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是硬道理,安全是硬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水电行业坚持“五大”发展理念,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在要求,既重视工程安全,又重视公共安全,行业全面步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开启高水平安全治理新局面。
一、统筹发展与安全,水电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按照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的内在要求,水电行业秉承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和流域系统风险可控的理念,注重科技创新,取得了巨大成就。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水电总装机容量近4亿千瓦,其中常规水电约3.6亿千瓦、抽水蓄能约0.4亿千瓦,装机规模已连续17年稳居全球首位。随着白鹤滩、乌东德等一批巨型常规水电工程,全球装机规模最大的丰宁抽水蓄能电站投产,我国水电事业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多项工程创造了世界第一,智能建造普遍推行,水电设计水平、施工能力、重大装备制造能力提升到一个全新的高度。中国水电实现了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历史性跨越。
当前,中国水电资源开发过半,梯级开发逐渐成群。在“建设与运营并重”的新业态下,全国流域水电安全与应急管理信息平台上线运行,在国内大型水电基地开展示范应用。
流域系统风险防控与工程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的理念、方法和标准逐渐在行业得到认可和推广应用,大坝退役、水库应急放空、工程健康诊断与除险加固等一大批保障安全的行业标准颁布,为水电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二、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筑牢水电安全根基
作为国家重大基础设施,水电工程安全涉及国土安全、国民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能源安全等诸多领域,保障水电工程安全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重要内容。
树牢底线思维,确保工程安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前提都是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这就要求增强风险意识,树牢底线思维。2021年11月1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国家安全战略(2021-2025年)》,指出:“......确保粮食安全、能源矿产安全、重要基础设施安全......”随后国家多部委联合发布的《**安全风险评估办法》、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安全风险评估办法》等文件,将大中型水电工程归为重大基础设施之列,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保障水电工程安全作出的制度性安排。期间,国家能源局还相继印发了《电力安全生产行动计划(2018-2020年)》《电力行业应急能力建设行动计划(2018-2020年)》《电力安全生产“十四五”行动计划》,对大坝安全应急管理、隐患治理、风险管控和流域梯级水电安全与应急管理提出了具体要求。
在国家能源局的指导下,行业智库负责编制了技术标准,有效指导水电工程安全与应急管理工作;构建了全国流域水电应急大数据平台,显著提升流域水电应急管理在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损分析等方面的能力和水平。建设运营单位严格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建立健全双重预防机制,开展应急能力建设,不断提升企业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
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全力发挥防灾减灾作用。水电工程尤其是高坝大库在防洪保安、供水灌溉、清洁电力、保障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防灾减灾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立足新发展阶段,水电工程在国家防灾减灾体系和应急能力提升中的作用将更加突显。党的十八大以来建成了金沙江白鹤滩、乌东德,雅砻江两河口等一批高坝大库,这些控制性水库显著提升了流域综合调控能力。通过联合调度、优化运行,不仅提高了全流域的发电量,为电力保供作出重要贡献;而且还显著提升了流域防洪抗旱能力,显著降低了洪涝和水旱灾害的损失。
2020年,长江流域联合调度41座大型水电工程,总防洪库容598亿立方米,成功应对流域性大洪水,切实保障了流域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通过对金沙江中游梨园、阿海、金安桥、龙开口、鲁地拉等5座电站的联合调度,2018年“11?03”白格堰塞湖溃坝洪水威胁被成功化解,特大洪水滞蓄在梨园库内,防止洪水风险进一步传导。如果没有金沙江中游这5座电站的调控,预测“11?03”白格溃坝洪水还将演进350公里,一直行进至攀枝花市,受淹面积将增加160平方公里,攀枝花市区的水位上涨高度将达到3.39米。
