电站工程

正式投产送电

西北清洁能源落地武汉再添新通道

湖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再添新动能

武汉江北城区500千伏输变电工程是湖北电网“特高压靠城、超高压进城”的关键性工程,也是武汉市建设世界一流电网的关键性控制工程。其包含的500千伏变电站是华中地区首座500千伏全户内变电站,也是华中地区首个深入城市腹地的超高压变电站;500千伏输电线路是国内首条全线路采用“F”型窄基钢管塔的输电线路。

栖凤梧桐,融电于景

为实现超高压进城,超高压变电站需深入城市腹地。经过反复论证和方案优化,项目落点于武汉市东西湖区梧桐雨公园南侧,与公园隔街相望。如何使工业化气息浓厚的变电站与周边居民区融合共生,成为关键难题。

公司从外观设计着笔,将变电站外观设计与周边环境相融合。经过多轮现场踏勘与评审,最终形成了以梧桐雨公园城市蔓延为立意的设计方案。该方案主要建筑物立面采用米白色铝板,色彩上与周边楼盘外墙协调一致;设计梧桐叶状纹饰,立意上与梧桐雨公园巧妙呼应,实现变电站与城市景观的自然融合。

设计创新,和谐共生

变电站设计上,采用紧凑型、立体化布局,电气设备以全户内、错层式布置,较同电压等级常规户外变电站节省占地约50%。综合运用精密隔声、低噪设备、通风系统布局优化等多重技术手段,严格控制噪音水平,真正做到了“大隐隐于市”。

线路设计上,国内首创全线采用“F”型窄基钢管塔,塔基尺寸仅4米见方(约为常规尺寸三分之一),破解了建设空间有限与两个独立回路并行的难题,较常规方案节省走廊宽度约40%。因地制宜优化基础设计,创新采用四柱承台加立柱偏心方案,并逐基选择最优桩基布置方案,通过结构优化大幅节省工程量,降低工程本体投资。

绿色建造,节能环保

变电站建设过程中,采用装配式建设技术体系,设备在工厂完成集成组装,有效避免湿作业,不仅节省混凝土用量,更提高建设效率。通过景观式围墙与挡土墙有机结合,深度优化地基处理方案,保证施工高效、绿色环保。使用预制电缆和光缆,实现即插即用标准化连接,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安装智能照明系统,可根据环境光线自动调节,有效降低能源消耗;合理利用站区空地布置建筑单体,智能控制通风空调系统,进一步实现节能降耗。

线路建设过程中,全线采用先进的机械化作业方式,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逐基开展环境保护和水土保持专项设计;通过优化塔基占地面积、合理规划临时施工道路等措施,最大程度减少对原地表的扰动。系列举措既保证了工程质量,也实现了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

数字赋能,基建革新

变电站全面集成“三维数字化电力规划设计平台”“变电站数字化设计平台”等多项数字化工程解决方案,实现了从设计到建成的全流程数字化交付。

数字设计赋能质量提升。应用先进的数字化技术,构建了覆盖全专业的精细化数字模型。该模型精度高、属性完整、设计成果全面可靠,广泛应用于站址优选、实景三维建模、多专业协同设计、布置优化、碰撞检测、详图深化及工程量自动统计等环节。通过全过程数字化设计,精准保障紧凑空间下的带电安全距离,确保电缆统计精准、地下设施布局协调、专业配合无缝衔接,最终实现设计质量大幅提升。

智能建造驱动高效施工。建设阶段创新应用电缆精细化设计、4D数字化施工模拟、设备三维安装仿真、基于建筑信息模型(GIM)技术的变电站费用精准管控、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沉浸式模拟及智慧工地管理等先进技术,全方位提升施工组织与现场管理的科学性与便捷性,有效推动建设过程高效推进。

工程投运后

将打通西北清洁能源入汉通道

年输电量达38.4亿千瓦时

直接保障江岸、江汉、硚口、东西湖及

长江新区五个城区超千万居民

医疗、教育、商业等民生设施可靠用电

为武汉市6座220千伏变电站及

26座110千伏变电站提供电源

为湖北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

提供强有力的电力保障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文章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