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南方(以广东起步)电力现货市场连续结算运行满一周年。连续结算运行以来,中长期电量累计约2769亿千瓦时,现货电量累计约200亿千瓦时,占市场化交易电量约6.7%,日前现货均价约0.59元/千瓦时,较燃煤基准价上浮28%,。
清华大学电机工程与应用电子技术系教授陈启鑫表示:“广东在现货市场建设、售电主体培育等方面引领了我国新一轮电力市场化改革。面临着计划与市场双轨制、交叉补贴的电价体系、大规模‘西电东送’等复杂现实条件,广东电力市场建设秉承顶层设计、渐进改善的原则,市场运行平稳有序,市场风险整体可控,并在信息披露、市场监测等方面形成了先进的实践经验。”
通过包括现货在内的电力市场化交易,一年来,广东累计疏导发电成本171亿元,有效稳定市场预期。现货市场偏差结算机制有力约束发电行为,省内机组非计划减出力容量保持在1.5%左右,处于历史较低水平,充分彰显了市场配置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了政府作用,保障了电力供应能力。
“以去年11-12月为例,在一次能源价格持续高位运行的情况下,现货均价上涨至0.68元/千瓦时,较燃煤基准价上涨近5成,及时缓解了发电侧经营压力,激发发电企业发电积极性。”南方电网广东电力调控中心副总经理吴国炳介绍。
华能南方分公司市场营销部主任罗锡龙说,现货市场运行以来,我们明显感受到电价“动”起来了,以前的电价不论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绝大部分同类型机组的上网电价都是同一价格水平,而现货模式下,电能量不同时空价值的差异得到了充分体现,也在一定程度上传导了发电行业的成本。
对于用户而言,今年电力市场建设带来的最明显感受就是由价差模式转变为顺价模式。广东电力交易中心发展研究部副经理王浩浩说,在原来价差模式下,市场用户在交易中谈的是一度电相较于目录电价能降多少钱,电价只跌不涨;转至顺价模式后,谈的是买一度电需要多少钱,最终成交价格可跌可涨。同时,现货市场有力推动用户积极参与市场互动,由“被动接受固定电价”变为“主动调节用电行为”,助力削峰填谷。
“作为广东用电大户,电费是华星光电占比最大的动能费用,未来深圳、惠州、广州三地年用电量预计超过50亿度。现货市场的出现,让用户参与到电力市场交易的队伍中,提供了更多自主发挥的空间,可以通过规范的操作进一步降低用电成本。”TCL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经理徐晓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