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江水暖鸭先知。随着2023年半年报陆续公布,一向谨慎而敏感的资本市场慷慨地给予华能国际买入评级,电量上升、煤电盈利改善是其重要的评级理由。华能国际煤电盈利改善如同推开一条窗缝,为煤电市场迎来一线光明,从而,让关心电力的人士心旌摇曳。
华能国际堪当观察煤电发展的“风向标”,其隶属于五大发电集团之一的华能集团,麾下煤电企业占比较高。曾几何时,华能国际凭借着手中优质煤电,倚剑行走天涯,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成为资本市场热捧的“宠儿”。
然而,花无百日红。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华能国际煤电经营连遭“滑铁卢”,业绩一路下滑,身陷亏损泥淖而难以自拔。华能国际尚且如此,更遑论其他煤电企业,早已哀鸿遍野,满目凄凉。
此次煤电盈利改善得益于电煤价格振荡下行以及电价“顶格”上浮,更得益于买方市场需求旺盛,让煤电保供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三箭齐发,市场企稳。如果任意一枚箭簇“折戟沉沙”,都将功亏一篑,功败垂成。
实际上,煤电经营仍然是在钢丝上跳舞,因而,步步惊心,稍有不慎,便万劫不复。在能源电力的舞台上,可再生能源已位居中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上半年,可再生能源装机约占我国总装机的48.8%,历史性地超过煤电。
渐渐远离聚光灯的煤电,投射在地面的背影慢慢拉长,淡出的大门正缓缓打开,意味着煤电辉煌的时代开始终结。
而煤电经营状况改善,不过是阶段性回光返照的海市蜃景。近两年来“电荒”频出,保供压力骤增,于是,政策倾斜,资本垂青,核准煤电项目的速度和规模双双置顶,为煤电虚幻的繁荣涂上一层金灿灿的落日余晖。
虽然煤电短时间不会彻底退出现实舞台,但是,角色已然发生变化,不再是主力电源,而是让其发挥兜底保供、灵活调节的作用,“龙头”渐渐滑向“龙套”。
如果从经营的角度看,只有兜底保供才会改善煤电盈利状况,而灵活调节并不具备这种能力,至少在目前的条件下就是如此。如果将展望的时间轴拉得更远,那么,随着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稳步推进,煤电的兜底保供功能也将逐步丧失,而被可再生能源所取代。对很多煤电项目而言,当前面临的已不是盈利改善的问题,而是体面退场的问题。
客观上,煤电项目进场是来自市场的需求。与此同时,市场最新要求正在加快煤电退场的速度。
据媒体报道,近日,欧洲理事会通过了欧洲议会批准的《新电池法》相关协议,这一协议对所有在欧盟出售的电池进行全生命周期监管,从上游的矿产、材料到生产、回收及再利用环节,涉及到便携式电池、工业电池、电动汽车动力电池、两轮电动车电池。
我国是电动汽车出口大国,目前正在大举进攻欧洲市场。对碳足迹的回溯深刻改变着能源消费结构。市场的张力迫使电源侧必须提高新能源比例,从而,保持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
基于我国国情和电力行业现状,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过程中,煤电短时难以或缺。但是当存续煤电只剩下灵活调节功能时,煤电何以续命?
因而,必须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加快电价机制改革,通过市场反映资源稀缺;积极推动容量电价出台,强化顶层设计的引导作用,如此,方能使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得益彰。
在通向“双碳”目标的道路上,我们的脚步随时可能被外部因素带乱节奏,必须做到处变不惊、及时调整,走好自己的路。
“龙头”有“龙头”的荣耀,“龙套”也有“龙套”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