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电力网 » 电力行业要闻 » 电力观察 » 正文

把握发展规律,探索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日期:2021-10-19    来源:电力与能源  作者:乔谦明

国际电力网

2021
10/19
10:10
文章二维码

手机扫码看新闻

关键词: 新型电力系统 上海电业 能源转型

上海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也是中国电力工业的发源地,百年来红色基因和创新基因相亲相融,流淌在电力工业的血脉当中;绿色使命和领导革命相生相伴,实践在电力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壮大之中。1865年,在南京路上从浙江路口以东到外滩装上了10盏煤气路灯。1882年,15盏弧光灯取代了10盏煤气路灯,标志着中国从此步入了商业化用电的历史。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电力装机容量仅有184.86万kW,居世界第21位。以上海为例,1949年底 共有发电装机容量25.96万kW,年发电量10.09亿kWh,人均年用电量201kWh,发电标准煤耗 647g/kWh。上海地域里,尽管美商电力公司的装机达19.85万 kW,号称远东最大,但小机组、小电网林立,民用电电压等级、电力价格都不一样 (比如卢湾区法商电力为110V),高耗能、低效率成了电网的主要特征。1953年成立的上海电业管理局针对四家电力公司不同的所有制性质,按照军事管制、收归公营、公私合营以及租赁赎买等方式,开展全民所有制企业改造和全市电网联网改造,提高了供电能力,很快把昔日自生自灭的电灯公司转变为欣欣向荣的人民电业。

1988年,根据国务院制定的“政企分开、省为实体、联合电网、统一调度、集资办电、因地制宜” 24字方针和“电网体制改革华东要先行”的指示精神,全国跨省大电网体制改革第一家“中国华东电力联合公司”在上海宣告成立。到了20世纪90年代,电力工业部率先改革,改制成国家电力公司,电力工业进入发展的快车道。跨入 21 世 纪,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推进,逐步实现“厂网分开主辅分离”。在全球能源转型的大背景下,电力工 业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2014年提出“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发展新战略,2021年制定了“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和 “碳达峰、碳中和”新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来,电力从散乱到集约,从粗放到精细,从贫弱到富强,全 国用电量增长1900 倍,人均用电量增长630 倍,发电量增长1600倍,发电装机增长1000倍,电压等级增长5倍, 通电率达100%。从“计划用电、轮流停电”到供电可靠性世界领先,中国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拥有14亿的超庞大人口却依然能做到全民通电的国家。从“水火并举”到“风光水火核”多元化供电,电源结构持续优化,成功实现了“四个最”,即电网覆盖范围最广、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最强、并网新能源装机规模最大、高电压输电线路最多的电网。特高压输电技术、大电网安全稳定运行控制、 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核电技术和发电设备生产能力步入世界先进行列。

当前,在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背景下,电力将从过去的二次能源转变为其他行业的基础能源,电力低碳转型直接关乎全社会深度脱碳目标的实 现。“碳达峰、碳中和”不仅是一个应对气候变化 的目标,更是国家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体现了未来发展的价值方向,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意义深远;由于电能难以大规模储存,电力安全将始终成为能源安全的重要内涵和重要保障,实现以电为平台的能源体系多元化与互通互济,必须尽最大可能积极应对电力系统的充裕性、安全性和大体量等方面的严峻挑战。2019年中国碳排放总量为113亿吨,能源领域为98亿吨,占了87%,其中电力行业为42亿吨,占了37%。因此,电力不仅是我国碳排放占比最大的行业,随着电气化比例不断扩大,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还将持续提高。特别是华东电网,一次能源薄弱的“大受端”电网特征和长三角经济最发达最活跃的区位特点将长期并存,化解好充分降碳和安全保供电之间矛盾,使命光荣,任务艰巨。

在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中, 准确把握“全球视野、全局高度、全面思考”的战略方位,扛起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企担当。发扬“努力超越、追求卓越”企业精神品质和“自力更生、敢为人先、团结治网、奋发 进取”华东电网优良传统和文化软实力,实现新能源在华东落地由“搬运工”向“装配工”的内涵式升级。落实公司“一体四翼”发展布局和分部“1+3 +N”战略落地工作部署,积极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不断提升能源清洁利用水平和电力系统运行效率。

返回 国际电力网 首页

能源资讯一手掌握,关注 "国际能源网" 微信公众号

看资讯 / 读政策 / 找项目 / 推品牌 / 卖产品 / 招投标 / 招代理 / 发新闻

扫码关注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国际能源网站群

国际能源网 国际新能源网 国际太阳能光伏网 国际电力网 国际风电网 国际储能网 国际氢能网 国际充换电网 国际节能环保网 国际煤炭网 国际石油网 国际燃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