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各省交易中心的售电平台,陆续推出了零售套餐,有些省份还开通了手机端的套餐选定通道。售电市场的零售端壁垒,似乎越来越低了。
然鹅,市场上从来不缺乏反对的声音。有人说:“用户连电费单子都看不明白,开了套餐有什么用呢?会选吗?”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
对于用户来说,电力长期以来,延续的是政府定价下的计划经济模式,加之看不见电力的实体,惯性思维下,都不认为是可以作为商品的东西。2015年的售电侧改革,也是在政府定价的基础上降价形成的一种强管制和强垄断的市场。初期市场,还是要用电量达到电量规模后,才能进入这个有限开放的市场。对于普罗大众来说,电力的商品属性,确实还很难理解。不仅是社会上的普罗大众对电力可以作为商品有疑问。发电厂和电网公司的从业人员,把营销人员刨除后,99.9%的人,都没有讲清电力商品是啥的能力。帮助用户解读电费单子,还属于营销人员的一项重要的混饭吃的技能。零售套餐,在目前的认知度下,或许主要作用,还是普及电力商品知识的作用大一些。
大咖讲解电力现货时,很喜欢用蔬菜、水果来比喻。拾人牙慧一下,这次用大米和面粉来类比一下电力套餐。
打开手机上的淘宝、天猫、京东等N种app,搜索一下大米和面粉选项,基本上都是几十种以上了。价格、产地、重量、适用性也是千差万别。不用出门,就能选到让自己吃饱的饭。咱们回头看一下米、面的供应历史。中国从解放后,整顿了经济后,粮食就进入了一个长达三十年的统购统销阶段。粮票成了时代的印记。政府组建的粮食局,从农民收走交的公粮,供给城市居民吃。在强力组织,中国人不再饿肚子了,但吃饱甚至吃好,还是奢望。很长时间,地方粮食局长位置的含权量,非常高,原因是不言而喻的。家里人口多的,粮票不够想吃饱,只能偷偷摸摸地买农民从牙缝里省出来的偷着卖的口粮,倒卖粮食一度是重罪,但为了生存,有的时候,也顾不了许多。随着小岗村的一声惊雷,粮食生产侧,转入了新的阶段。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得到了提高。1979-1998 年,中国平均每年增产约 104 亿公斤,比前 29 年的平均增产数高58%。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我国用占不足世界 10% 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 20% 的人口,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生产能力提升后,带来的就是销售端的变化。城市里逐步开放了议价粮,老百姓们开始吃得更好了。1994年,运行了44年的粮票退出了历史舞台,米和面也彻底成了商品。随着中国粮食领域的批发市场形成,零售市场建设,各类粮食商品期货种类的完善,粮食是商品这件事情,才逐步形成。借助电子商务平台和移动应用程序的发展,我们已经可以在手机上买粮食这一生活必需品了。
回顾粮食市场化的过程,看看电力的发展史,也有很多相通的地方。在党的坚强领导下,电力工业从近零基础,做到了世界最大的电网、最坚强的电网。从学习引进技术,到输出了中国的电力标准,成绩是巨大的。从1981年起,中国的电力市场化在生产端,以集资办电的形式已经悄然起步。历经厂网分开、售电侧开放和电力现货市场、辅助服务市场的建设,售电侧的淘宝化的前景,已经可以看到了。
未来虽然很美好,但通往美好未来的路,往往是坎坷的。要实行淘宝化售电,还需要做哪些事情呢?
一、加强信息披露。批发市场和零售市场之间的信息披露可以帮助生产企业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销售情况,及时调整产品和价格,提高市场竞争力。
二、建立运行有序的期货市场。没有郑州粮食期货交易,大型食品企业的建立和成长,必然受到羁绊。零售商可以通过购买期货合约,锁定商品价、格,以避免价格波动对其零售业务造成影响。当现货价格高于期货价格时,批发商可以通过卖出期货合约,买入现货商品,获得差价利润。反之,当现货价格低于期货价格时,批发商可以通过买入期货合约,卖出现货商品,获得差价利润。利用期货市场的价格信号,可以通过观察期货市场的价格走势,预测未来现货市场价格的变化趋势,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采购和销售策略。
三、建立售后服务体系。目前售电是仅有售前服务,没有售后的服务。胜出者会结合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技术,畅通用户与批发商的沟通渠道,以提高销售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四、建立品牌。与粮食一样,售电的商品同质化极强,先知先觉的零售商,会根据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制定差异化的营销策略,如品牌营销、促销活动、联合营销等,快速响应客户投诉、提供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以提高销售量和市场份额。
随着售电淘宝化的市场建立,或许将来,民用电力也将进入市场化的阶段。也许售电的平台,也会从免费的淘宝变成收费的天猫,但这也让用户有了更好的体验和保障。当然,即使到了那个时代,电作为特殊的商品,挑选套餐也是一个技术活,或许也会出现淘宝“买手”,帮助小户们,买到性价比最高的用电套餐。
畅想未来,很美,但脚下的路,还要一步步地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