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埃信华迈(IHS Markit)全球电力与可再生能源研究团队的最新分析,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宣布不再新建境外煤电项目,此举将加速亚洲新兴市场的能源转型,但也会带来挑战。
未来电力需求增势强劲
在埃信华迈(IHS Markit)重点关注的九个亚洲新兴市场*中,新增电力都依赖大量外国投资。该区域的电力需求在 2020-30 年间预计将增长 7500亿千瓦时,大约相当于法国和西班牙的总需求之和。
这些预期中的新增电力需求将需要靠基本负荷机组来满足,原因一方面在于这些国家相对于成熟经济体而言工业用户比例较高,另一方面也在于居民的基本电气化水平在提高。正因如此,煤炭在南亚和东南亚一直是电力行业的重要燃料。
该地区人均电力需求较低,其中许多国家甚至到 2030 年都达不到发达国家的水平,这意味着随着新兴市场收入水平的普遍提高,该地区的电力供应将不断面临挑战 。
未来的技术无法满足当前需求
虽然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可再生能源电力可满足很大一部分新增用电需求,但由于可再生能源的波动性,它很难填补基本负荷的供电缺口。
埃信华迈(IHS Markit)估计,如果用太阳能和电池储能来满足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全部所有新增电量需求,则需要 0.7-1.3亿千瓦的电池。然而,在 2020 年,全球仅安装了约 500 万千瓦的电池储能,这还是有记录以来装机量最高的一年。
电池储能技术目前还不够成熟,无法以支持风电和太阳能电力存储实现稳定基荷电源的大规模部署,因而无法满足亚洲新兴市场迫在眉睫的需求增长。尽管到 2030 年电池储能的成熟度、规模化和经济性应该会大大提升,但未来的技术无法满足当前的需求。
天然气的角色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政府都已认识到,天然气很适合作为一种“过渡燃料”来应对能源转型进程中的中短期电力需求。的确,天然气电厂建造起来相对较快,并且既能满足基荷发电要求,又能提供灵活性调峰。
然而,南亚和东南亚大部分国家都难以获得充足的天然气供应,原因主要在于本土天然气供应有限,又缺乏液化天然气进口的基础设施。此外,亚洲的天然气价格普遍远高于煤炭价格,对发电经济性和电价形成压力。
要想让天然气在亚洲真正发挥“过渡燃料”的作用,该地区就必须获得大量的国际资金支持。大多数南亚和东南亚国家仍处于低收入或中低收入水平,因此必然要依靠国际援助来建设天然气基础设施,并承担高于煤电的发电成本。
亚太地区仍将有新建燃煤电厂投运
鉴于供需矛盾突出,加之基荷发电替代方案十分有限,埃信华迈(IHS Markit)预计未来十年仍将有为数众多的新燃煤电厂投运,这些煤电厂大多是业已在建或者已经获得融资确认、正在规划收尾阶段的项目。
根据埃信华迈(IHS Markit)的最新数据,南亚和东南亚地区大约有 3400 万千瓦的然煤电厂正在建设中(这个数字不包括印度在建的 3200 万千瓦燃煤机组)。另有 2400 万千瓦煤电装机处于规划后期阶段或已获得融资确认但尚未开工;埃信华迈(IHS Markit)预计这2400万千瓦中约半数仍将投运,而且这 1100 万千瓦的新增装机几乎全部集中在越南和菲律宾。
因此,埃信华迈(IHS Markit)预计未来十年左右,南亚和东南亚将有约 4500 万千瓦的新增煤电装机投入运行。如果这些计划中的新增装机未能投入运行,造成的电力供应缺口就需要其他解决方案来填补,否则就会危及这些新兴市场的供电可靠性和经济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展望也囊括了大量有待建设的可再生能源发电、水电、气电和电池储能等新增装机,而这些电源的投资建设一旦拖延或取消也同样会造成供应短缺的后果。
埃信华迈(IHS Markit)预计,2030 年以后,南亚和东南亚的确基本不会再新建煤电厂,这意味着电池储能技术必须在未来十年内发展成熟、达到电网规模,以保障长期供电可靠性。同时,亚洲也需要发展气电来满足基本负荷和提供灵活性。
“以上所有”方法
事实上,只有持续加大力度投资于各种发电技术和电力基础设施的建设,南亚和东南亚各国才能跟上其用电需求的增长。对于快速增长的地区而言,如何在供应可靠性与清洁能源转型之间寻求平衡是一个复杂的课题,因此,停建新的煤电厂这个话题需要放在更为宏观的背景下进行讨论。
*九个市场包括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马来西亚、巴基斯坦、孟加拉国、菲律宾、缅甸和柬埔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