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武夷山市兴田镇,国网南平供电公司技术人员为青狮岩茶厂的制茶设备安装上了“智慧制茶系统”模块,从而让该厂实现了做青工艺的全流程智能化控制。
今年,国网福建电力公司率先在武夷山市茶企推广“智慧制茶系统”,茶农通过APP就可实现生产全流程“一键式”监测与控制,保障茶叶品质稳定。在4月15日前,电力部门在武夷山计划完成100台“智慧制茶系统”的安装工作,可为相关茶企节省约60%以上的劳动力成本。
“以前我们家手工制茶,一年最多只能生产1000公斤成品,机械化后,年产量是原来的5倍以上。”青狮岩茶厂负责人吴俤仙脸上挂满了笑容。
制茶机械化,提升了生产效率,也增加了用电需求。每年4-5月,是武夷山春茶全面采摘、加工制作的时期,风干机、晒青机、摇青机、揉捻机一齐上阵,武夷山全市迎来用电高峰,用电负荷是平时的2至3倍。
但即使遇上用电高峰,茶农一点也不会慌——自1999年以来,武夷山市供电公司累计投资5.8亿元,用于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正是有了强有力的电力保障,茶农机械化制茶没有了用电之忧。
茶产业,是武夷山的主导产业、富民产业。目前,武夷山拥有茶山14.8万亩,注册茶企业5103家,茶叶产值22.63亿元,涉茶人员12万,近9万茶农走上了致富路,当地茶产业发展进入了“黄金时代”。
产业发展,电力先行。针对近年来武夷山茶产业发展的用电需求,2019年以来,电力部门对星村镇等9个乡镇(街道)的68个重点台区低电压进行整治提升,新增安装变压器76台,扩容28000多千伏安,架设10千伏线路10.2公里,0.4千伏线路38公里,进一步强化了农网供电能力保障水平。
一片叶子,如何才能更好地绿了青山、富了百姓?推广清洁能源,减少碳排放,让茶产业这一富民的绿色产业“更绿”——电力部门积极探索推动“电制茶”服务。
“目前,南平地区制茶产业电能替代率已超过95%。仅2020年,武夷山市供电公司通过推广‘以电制茶’实现电能替代5900万千瓦时,为全市二氧化碳减排约4万吨。”国网南平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电能替代,既要有完善的电网保障,更要有周到细致的供电服务。为了最大限度保障茶企、茶农的制茶用电需求,电力部门大力推广“先复电、后抢修”的不停电作业。
制茶季时,武夷山供电公司组织“大红袍”党员服务队和“茶保姆”服务小分队,24小时驻村驻点值班,根据茶企生产岩茶和红茶等不同制作特点,专门设计保供电流程,建立茶企、茶农微信群,实现抢修信息实时共享,缩短用电流程办理时限,推行“一趟不用跑、最多跑一趟”业扩服务,及时为茶企、茶农解决制茶用电问题。
一方面是便捷贴心的用电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实实在在的电价优惠。2020年,借助阶段性降低用电成本政策,207户武夷山茶企累计减免电费支出达148.44万元。
“茶产业用能可视化看板,大数据有如茶产业的‘晴雨表’,我们可以通过供电公司提供给我们的电力大数据,分析每个县(市、区)的产茶量及茶企业数量,从而制定相应的惠农政策。”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茶企、茶农可通过“茶产业用能可视化看板”,准确了解自身制茶用电情况,把握各茶系制茶用能高峰区间。
“有了数据支撑,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茶产业发展态势和市场变化趋势,结合上下游相关生态链,及时有效做好营销决策。”武夷山市皇龙袍茶业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剑锋说。
“未来,省公司还将以茶产业生产设备改良为基础,逐步推进种植、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环节的应用服务,汇聚茶叶生产管理系统基础数据,实现茶叶生态产业链与茶叶产销情况展示一体化,打造茶产业大数据平台,构建茶产业‘物联网+电力’大数据生态圈。”南平供电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