通过长江流域控制性水电工程的联合调度,2018年和2019年年初低温雨雪天气和长江口咸潮入侵等不利影响得到有效应对;2021年年初汉江下游水华爆发被及时抑制,保障了40万人供水安全。
流域梯级开发带动了高精度、系统化、全覆盖的流域基础监测信息,通过科学分析与优化调度提升了重大灾害预警能力和重大风险防控能力。金沙江白格堰塞湖的处置,就是依靠水电工程建设的监测预警体系开展调度优化,并结合科学合理的工程措施,在重大灾害面前未造成一人伤亡。
水电开发是促进我国防灾减灾体系完善和应急能力提升的重要举措,也是提升自然灾害防御能力的根本手段,更是实现流域系统长治久安的基础之策。
三、立足新阶段,水电仍将大有可为
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郑重宣示“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自主减排的“双碳”战略是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做出的庄严承诺。双碳战略目标的实现,能源是主战场,电力是主力军。在电力源领域要落实两个构建——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双碳”战略给水电带来了新发展机遇。新型电力系统高比例消纳新能源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突出的是系统可靠容量和长周期调节能力。水电无疑是目前最佳的可提供可靠容量、具备长周期调节能力和经济性的基础电力。对于常规水电,客观上加快了澜沧江、金沙江、黄河、雅砻江等主要流域上游梯级电站的开发进程;对于抽水蓄能,更是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
政策驱动水电快速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进一步完善抽水蓄能价格形成机制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各界投资水电的积极性。
新时期水电建设与管理面临诸多挑战,最为突出的是复杂建设条件的挑战和流域系统风险的挑战。
待开发的水电资源多处于西南高寒高海拔地区,建设条件极其复杂,诸如超深厚覆盖层和超高地震烈度上建坝,深埋长大地下洞室群建设,巨型滑坡、泥石流、冰湖溃决等地质灾害应对等。复杂建设条件增加了工程技术难度。
已建水电逐渐开发成群,极端天气引发的超标准洪水频现、流域统筹下的系统安全管理机制尚未形成,加之梯级电站均是按单库单坝设计,梯级间标准不匹配等问题凸显。梯级水电站安全保障与应急管理任务艰巨。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阶段,水电开发坚持以安全为刚性约束的“五大”发展理念,仍将大有可为。
创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在践行“双碳”目标和推动能源安全新战略中,新建常规水电、扩建在运水电和加快抽水蓄能建设是必然选择。但是常规水电无论是新建还是扩建,都面临经济性挑战。单一的常规水电、抽水蓄能开发都面临价格疏导问题,而单独的新能源开发面临并网消纳困难。因此,单一电力品种的开发模式都难以满足新型电力系统的需要。这首先需要创新发展模式。
首先要创新规划理念。从水能规划向多能一体化的规划理念转变。传统的单一站点+流域梯级协调的水电基地,整体是“点”“线”结合的规划思想;现在是“水电基地+风+光+储”多能协调的清洁能源基地,因此“线”规划思想需要拓展到“面”规划思想。
其次要创新管理方式。“水风光储”发电侧管理向“发配售”一体化管理:电网分层分区平衡,“发、输、配、售、用”之间建立基于市场规则、安全协议和技术标准的电力电量与碳排放交易协议。
第三要创新规划理论。发展多重约束下的规划理论:开创综合协同发展条件下的水、风、光、储多能协调规划理论,安全与风险约束下的资源匹配、效益分配与补偿机制。
展望未来,现在的水电企业或流域公司将成为一体化规划、一体化资源开发建设、一体化调度送出、一体化消纳以及一体化运行管理的清洁能源公司。
转变安全思维,推行高水平安全。目前,水电是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未来,水电在新型电力系统中不再是单一的电量商品,将承载更多的功能,赋予更高的定位。正因为功能多、定位高,即有“福祸相依”“受益致损”的辩证关系,则需要秉持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安全思维。
流域水电高水平安全首先需要转变安全理念。水电工程首要应对的是地震、洪水、地质灾害等自然风险。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地震、暴雨等多致灾因子耦合,与滑坡、崩塌等多灾种风险的级链效应,风险链更加复杂,灾损也更加严重,因此流域安全管理要有大概率思维应对小概率事件的安全理念;其次在方法上以系统风险管理统筹工程安全、公共安全和生态安全,明晰风险链的传递机制;最终在手段上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推行高水平安全,建立覆盖全流域的“空-天-地-水”一体化监测网络,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全流域信息共享,完善“测防报抗救援”全链条管理环节。
结 语
“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顶层设计下,统筹好行业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中国水电人一定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