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碳中和和碳达峰布局,已经触及到电力结构的深层变革。一方面我们要构建清洁能源电力系统,另一方面要推动煤电去产能,大力发展风电和光伏。
众所周知,煤电是碳排放量的大户,我国每年二氧化碳排放量超过100亿吨,而煤电就超过了近40亿吨,可见煤电的碳排放量有多大。
因此,我国要实现2030年碳达峰,就必须降低化石能源的消耗,尤其是煤电的消费总量。能源要实现碳中和,煤电去产能势在必行。
不过,煤电一直是我国电力安全的压舱石,也是我国民生供暖和工业热负荷的基础保障。尤其是煤电之于工业生产,犹如水是人的生命之源。
如果要推动煤电去产能,则必须找到替代煤电的资源。由于风能和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相关部门和业内专家自然而然的想到了风电和光伏。
截止到2020年底,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已经接近6亿千瓦,但是由于3060双碳目标的提出,风电和光伏被赋予了取代煤电的历史重任。
如果按照当初我国制定的可再生能源3000万千瓦的规划目标,2020年底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已经接近最初的十倍,可谓是超量暴增。
然而对于风电和光伏业内人士来说这远远不够,到2030年实现碳达峰,风电和光伏的装机规模要超过12亿千瓦,彻底取代煤电主力军的地位。
相关部门似乎在迎合这种想法,不断地出台一系列政策,强化煤电去产能力度,电力未来的愿景全部压在了风电和光伏身上。
在煤电装机规模历史性的降低到50%以下的同时,主管部门接连发文要求电网公司要全额保量的消纳风电和光伏发电量。
一时间,煤电被戴上了大气环境污染者的帽子,风电和光伏则成为替代煤电的骄子。在政策不断地加码下,风电和光伏增量项目不断刷新纪录。
如果不是一场蔓延全国的电荒再次来临,风电和光伏华丽的外衣将永放光芒。电荒,让我们真正认识到我们的电力结构真的出了问题。
2021年开年,我国沿海地区就因为电力供应紧张开始对生产企业拉闸限电。入秋之后,拉闸限电向全国蔓延,甚至宁夏、甘肃等西北省份也被波及。
工业早已空心化的东北电力产能一直是过剩的,但是在这次电荒中东北几乎所有城市都被波及,有的地方甚至贴出无预警式停电公告。
分析此次电荒的原因,除了煤炭价格上涨导致燃煤电厂产能不足外,主要还是在于煤电去产能力度过大,风电和光伏装规模过快导致的。
煤电去产能让许多工业园区和生产企业赖以生存的燃煤机组被关停,电网被迫大规模接入不稳定的风电和光伏电量,结果导致运行跌入安全红线。
煤电去产能不但影响到了电力供应,同时让众多生产企业所需的热负荷供应紧张。没有燃煤机组作为支撑,生产企业可以说是举步维艰。
煤电大规模的去产能已经影响到了民生和经济发展,在没有找到合适能源替代煤电的前提下,贸然打破煤电的基础,盲目发展风电和光伏是错误的。
风电和光伏的确比煤电清洁,而且不需要支付燃料费用,但是其发电的不稳定性是无法通过技术解决的,而且更无法提供热负荷支撑民生和工业用能。
煤电去产能、风电+光伏装机暴增,已经彻底改变了我国的电力结构。以煤电为核心的电力生态已经被打破,取而代之的却是不可控的风电和光伏。
实现3060双碳目标,降低煤电的装机是必须的,但是寄希望于风电和光伏为供电主力是不靠谱的。煤电去产能要适度,风电和光伏的步子不该迈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