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3日,输变电产业的中国西电、许继电气、平高电气、宝光股份四家上市公司分别发布公告称正在筹划战略性重组,有关方案尚未确定,方案亦需获得相关主管部门批准。
作为电力体制改革中重要的一步,这一主辅分离的改革动向很快引起了市场反应;作为我国输变电领域装备制造研发领域的龙头企业,中国西电集团再次得到了多方关注。
据了解,“一五”计划以来,西电集团承担了我国历次电压等级提升中变压器、开关、电容器、避雷器、换流阀等一大批关键输变电一次装备的首台套研制任务,技术水平一直处于行业引领地位,是唯一一家能够成套提供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一次输变电设备的企业集团,其自主研发的全系列特高压交直流技术和装备代表了目前世界最高水平。
不过,在西电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白忠泉看来,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变的影响下,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浪潮的冲击下,西电集团乃至我国输变电产业面临着严峻挑战和重大机遇。他表示,“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改则兴、停则亡。”
为此,西电集团在充分研判宏观环境和行业发展趋势的基础上,确立了奋力建成“世界一流智慧电气系统解决方案服务商”的战略目标,“主业突出,相关多元”的发展战略,明确了“装备制造+智能化+互联网”的转型发展思路,以实际行动引领、推动中国输变电产业加速进入数字化发展新阶段。
《国资报告》:您出任西电党委书记、董事长之后,就把数字化作为西电发展的重要工作。眼下又把数字化作为企业经营的最大战略,当作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关键。在您看来,输变电装备制造业为什么要重视数字化转型?
白忠泉:输变电产业首先是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转型升级的关键是数字化、智能化的跨越。在今天,不能实现交互的装备就是一堆铁疙瘩,只有在数字化基础上实现智能化的装备,才能带来绿色、安全、高效的能源使用方式。
当前看,我国主干网的数字化水平还可以,尤其是特高压基本实现了无人值守;但运行的质量有差距,交互能力不强,比如,产品出了故障之后才能知道需要维修,缺乏预判、报警机制。基础网特别是35千伏以下网络的数字化建设水平比较弱,因为这一环节没有数字化改造的责任主体,换句话说就是没人管。
作为输配电环节的装备制造龙头企业,西电集团要把客户需求和痛点作为企业的发力点,致力于成为推动行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排头兵。
《国资报告》:在您看来,数字化之后的行业场景是怎样的?西电集团在这方面的推进转型思路是怎样的?
白忠泉:数字化的基础是理念变革,要习惯用0和1来表达技术、产品、管理等工作,从上到下形成思维习惯和思维逻辑。要明确数据是企业的核心战略资产,加强信息技术与研发、生产、经营的深度融合,加快建设“数字企业”。
输变电领域数字化之后的具体表现,一是少人化;二是预感知预处理;三是综合调度实现主干网以下的能源去中心化,从而提高效率、减少浪费。个人认为,5年内,变化一定会发生,会广泛冲击输变电的各个环节。现在西电集团全面实行了人脸识别,就是要逐步给大家普及数字化的概念。
为应对数字化冲击,西电集团在继续加强全面科技创新的基础上,计划成立数字化产业研究院。在实践层面,我们正在探索建设真正无人值守的智慧电站。无人值守电站并不是新生事物,但更多集中在10千伏以上的电站。在小区、工厂、企业内的低电压等级电站中,大约还有200万值守人员。如果我们的探索能够成功,将会把这些人真正解放出来。
我们的探索,不仅是围绕无人值守,还包括综合能源服务,我们期望建立这样一种模式,即一个区域内,热、气、光、风、储能等能源形式与电很好地结合起来,这里边的挖掘潜力很大。因为我们国家用电分布很不均衡,所以发电装机是按照波峰设计的,谷电大量浪费,如果能加装电容器实现高效率储能和转化,并把多种能源手段统筹利用起来,将有效提高我国的电网运行质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我们预判,这是一个万亿元级别的市场,要向这个方向发力。
当前,西电在宝鸡的产业园区已经初步建设了一个集光、热、储能、制冷等于一体,并且以数字化、智能化方式来综合调度的系统工程。如果探索成功,加上5G技术,就能实现全国范围调度。
随着数字化的进程,也会对西电集团等企业现有的生产组织和管理模式带来一定冲击,但是影响不会太大,因为输变电装备基本是定制化产品,采用的离散型管理,而不是流程化,中间有大量的手工劳动无法用机器替代,不仅西电如此,世界上最先进的工厂也是如此。所以在管理层面,我们不会盲目地追求形式上的数字化,而是要聚焦客户需求,不断提升服务水平,根据不同场景定制不同产品。
《国资报告》:未来,西电集团在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形成发展合力,推进行业发展进步方面将发挥怎样的作用?
白忠泉: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形成发展合力,有利于加强输变电装备制造业的基础科研能力,比如电磁理论研究,电弧理论研究等,这些是开关等装备的基础核心技术。一直以来,我们设计水平并不差,但基础理论研究投入不够、手段不足。输变电行业企业要加强与国内科研院所的合作,全面加强研发。
同时,基础材料也是我们要攻关的重点方向,因为材料和基础理论是一体的。所以未来的产业发展一定是跨界组合。这就要求我们用好各项机制,充分调动各类社会资源。比如西电跟西安交大签署合作协议,投入了2000万,进行协同攻关。
当前,以西电为代表的几家企业研制的相当一部分输变电装备,已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行业整合后,我们要在国产化和“卡脖子”关键技术上持续发力,与国内客户一道,更好承担起能源安全的责任。